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搞的游擊隊為何總是叛變投敵?一開始就註定失敗結局

蔣介石搞的游擊隊為何總是叛變投敵?一開始就註定失敗結局

文 | 胡博

抗日戰爭時期的敵後戰場,以八路軍和新四軍為主。鮮為人知的是,敵後戰場也包括大量由國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蔣介石為此還專門成立了數個游擊戰區。但是其中的蘇北游擊區卻專註於反共,最終反共不成,反被日寇擊破。

蘇北游擊區雖然位列魯蘇戰區轄境,但從戰區成立起,就一直由韓德勤實際負責。從一開始就將新四軍作為「殲滅對象」的韓德勤在第一次反共高潮時積極配合位於皖東友軍的反共行動。1940年3月,韓德勤命令他的嫡系部隊第89軍主力及地方武裝計8個團的兵力,對位於淮南津浦路以東的新四軍第5支隊發動突然襲擊。同年6月又乘日軍在江都進攻新四軍的機會,命令李明揚集中13個團的兵力對位於郭村的新四軍兩個支隊發動攻擊。新四軍在此情況下,採用了拉攏李明揚和其部屬李長江的做法,爭取到兩李在韓德勤與新四軍的衝突中採取中立態度,以孤立韓部。

蔣介石搞的游擊隊為何總是叛變投敵?一開始就註定失敗結局

韓德勤為扭轉局面,於8月在東台發出了殲滅新四軍的作戰命令。10月3日雙方在黃橋發生激戰,結果是第89軍遭到重創,軍長李守維、獨立第6旅旅長翁達陣亡,第33師師長孫啟仁、第99旅旅長苗體瑞被俘。黃橋一戰,第89軍傷亡1.1萬餘人,大傷元氣。一個月後,新四軍發起曹甸戰役,又殲滅第89軍8千餘人,被韓德勤所倚重的第89軍已經完全失去戰鬥力。

在一連串的失敗後,韓德勤的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部人心浮動,許多軍官開始另謀出路,有的甚至投日當起了偽軍。當日軍對韓德勤的主要根據地興化發起進攻時,韓德勤已經組織不起像樣的反擊。

是繼續在蘇北堅持,還是向皖東轉移呢?以韓德勤為首的一批軍官想留下來繼續堅持,但以新任第89軍軍長顧錫九為首的一批軍官卻想早點離開另謀發展。就在兩派爭執不下時,日軍於1943年2月對蘇北地區實施春季大掃蕩,迅速將韓部包圍。

就在韓德勤及所部岌岌可危時,新四軍第3師主動施以援手,使韓部成功從車橋、曹甸突圍而出,開赴新四軍游擊區內的蘇家嘴休整。對此,韓德勤曾寫親筆信給新四軍軍長陳毅,表示感激之意。但一個月後,韓德勤又在第三次反共高潮中突襲新四軍的淮北蘇皖邊區。在新四軍第4師和第2、第3師各一部的互相配合下,韓德勤的部隊只經過一天抵抗,就全部瓦解,韓氏本人也成了新四軍的俘虜。事後新四軍從大局出發,不僅釋放韓德勤,而主動發還給韓氏一部分人槍。但韓德勤經此打擊已經不可能繼續在蘇北立足,他只得率領殘部撤往皖北。

蔣介石搞的游擊隊為何總是叛變投敵?一開始就註定失敗結局

大量正規軍的撤離,使仍然留在魯蘇戰區開展游擊作戰的地方武裝壓力倍增。游擊部隊內部也因對抗日前途產生悲觀情緒,或因派系鬥爭等原因而不斷發生叛變投日事件。

1941年2月13日,魯蘇皖邊區游擊副總指揮李長江在泰州公開宣布就任汪偽政權的第1集團軍總司令一職。李長江投敵,致使李明揚部游擊實力折損近半,無力繼續開展大規模游擊戰。

魯蘇戰區主力因大部撤至皖北地區名存實亡。1944年5月,軍委會明令裁撤該戰區,其所屬部隊則分別編歸第1戰區和第5戰區。

魯蘇戰區的設立,本意是廣泛開展敵後游擊,牽制日軍,配合正面戰場的作戰主力。但戰區在設立游擊區後,既沒有與八路軍和新四軍團結合作共同抗日,也沒能搞好軍民關係,發動群眾,使敵後游擊部隊成為無本之木,難以立足。游擊戰區在與日軍、偽軍以及中共武裝三面交戰的情況下,又需不斷應對內部派系傾軋和友軍的大量投敵。在這種形勢下,國民黨游擊戰區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其失敗的結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時代印記:當年是這樣趕麻雀的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