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少生63萬人,全面二孩也救不了中國人口形勢了

2017年少生63萬人,全面二孩也救不了中國人口形勢了

要點 | 速讀

1、誰都想像不到的事實就是,全面二孩政策這個「大招」,在其實施的2016年當年出生人口就已經達到了巔峰,第二年就疲軟了,極有可能一直疲軟下去。

2、婚育意願進一步降低,「生育意願」無法落實到「生育行動」上,是全面二孩政策作用不大的原因。

3、必須進一步提升對少子化問題的重視程度,國家有必要出台更進一步的「大招」。

文 | 丁陽

昨日,國家統計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2017年的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然而在四大宏觀指標都「穩中向好、好於預期」之時,有一個數據卻引發了關注者的焦慮——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出生人口為1723萬,比2016年少了63萬人。這個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實施第二年的人口出生數據,遠不如預期,其引發的問題,未來將引發極其深遠的影響。

你想像不到,2016是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一年,已經是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

少子化,這個來自於日本的舶來詞,是最近若干年中國社會極為讓人矚目的現象。少子化會造成怎樣的問題,不必再多說。關鍵在於,少子化現象到底有多嚴重。

農村學校孩子減少是少子化現象蔓延的典型例證,圖片來自中國新聞周刊

在不少人看來,中國的少子化現象是受政策壓抑造成的,一旦因應形勢需要,放開政策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2014年,單獨二孩政策實施,效果不明顯,於是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開始實施。在很多「人口專家」眼中,這個「大招」一開,根本不用擔心少子化問題。

果真是這樣嗎?

第一年的情況確實還算不錯,衛計委數據顯示,在全面二孩政策實行一年後,2016年全年住院分娩活產數為1846萬人,同比增長了11.5%。

2017年開始的情況也還算不錯:2017年前5個月,全國住院分娩活產數為740.7萬人,比2016年同期增加7.8%。然而,僅僅過了三個月,數據顯示2017年前8個月活產數為1162萬,同比增長只有2.4%了。國家統計局全年數據一出來,2017年出生人口比2016年居然跌去了60餘萬。

關注人口問題的人或許會指出,衛計委的數據跟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會「打架」。以往的確會,但今年「打架」不嚴重,昨天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後,衛計委發言人也回應了衛計系統的全年數字——全年住院分娩活產數為1758萬。這什麼概念?比2016年的1846萬減少了88萬,即下降了4.8%,比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跌幅更大。

不妨再仔細審視下2017年衛計委的分娩活產數據,前5個月比2016年同期增加7.8%,前8個月只剩2.4%,全年則為-4.8%,如果換算成月度數據,這幾乎可以說是斷崖式下墜了。

而衛計委的「權威專家」此前是怎麼估計的呢?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國家衛計委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目標人群測算組組織一些研究機構的專家,完成了《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人口變動測算總報告》。這一報告預測,2017年出生人口總量將達到2109.9萬人,2018年達到峰值,為2188.6萬人。而現實呢,足足比預計少了250萬以上。

更不要說趨勢問題了,這份預測是默認2017年出生人口比2016年多的,因為全面二孩政策是2015年10月底才出來的,2016年才開始實施,上半年理論上還不會有什麼效果。結果呢?誰也沒有想到,2017年的出生人口比2016年居然少了那麼多,而且由於2017年下半年同比是斷崖式下跌,誰還敢預測2018年達到峰值?

也許厚臉皮的「專家」依然敢。要知道,差不多的「專家」團隊,數年前曾就「立即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做了這麼一個分析——

「我國目前年度出生人口規模在1600萬左右,再加上『凈效應』新增的出生人數,即可計算出,假若2012年立即全面放開二胎生育政策,未來4年內,我國年度出生人口將分別達到3540萬、4995萬、4025萬、3540萬。當然,這種出生人數的急劇上升僅僅是暫時的現象,維持時間只有4 年左右。同理,若婦女二胎生育意願為65%, 2012 年立即全面放開二胎政策,未來4 年我國年度出生人口將分別達到3343萬、4651萬、3779萬、3343萬。即使假定生育意願為60%,4年內的年度出生人數也會分別達到3209萬、4416萬、3612萬和3209萬。」(《立即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人口學後果分析》,人口研究,2014)

在「人口專家」看來,全面開放二孩政策必將在短期內大幅提高出生人口數量,然後實際上這個效果並沒有多大

「專家」眼裡,最差的生育意願下,放開政策的第二年出生人口會達到4416萬——這是一個多麼「玄幻」的數字。然而這樣的「專家」偏偏對我國人口政策有很大的影響力。甚至還影響到一些證券分析師,認為中國的「人口紅利」會重新出現。

一些官員也或許還敢說「形勢不錯」,昨天衛計委的發言人,針對如此慘淡的生育數據,居然說「全面兩孩政策穩步實施,積極效應逐步顯現,人口發展態勢總體良好。」

這還怎麼良好法?誰都想像不到的事實就是,全面二孩政策這個「大招」,在其實施的2016年當年出生人口就已經達到了巔峰,第二年就疲軟了,極有可能一直疲軟下去。

為什麼「全面二孩」這個大招沒用?

讓「人口專家」預測大跌眼鏡的原因,大的方面有兩個——

首先是,一孩都生不出了,遑論二孩。的確二孩出生比例在增加,但既然生育總量並未增長多少甚至趨勢在下滑,那就說明一孩出生的數量越來越少。直接原因也很好找,現在的年輕人,結婚已經越來越晚——去年底,有消息稱民政局數據顯示南京人2017年平均32.6歲結婚,初婚年齡又大了1歲。當時還以為是因為南京是大城市,情況才比較糟糕。結果呢?今年初江蘇全省的數據更讓人大跌眼鏡——2017年,江蘇人平均初婚年齡為34.2歲!揚州、泰州等五個城市甚至過了35歲。而2012年,江蘇人平均初婚年齡只有29.6歲。5年間就增長了5歲,如果形勢沒有改觀,是不是5年後平均初婚年齡要變成40歲了?

如今人們的初婚年齡已經越來越遲,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雖然這個現象有「補領結婚證」的因素,但也足以讓人非常擔憂。按中國絕大部分人的觀念,結婚了才能生小孩,不結婚就生小孩還得交罰款,落不了戶。結婚年齡這麼晚,婦女最佳生育年齡已過,生不生的出孩子都是問題,更遑論二孩了。

第二個原因是,「專家」過高估計了潛在生育二孩家庭的「生育意願」與「生育結果」之間的差別,事實就是,口口聲聲在調查中表示「願意生二孩」的那些家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人沒有或無法落實到行動上。前面說的「年齡不等人」就是一個關鍵因素——美國生殖醫學會《年齡和生育能力患者指南》明確指出,「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為二十幾歲。」「生育能力隨著女性年齡增長而自然下降……一般而言,生育能力在快三十歲或三十齣頭時就開始下降,35 歲之後下降速度加快。」就拿江蘇來說,女性初婚年齡平均34.3歲,通常2年後要一孩已經幾乎36歲(生不生得了已經是個問題),二孩再要過3年已經39歲,還怎麼生?

人民日報在去年年初的報道《生不出二孩真煩惱》

這兩個原因共同指向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如今的年輕人如此不願意結婚生育——

答案有很多,以買房為首,在《90後已經全部18歲了,抱歉,成年人的社會依然殘酷》這個專題中有過討論,不再贅述。

還有別的大招嗎?

就在不久前,知名經濟學者、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發表了一篇有影響力的論文,題為《再論生育管制與國民經濟的因果影響關係》(2018年《財經問題研究》第1期),指出了一個「人口增長滯後20年左右影響經濟增長定理」——「我們在中國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人口增長與滯後經濟增長的數據對比中看到,20年後的經濟增長率的曲線與20年前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曲線有極高的相似性。」直接上圖——

1973-1996年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以及退後20年的GDP增長率

大意就是說,隨著人口自然增長率下滑,勞動年齡人口收縮會影響經濟總量。而影響未來十年、二十年經濟增長的,是1998之後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曲線——恰恰從那年起,中國出生人口跌破了2000萬,再也沒有回到這個數字以上。

這個看法站不站得住腳,還不好說。但有一點是終歸沒錯的,國民的生育狀況會對國家和社會有著巨大的影響,而這個影響是滯後的。在人口政策上當下進行更多的改變,可能已經難以改變未來一二十年的經濟態勢。

但即便如此,我們也必須行動在當下,否則未來更加無法扭轉。現在最重要的是,讓人們進一步意識到少子化問題的嚴重性,民眾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必須進一步提升。只能寄望於少子化議題在民眾中形成充分且有積極意義的討論,以倒逼政策的改變,才有可能讓「生育意願」真正轉化為「生育行動」。

「少子化」已經是日本社會的重要議題

然而,「全面二孩政策」這個大招都效果甚微了,還有什麼招?

只能深入去面對人們在「不願婚育」這個問題上的痛點,讓人們生得起、養得起、住得起、醫得起、學得起,必須進行戶籍制度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甚至國家還要為生養孩子抵扣稅收,乃至進行補貼。而社會撫養費這種東西,必須儘快廢除了。

如果還是沒招,也許就只能指望人工智慧和機器人來養活我們了,問題是,真的能等到那一天嗎?機器人真的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第4141期 出品 騰訊新聞

版權聲明:本文系今日話題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話題 的精彩文章:

打醫生的女教師能不能評高職,該誰說了算?

TAG:今日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