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亮為劉備打下了蜀國江山,為什麼後世都說蜀國滅亡都是因為他

諸葛亮為劉備打下了蜀國江山,為什麼後世都說蜀國滅亡都是因為他

三國時期的歷史上,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竭盡一生,為蜀國作出了巨大貢獻的人。無論是軍事上、政治上或是經濟上,他的功績都極為突出,可謂是將自己的一生都用在了蜀國的建設上。和劉備相比,看似諸葛亮的個人能力更強,但是為什麼劉備死後,蜀國也日漸衰落呢?

縱觀蜀漢政權的發展史,初期儘管劉備失勢落魄,幾度全軍覆沒,但總有一幫文臣武將捨命相隨。到了全盛時期,蜀漢武有「五虎上將」(五虎上將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與魏延等人,文有卧龍、鳳雛、法正、馬良、蔣琬、費禕等人,可謂盛極一時,蜀漢政權的實力此時也達到了頂峰。然而盛世一過,隨著劉備和一批將領謀士的去世,卻沒能有新的人才出現,蜀漢也就人才凋零、日漸衰敗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劉備死之前,把所有的事情都託付給了一向心細的諸葛亮,而諸葛亮在劉備死後,接管蜀國,把蜀國打理的可以說是井井有條,但他卻沒有接著用劉備的用人策略。這就為日後蜀國滅亡埋下了伏筆。

劉備和諸葛亮雖然都傾向於法家思想,但劉備不是重德輕才,而是要在德才兼備的情況下傾向於實幹。這從劉備在用人的策略上就可看出:在蜀漢,諸如許靖、劉琰那樣的名士大多數都沒什麼實權,得到的只是榮譽官職;而制定蜀科的諸葛亮、法正、李嚴、劉巴、伊籍,前三人是實幹家,後二人主要是搞學問的,這裡能夠看出劉備德才並用的情況下,才能又重於德行的前提,說白了始終不脫離外法內儒的思想。

諸葛亮的「用人之道」尚不及劉備寬容,甚至達到「重德輕才」的地步。

一是在劉備死後,他沒有延用劉備的用人策略,而是重用自己家鄉荊州籍的官員,完全不在乎蜀川籍的人才,反過來還打壓他們,李嚴、孟達就是其中的代表,這就使外地的朝臣和益州本地士族的矛盾日益加深。諸葛亮雖足智多謀,但是團結內部這一點上,可謂他的一大敗筆。

二是他對人才求全責備,不容人才個性,導致後期蜀漢的「人才市場」嚴重衰敗。在他治理蜀漢後期,由於「水至清則無魚」,「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人才枯竭斷檔嚴重。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就是因為諸葛亮的用人之道。

三是諸葛亮太小心謹慎了。據說諸葛亮晚年的時候,凡事親力親為,打二十軍棍以上的懲罰措施都要親自盯著,有時候他甚至自己親自上去打。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不能放手讓他人去做事,因為他唯恐別人做不好。不相信別人,不放手讓別人去做,手下的人就得不到鍛煉和施展,自然很難出人才。因為就算有人才,你不給他機會,他也被埋沒了。

縱然諸葛亮鞠躬盡瘁,但庸才輩出、只有虛偽道德家表演的蜀漢哪有不亡之理呢。

蜀漢的滅亡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劉禪投降只是蜀漢滅亡的象徵,實際在阿斗投降之前,政治、軍事、經濟等各種因素已經註定,蜀漢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料今說 的精彩文章:

清朝:從努爾哈赤到溥儀,你真的了解這享國267年歷經12帝統治的王朝嗎?

TAG:史料今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