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鞅變法重農抑商的錯?對?事實如何?

商鞅變法重農抑商的錯?對?事實如何?

現代人看來,商鞅變法重農抑商似乎是限制商業發展僅僅重視農業生產,以備軍資,這種說法對一半錯一半,秦民實行耕戰國策,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變法前秦國一窮二白的國情卻被很多人忽略了。尤其是少梁之戰後,及秦孝公繼位前夕的秦魏大戰,秦國獻公重傷不治,孝公可謂接了個爛攤子。獻公繼位後,也曾實行新政穩定了秦國長期混亂的局勢但河西之地以被魏國奪走,作為秦國當時唯一一塊可直接用於耕作的地方被佔領,獻公在位20餘年,年年於魏交戰,幾乎可以形容為死纏爛打,也幸虧秦人厚重堅韌,否則國家早在其實便已結束,當時秦國內部貴族勢力又有異動,民眾也多有逃亡。在此危及之時,誰可快速凝聚國力。對於秦國來說誰便可成功,而其他學說都無法做到,最直接的論述便是衛鞅三說孝公。但就重農抑商政策來說,是其凝聚國力在經濟上最佳體現,當時秦無大商,國內周轉財貨皆為六國商賈,其對於商品周轉並非僅限於普通商業周轉,而是高價販賣戰備物資及生活物資,無論是秦國官府和民眾都被其大肆訛詐,加之秦國土地不是在貴族手中無法發揮地利就是尚未開墾的荒地。有借於此,商鞅制定重農抑商的政策。

根本在於商鞅準確的把握了秦國當時的國情,制定了有助於秦國經濟發展凝聚國力的政策。首先重農,廢井田開阡陌,收貴族土地,實行虛封制(在土地私有制情況下避免土地兼并)以保證地利最大限度為國家所用,,這比之前地利被貴族完全掌握使得國弊民乏有了巨大進步。對於大眾來說,人們分得了土地,成為新國人,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以軍功爵製作為保證),凝聚人心及個人的努力不在為貴族獨吞除國稅虛封貴族的地稅生下的均為個人所得,多產糧食還可掙爵位。在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時代,民眾真正有了自己的奮鬥目標不在是農奴而被剝奪一生,最起碼有了自己的合法訴求。

就抑商來說,就前文所講,商人當時與間諜難以區分,無事時謀求財貨,有事時謀取戰爭暴利且為本國通風報信,秦國變法之時剛剛結束少梁之戰不久,商人趁機大發橫財,為恢復秦國經濟,商鞅將本身生產力低下的秦國的商人禁止從商,六國商人其稅倍之,切嚴密監控。但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政策,商鞅變法使得咸陽不久成為當時幾大商業都會之一(臨淄,邯鄲,大梁,陳城,等),若向後世簡單理解的那般,咸陽會是都市嗎?此外,咸陽此後商賈雲集,若秦國果真抑商,這些商賈從何而來,為何經商至此,若無利可圖,何必爭相入秦。此外,變法之時統一貨幣,度量衡,遷都渭水,興修水利等等舉措都是發展經濟的舉措,所以重農抑商僅是初期及必要時期穩定經濟的舉措,並非一成不變,在此後的發展過程中,商人呂不韋,堪輿家蔡澤(經濟學家)都曾為相,包括西漢經濟副相張蒼亦為秦國故人,西漢時期為抑制商旅與貴族地主兼并土地,同樣與秦相同打開殺戒。但不同的是,秦國所收的效果是統一以后土地為地方貴族所兼并,這至少說明秦國統一后土改並未進行到底,而為六國反秦勢力留有禍根。商人此時,並未大舉兼并土地。而漢朝除了地方貴族兼并土地外,又有分封諸王劃歸土地,以及富商巨賈。終兩漢之世,都為得到解決,包括王莽改制和光武帝度田的失敗,最終由於諸多元素的激發釀成軍閥割據的局面使得國家分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事實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朝代是?你同意嗎?當時的基本狀態是?

TAG:事實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