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淺談《易經》「取法乎上」

淺談《易經》「取法乎上」

《易經》—「取法乎上」

《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玄妙而又神秘的著作,《易經》廣大精微,包羅萬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易經》,同《論語》(「儒家」),及《道德經》(「道家」),被稱為影響中國人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

很多人誤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其實是錯誤的。簡單的說,《易經》源於伏羲氏,而《周易》是周文王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在從屬關係上,《周易》源於《易經》。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周易》的「周」,不是周文王的姓氏,因為古代君王對於自己的姓氏,是有所避諱的,絕不會冠以書名。這裡的「周」,應該解釋為「周到,周全」,說明這本書廣大精微,無所不包。

古代先賢,基本上都精通易理,孔子說「《易經》是群經之首」,但實際上,《易經》是群經之始,不管是「老子」,「孔子」,「孟子」,「莊子」,還是其他諸子百家,所有的思想,都源於《易經》。

孔子曾序《周易》(名《易經》「十翼」,或稱「易傳」),對於後人研究《易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

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後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

我最早接觸《易經》,是在2009年,看完台灣師範大學曾仕強教授,在《百家講壇》講解「《易經》的奧秘」之後開始的。當然只是因為感興趣,別無其他。

雖然至今已有多年,但是《易經》太過高深,想要把《易經》完全弄懂,那是不可能的,有些專家和學者,幾乎用一生的精力去研究它,都不一定能夠徹底理解其中的精髓,更何況是我這個才疏學淺的無名小輩。

所以,我只把自己從中領悟到的一些道理,寫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易經》中最主要的思想,簡要概括起來,一般是「取法乎上」,「順其自然」,「變化平衡」(在此不做詳解,因為我也沒完全弄懂)。

孔子的最高理想是「天下大同」,便源於《易經》中的「取法乎上」,而「老子」的「無為而治」,則源於《易經》中的「順其自然」。

《易經》中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乎下,無所得矣」。

意思是說,一個人把目標設得高一些,最後有可能也只達到中等水平;而如果把目標設在中等水平,最後有可能只達到低等水平;如果把目標設在低等水平,最後有可能一無所獲。

這句話告訴人們,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一定要嚴以律己,要精益求精,「高標準,嚴要求」,只有這樣,才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將來才不會留下遺憾。

孔子的「天下大同」,與「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幾乎如出一轍,都把目標設置到無限遠大。這便是《易經》中的「取法乎上」。

孔子的最高理想「天下大同」,終其一生,周遊各國十四年,勸說各國君王,也未能將其實現。但是,這卻為後世之人,指明了方向,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鬥的目標。

從這一點來講,儒家文化,是當之無愧的「主流意識」。

與之對應的是道家的「無為而治」——目標太高,難以實現,過程全力以赴,結果順其自然。

這裡的「順其自然」,不是兩手一攤的不作為,而是全力以赴之後的不強求,無論成功失敗,一切順應大自然的規律,不作人為的干涉,以免影響公允。只要努力過,成功了理所當然,失敗了問心無愧,何必自尋煩惱,杞人憂天。

之前講過,「老子」有句話讓很多人不明白所以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如果了解《易經》和「道法自然」的思想系統,就能明白這句話真正的含義——天地不摻雜自己的感情,對待萬物一視同仁,人,動物,植物,都是平等的,不應該區別對待;聖人不摻雜自己的感情,對待天下臣民一視同仁,不分貧富貴賤,都是平等的,不應該區別對待。

自古以來,還有另外一句話流傳很廣,但卻很少有人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這句話裡面的「人」,指的是「人類」,「己」指的是「上天賦予人類的品行」。

這句話真正意思是:如果人類不按照上天賦予大家的品行生活,人類就會滅亡。

而不是按照字面意思解釋,一個人如果不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上天都要消滅他,所以,做人一定要自私自利。

古人絕對不會這樣講的。

因為這違反自然規律。而古人則一直講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儒家思想又是主流傳統文化,一直告訴人們要「互敬互愛」,怎麼可能告訴人們要「自私自利」呢?

只有正確領會儒家思想的含義,才會明白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方能受人尊敬。

其實寫了這麼多,不管明白多少道理,都沒有一個現成的模板,可以套用到任何一個人身上。沒有哪個人的人生軌跡,與另外一個人完全重合。

「是非曲直,善惡對錯」,只能自己去判斷。很多時候,我們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也只能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約束,「嚴以律己」,僅此而已。對別人少要求,「寬以待人」,也便不會失望。

說到底,自己的路,終究只能自己走。很多時候,也只能自己「摸著石頭過河」。雖然有無數的「前車之鑒」可以參考,但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紙上談兵」,遠不如「身體力行」的感受更加真實。

「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吃一塹,長一智」,「路遙知馬力」,「疾風知勁草」,「磨難考驗人,逆境歷練人」,這似乎才是亘古不變的真理。

仔細想想,真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世界瞬息萬變,唯有不忘初心,才能有所成長。

自勉!亦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