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殺人犯更噁心人,是那些漠視規則的「巨嬰」

比殺人犯更噁心人,是那些漠視規則的「巨嬰」

GIF

本月熱門資料下載

點擊閱讀查看下載

堂主

在如今的人情社會中,最讓人噁心的不是車輪底下碰瓷的人,而是漠視規則的「巨嬰」

社會上有很多這樣子的「巨嬰」,他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存活著。

1

今天想給大家講一講這隻柯基狗狗,叫 「 lion 」 。

最近,它登上了我們的微博熱搜榜,那一刻可愛的 「 lion 」 帶著疼痛,恐慌離開了人世,更多的應該是對人類的絕望。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子的:

主人打掃屋子時,柯基意外走丟。柯基被輾轉送到了何某家中,狗主人找上門後,何某不開門,情急之下把柯基從6樓扔下。柯基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

以下是柯基主人發的微博:

當姑娘找到Lion的時候,它已經奄奄一息了,Lion從六樓摔了下來,雖然已經儘快把Lion送到附近的寵物醫院,可是Lion還是沒了……

它就這樣靜靜的躺著,就像以前在她懷裡睡著了一樣……

何女士的做法,又一次刷新了我們人類的三觀。

很多好壞黑白無法區分,也沒有明確的定義。

我們一直說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

但是我仍然覺得,作為一個人,你可以有自己獨特的三觀和定義,可以不去定義黑白,可以理解沒有絕對的善惡,

可是,我們也應該知道什麼是善惡,什麼是黑白。

據了解下此狠手的何某還是個教育工作者,家中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女兒,在孩子面前如此心狠手辣,怎麼配做一個好母親!

整個事件中,何某完美的展現了一種病態的思維。我撿到就是我的,我玩膩就殺掉,我寧可摔死她也不讓你見......只要我開心,我管你怎麼想!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何女士這種不能理解的行為,讓我想到「巨嬰式父母「這個詞。

2

什麼是「巨嬰式父母」呢?

什麼是巨嬰呢?

簡單而言就是明明身體上已經成年,但仍然還是保持著嬰兒的心性,是沒有完全掙脫臍帶的大人。

人在嬰兒時期會有一種「我即世界」的感覺,只要我哭,就會有吃的,只要我想要一切,就會有一切。

而巨嬰式父母,害怕失敗控制欲極強,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事無巨細的「聽我的」,「我說了算」「我做主」「我是為了你好的」

並且以此心理模式和行為模式來教育和培養孩子。巨嬰父母往往會培養出另一個巨嬰,進入一種惡的循環當中。

我家鄰居陳阿姨,因為老來得子,對她兒子可謂是萬分寵愛。我媽每次提起陳阿姨,都特別惋惜說「好孩子都被她給養廢了」。

有一次陳阿姨鬧得更厲害,街坊鄰里都在談論她怎麼可以這樣子做。她兒子準備上初中,堅決不讓孩子上公立學校,非得上私立學校。

相必大家都知道,公立學校不但師資好,花銷也會少很多,搞不懂為什麼她會有這個不明智的選擇,況且她家生活水平一般,何苦做一個「面面俱輸」的選擇呢?

原來是有原因的,陳阿姨經過實地考查,並非是因為公立學校條件差,而是公立學校老師嚴肅,對她的「貼身照顧」訴求十分冷淡,而另一家私立學校的接待老師,就十分友好,一切好商量。

鄰居們都好言相勸,說孩子的教育最大,可陳阿姨來了一句,讓我們無語極了,「整天見不到孩子,我還不如去死呢」。

到兒子上高中,陳阿姨又是一番鬧騰,因為高中學校實行全封閉管理,只有在星期天才可以出校門。

後來學校領導出面訓斥了一頓,陳阿姨就乖乖聽話了。

我們常笑話陳阿姨說:「哪天你兒子結婚了,你怎麼辦啊?」陳阿姨直言:「一起生活唄,媳婦也得跟我一起過。」

她的愛真的是太束縛,太緊繃了,就是典型的「巨嬰式」父母。外表是大人,內心是嬰兒。離了自己的孩子,完全活不下去。

她的事例,也清楚的說明了「巨嬰式父母」首要特徵:父母對孩子生活的深度捆綁。

3

「巨嬰式父母」會養出怎樣的孩子呢?

武志紅先生曾經在他的作品《巨嬰國》說到:依賴、自私、脾氣大,而當嬰兒成長為成人,心理狀態卻還處在母嬰共生、全能自戀、偏執分裂狀態下時,就被江湖人稱巨嬰、媽寶男。

每一個巨嬰背後,都是母愛泛濫的結果。

武志紅從心理角度,對中國的家長和孩子做了心理解析。

他說50後到70後是假成人、真巨嬰,80後到00後則從內到外都是巨嬰,不然網路上怎麼會誕生出『寶寶』這個流行稱呼?

家長之所以是巨嬰,是希望能有機會再退行到嬰兒狀態,讓缺愛的心理得到滿足。巨嬰心理最重要的特質是自私,總想得到他人的關愛和照顧。

這樣的巨嬰家長你能指望他教育出多優秀的孩子?根本就不現實。

之前我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帖子,在高鐵候車廳,看到有個四歲左右的男孩在那邊哭鬧,那個媽媽一直在用零食和玩具哄孩子:「寶寶,不要哭了,不要鬧了。」

結果那孩子還是一直哭鬧,搞得身邊的人都很討厭,因為實在很吵!

媽媽竟然想出這樣一個辦法,她說:「寶寶啊,都是媽媽不好,那你打媽媽吧。」

那個男孩不理他媽媽,還在那裡哭,媽媽最後竟然真的抓著孩子的手打起自己來:邊打邊說「打媽媽,打媽媽。」

針對這位母親的教育行為,我猜想這個男孩這麼哭鬧,媽媽又這樣自責,一定是孩子有什麼要求媽媽暫時無法滿足他,所以採取讓孩子打自己這個極端的方式平復孩子的心理落差。

這個媽媽一定是個溺愛型的,無原則滿足孩子的媽媽。這樣發展下去,這個孩子長大後就敢用板凳打媽媽。

孩子的惡習性就這樣被教育出來了!

4

堂主想說:

北宋司馬光曾經說過:「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

真正的慈愛,是到孩子有一定能力的時候,懂得放手。放下父母的控制,放下父母的擔心,放下父母的牽掛,脫離孩子的生活。

讓他有機會在生活中得到磨鍊,獲得自己的力量,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從而去發展他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父母所希望的人生。

越是無私、純粹的愛,越是能得到子女愛的回饋,利人利己,兩全其美;

越是自私、索取的愛,反而越會激起子女的抵觸,害人害己,兩敗俱傷。

最後,希望我們都能夠拒絕「巨嬰式父母」,別把愛變成了傷害,也希望我們的孩子別活成了「 巨嬰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高迪、牌牌琦鬧掰?高迪一句感謝引出禍端!騷白豪刷秒榜一!祁天道「抬榜」遭謾罵!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