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訪「銹帶」,看特朗普上台後美國這一年

重訪「銹帶」,看特朗普上台後美國這一年

參考消息網1月18日報道(文/金旼旼 徐劍梅 胡友松)近日,參考消息記者從華盛頓驅車穿過阿巴拉契亞山脈,駛入西弗吉尼亞州布滿煤礦的山區,走訪了曾有「小紐約」之稱、如今只剩碩大空殼、被掏盡血肉的韋爾奇市;再向西北進入曾經的產鋼大州俄亥俄,探訪曾為美國登月火箭製造運輸車、如今已淪為「睡城」的馬里恩市。煤炭與鋼鐵,曾經支持著「美國夢」的血肉和骨架,在這裡如今空餘令人唏噓的遺迹。

走訪「銹帶」如同回看歷史,是為了找到面向未來的智慧。看到繁榮過後的蕭條,人們的想法自然是「重塑」繁榮,再現昔日輝煌。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重塑?華盛頓的政治向後看,而科技、經濟和全球化的大潮向前走,這種反差是記者在特朗普上台一年後走訪「鐵鏽帶」的最直觀感受。

繁榮和蕭條的周期交替,其根本原因在於技術、經濟和潮流的變化。順應變化趨勢而非沉溺於往昔榮耀的迷夢中,這或許是回顧歷史最大的教訓。「變化必然發生,我們不得不始終為變化做好準備。」在西弗吉尼亞韋爾奇市,麥克道爾縣地方重建局局長丹·賴利如是說。

2016年5月,在西弗吉尼亞州首府查爾斯頓的一個集會上,特朗普頭戴煤炭礦工安全帽向支持者發表演說。(英國《每日郵報》網站)

西弗吉尼亞:礦工沒有回來

「上帝保佑西弗吉尼亞礦工!」在查爾斯頓的西弗吉尼亞州議會大廈前,矗立著一座礦工雕像,底座上寫著這句話。到了2016年,這裡的人們期待特朗普來「保佑」他們。在那場大選中,美國昔日最大產煤州的選民壓倒性地將選票投給了許諾重振煤礦業的特朗普。最終,特朗普拿下了全州全部55個縣,其中53個是產煤縣。

2017年3月28日,特朗普在礦工的環繞下,簽署行政令廢除奧巴馬政府出台的清潔電力計劃。「你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是吧,」特朗普對礦工說,「你們要回去工作了。」

「正如你們所見,我兌現了作為總統的承諾,」8月初特朗普回訪競選時到過的西弗州時再次說,「我們要讓礦工回來工作。」

參考消息記者驅車沿著52號公路駛過一個又一個曾因礦業繁榮一時、如今淪為「鬼城」的煤礦小鎮,最終來到麥克道爾縣的縣治韋爾奇。這個在上世紀50年代人口達10萬的小城曾有「小紐約」之稱。

市中心名為「泰森大廈」的紅色磚樓確有幾分紐約的風味,可惜底層商鋪外均貼著手寫的「出租」字樣,二樓以上的玻璃里也透出雜物堆疊的影子,了無生氣。目前只有1816人還生活在這座城市,其中不到200名礦工。

「過去這一年有什麼變化?」面對記者的提問,市中心一家門可羅雀的藥店的女營業冷淡地回答道:「沒有,什麼變化都沒有!」

「煤礦業不會再回來了。」麥克道爾縣地方重建局局長賴利說道。雖然從去年大選以來,特朗普一再打礦工牌,但礦工代表著美國的過去,而往日不會重來。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局的數據,2006年美國49%的電力來自燃燒煤炭,這個數字到2016年驟降至30%。與此同時,西弗吉尼亞州的煤炭年產量從1.5億噸降至不到9000萬噸。2016年,更加環保的天然氣首次超過作為碳排放主要來源的煤炭,成為美國電力的最大來源。

即便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放鬆環保規則,煤礦業也不會振興,這不僅因為煤炭不僅不環保,還因為不經濟。《華爾街日報》匯總的電力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煤炭發電成本比天然氣高40%。

西弗煤礦每一天的開採成本都在增加,因為在過去200多年間表層煤礦早已開採殆盡,挖煤機需要不斷深入更深的地下。另一方面,隨著規模效應的提升,新能源電力的成本不斷下降。

退一步說,即便煤礦業重新振興,礦工也不會受益。賴利說,上世紀90年代初煤礦機械就開始大規模取代人工,如今運營當地一家煤礦只需十幾人。

對韋爾奇來說,衰落的真正原因並非煤炭業的衰落,而是自動化技術的崛起。

自1980到2010年,美國煤產量持續增長,煤礦工人數量卻持續減少。據美國勞工部統計,去年美國礦工僅為5.3萬人,而1979年高達25萬。

據美國Factbase網站對特朗普所有推文、演說、採訪等信息的匯總,去年以來特朗普提及礦工的次數高達195次。對於一個已經持續衰落超過半個世紀的小城來說,華盛頓重振煤礦業的政治口號或許是目前最不需要的東西。

不過,韋爾奇空蕩蕩的市中心也並非一片死寂,數個工地仍在忙碌,其中一個是礦業博物館,一個是藝術和文化中心。賴利告訴記者,韋爾奇已經放棄重振煤礦的幻想,開始轉型旅遊業。整個西弗吉尼亞州,這個枕靠阿巴拉契亞山脈的「山脈之州」,近年來也日趨轉型發展旅遊業。

在查爾斯頓的礦工雕像基座上,還寫著這樣的話:「煤炭是幫助建設這個偉大國家、捍衛和保護我們的自由並提高我們生活品質的燃料。」西弗吉尼亞州在1742年發現煤礦,但讓煤炭從家庭日常取暖原料成為美國國家崛起燃料的,是蒸汽機的發明、工業革命的傳播和資本主義經濟的崛起。這裡的煤炭支持著美國崛起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幫助美國打贏了兩次世界大戰;但新技術的發展、經濟轉型的鐵律,以及環保作為時代命題的提出,都讓煤炭從那個時代的「寵兒」淪為這個時代的「棄兒」。

人們天然會對自己獨有的歷史和文化懷有脈脈溫情,但這個人均收入全美倒數第二、人均預期壽命全美倒數第二、受教育程度全美墊底的「鐵鏽州」要走向未來,僅靠著對歷史偉績的緬懷和華盛頓的虛偽政治是不夠的,人們不得不隨時準備應對必然發生的變化。

俄亥俄:全球化無法抗拒

兩台長40米、寬35米、重達2721噸的航天器運輸車已經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工作了超過半個世紀。從1960到1970年代執行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土星五號」火箭,到此後的五架太空梭,抵達發射台前的最後旅程都由這兩台「爬行者」運輸車運載。

這兩台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鋼鐵巨獸由馬里恩動力鏟公司在1965年製造,製造地點在俄亥俄州首府哥倫布北郊的小城馬里恩。

在馬里恩,和參考消息記者交談的所有人都仍在談論這件輝煌往事。記者駕車駛過空蕩蕩的馬里恩街道,一棟棟獨棟別墅雖然破舊,但依然顯示出這曾是一個屬於中產階級的小城。如今,「這是一個正在死亡的社區」,出生在馬里恩、如今在哥倫布工作的護士琳達說。

「我的祖父在馬里恩動力鏟公司上班,」琳達說,「但後來情況每況愈下,我父親在52歲時不得不開始找下一份工作。」1997年馬里恩動力鏟公司徹底關張,連同為鏟車提供原料的鋼鐵行業如今已經幾乎從這個小城消失。僅有的兩家和鋼鐵相關的小廠也只僱用了300多人,不到這個小城人口的百分之一。

鋼鐵曾是俄亥俄州的經濟支柱,這個州曾是僅次於賓夕法尼亞州的美國第二大產鋼州。但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美國工人工資不斷上漲、來自國外的廉價鋼鐵持續湧入,俄亥俄的鋼鐵產業開始衰落。

在不少俄亥俄人看來,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快速發展是他們生活變得艱難的重要原因。撐起「反全球化」大旗的特朗普因此被這個「鐵鏽州」寄予厚望。馬里恩,這座在2012年把選票投給奧巴馬的小城,在2016年把選票投給了特朗普。

作為關鍵搖擺州,俄亥俄倒向特朗普成為2016年大選的關鍵轉折點之一。「贏俄亥俄者,贏大選」,過去近40年里,凡是拿下這個中部搖擺州的總統候選人都贏得了美國大選。

「我們將用美國鐵、美國鋼、美國鋁,」2017年7月特朗普重返俄亥俄州時說,「我們將重新奪回我們作為製造業國家的傳統。」為兌現競選承諾,特朗普政府在4月罕見援引冷戰時期出台的法律,對外國鋼鐵產品展開是否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的「232條款調查」。

根據世貿組織的數據,為限制外國鋼鐵進口,截至2016年底,美國對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鋼鐵產品徵收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多達113項。儘管如此,2016年美國鋼鐵進口量仍高達3010萬噸,而1963年的數字僅為540萬噸。

與美國締結北美自貿協定的加拿大是美國進口鋼鐵的最大來源地。自8月以來,在「美國優先」理念指導下,美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開始就更新北美自貿協定進行談判,試圖限制製造業流出美國。

「那些工作離開了俄亥俄,」特朗普7月在俄亥俄對藍領支持者說,「它們會回來的。不要賣掉你們的房子。」

但馬里恩的居民之所以沒有賣掉房子,並不是因為特朗普這些「反全球化」的貿易保護主義舉措。「這一年來,這裡沒有明顯變化,指望鋼鐵產業重新回來不太現實,」馬里恩歷史博物館主管蓋爾·馬丁說,「馬里恩沒有繼續衰落下去的唯一理由,是如今在西邊不遠的馬里斯維爾,本田汽車僱用了大批當地人。」她說,「人們現在白天開車去外國汽車公司上班,晚上回來睡覺。」

從馬里恩向西南方向開車不到40分鐘便到了本田汽車的組裝中心。這座1982年開始運作的工廠迄今仍在生產全美最暢銷車型雅閣和CR-V,數千名工人在這裡工作。從馬里斯維爾再向西南方向開車一小時,中國福耀玻璃在代頓地區的工廠已經開工,為當地創造了約2000個工作崗位。

一些機會因為全球化而失去,另一些機會又因全球化而出現。

美國製造商新聞公司的統計顯示,從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俄亥俄州新增5217個製造業工作崗位,連續6年實現增長。製造商新聞公司總裁湯姆·迪賓說:「這個州吸引了一些重要的外國投資,最著名的是巨大的福耀玻璃工廠。」位於代頓地區南部莫瑞恩市的福耀玻璃工廠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單體工廠。

馬丁說:「全球化的變化無法抗拒。」其實馬里恩的居民最能理解這一點,19世紀20年代第一批定居馬里恩的德國移民既是全球化的受害者,也是受益者。這批移民大多是手工紡織匠人,因為工業革命從英國傳播到歐洲大陸,他們失去工作,隨後渡過大西洋到新大陸尋找機會。

在馬里恩博物館,馬丁向記者展示了馬里恩早期移民製作的精美披肩和木製的手工紡織機。這些已經有近200年歷史的物品都是馬丁在過去十幾年間為建立這座博物館搜集而來的。她說:「收集歷史是為了獲得面對未來的智慧。」

2017年12月22日,特朗普簽署了自1986年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減稅法案。法案於2018年1月開始實施。這個特朗普執政以來最大「政績」的頭號受益者將是企業家和富豪,投票給他的西弗吉尼亞州和俄亥俄州藍領工人們很難從1.5萬億美元的減稅福利中分得一杯羹。

這樣的反差或許是2017年美國政治經濟生活中最值得深思的現象。當華盛頓政治和時代潮流反向而行,政治家將空洞虛偽的政治口號兜售給困頓、焦慮的基層選民,而將實打實的紅利留給富豪階層,其結果不僅將造成一個更加分裂的美國,也將耽誤人們為適應潮流所必須做的準備。

延伸閱讀:特朗普廢除《清潔電力計劃》惹爭議

2017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份關於能源自主問題的行政命令,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要求「修改或廢除」《清潔電力計劃》。《清潔電力計劃》是奧巴馬政府氣候政策的核心,要求美國發電廠到2030年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32%。這一政策在制訂過程中一直受到來自煤炭業和產煤州的重重阻力。2016年2月,美國最高法院下令暫緩執行《清潔電力計劃》,因此該政策實際上從未實施。

2017年10月,美國環境保護局局長斯科特·普魯伊特簽署文件,正式宣布將廢除《清潔電力計劃》。分析人士認為,這一爭議性決定不能幫助美國煤炭業復甦,而且會損害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國際形象。

與此同時,受成本和州政策影響,美國許多地方已經從煤炭轉向使用天然氣、風能和太陽能。例如,加利福尼亞和紐約等州已宣布,不管華盛頓是否參與,他們都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因此,特朗普政府的氣候政策只會減緩美國向清潔能源轉型的進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又有兩幅畫被鑒定為梵高作品 德媒:存在確定無疑的聯繫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