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我的芳華?
今年元旦的時候,大學室友結婚,於是我去江蘇南通參加了他的婚禮,室友畢業後就一直從事自由職業,所以婚禮當天沒有同事,除了自己的親戚朋友外,剩下的也就是我們幾個大學同學了。
婚禮辦的很簡單,但是很溫馨。畢竟他們大學就在一起,到今天也有6年時間了,他們結婚沒有買房,也沒有買車,婚禮只是他們愛情的一個儀式,無關其他的物質要求。
最近總是聽人說,生活需要儀式感,比如情人節需要玫瑰、聖誕節需要禮物、過生日需要吃蛋糕...如果不這樣,那麼生活該多麼的平淡無奇,儀式感就這樣賦予了我們生活的意義。
有時候想想挺可笑的,除了一些傳統節日我們真的需要按照老祖宗的習俗來過以外,其他的大多被一些商家所綁架,而我們大多數都還樂在其中。
其實我個人還蠻喜歡這種儀式感的,尤其是畢業後,長期一個人在外地工作,有時候正是有了這些充滿儀式感的東西,才讓有些日子充滿了期待。
那天室友的婚禮結束後,我坐在回去的車裡,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婚姻究竟需不需儀式感?
近幾年,網路上被太多的明星婚禮刷屏,看到他們的婚禮現場,我才知道別人那才叫結婚,我們這其實也是結婚;除了外表光鮮亮麗一點,好像本質都是一樣的,都只是一個儀式。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為什麼婚後的女人總是抱怨丈夫不懂浪漫,沒有了當年追求自己的那份熱情。
直到室友結婚那天,我坐在另一個早已結婚的大學室友的車裡,他的妻子坐在后座上,就向我抱怨說他老公婚前追她的時候,多麼的浪漫;結婚後,過節連束花都懶得買。此時大學同學說,過日子哪裡需要這些。
原來在他眼裡,結婚後才叫過日子,那結婚前叫啥?
前幾日,我一個人在電影院里看了馮小剛的電影《芳華》,這也是我第一次在電影院里看到這麼多的白髮老人。
當電影結束,全場燈光變亮,主題曲響起的時候,那麼多的白髮老人,看著屏幕上的字幕緩緩下落,彷彿是看到了自己逝去的芳華,直到音樂結束,才緩緩離去。
在那個富二代、官二代、農二代集體生活的年代裡,他們的愛情與婚姻其實早在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就像富二代林丁丁拒絕了父親是木匠的劉峰,遠嫁海外華僑,其實門當戶對一直存在。那個年代的愛情是朦朧的,但也是殘酷的。
就像劉峰,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一樣;何小萍何嘗不是始終得不到愛,卻最能識別愛,也是最珍惜他人。
他們沒有結婚,也都沒有子女
他們相依為命,把彼此當成唯一的親人
不由暗自感嘆
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
雖然他們談笑如故
但是不難看出歲月對每個人改變和難掩的失落
倒是劉峰和小萍,顯得更知足,話雖不多,卻待人溫和
原諒我不想讓你看到我老去的樣子
就讓熒幕留住我們芬芳的年華吧
我們在最好的年代虛度光陰,他們在最壞的年代洗盡鉛華。
其實婚姻永遠都是自己的,就像愛情只會發生在你和她之間一樣。
近幾日認識一海歸博士,他和他妻子大學就認識,畢業後一起出國讀博,領證的時候雙方啥也沒有,婚禮也非常簡單;因為他們一直都覺得,婚姻是自己的,所謂的儀式感有時候只是給別人看的,既然在最美好的年代遇到了彼此,其他的也就順其自然了。
我身邊的人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都變得很焦慮,沒對象的焦慮著找不到對象;有對象的擔心買不起房;買房之後又擔心小孩上學;小孩上學之後又擔心他們的前途......
想想這些,壓力真的很大,大到我們需要去不斷的去獲取大量的所謂的「付費知識」,讓自己得到所謂的提升,最後反而越來越焦慮。
就像每年過年我們都擔心搶不到回家的票一樣,剛開始確實是搶不到,那最後也沒看到誰因為沒有回家的票,而沒有回去過年;
就像你現在回頭看學生時代,常常擔心自己因為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焦慮不已,現在看來,學生時代天大的事情,也算不了什麼;
有時候,儀式感只是給外人看的,畢竟沒有玫瑰花的情人節,你還是可以一個人過。
願我們在最美好的年紀,擁有最美的華芳。
————————————————————
蘋果專用讚賞碼
TAG:在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