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橋,一位營長,改變了抗戰歷史
1942年5月5日,在中國抗戰歷史上是極為悲壯的一天。數萬東南亞華僑,扶老攜幼,在滇緬公路上緊張地挪行著。
惠通橋之戰插圖
一周前,日軍突襲緬甸臘戍,之後一路北上進入雲南。東南亞許多華僑甚至來不及變賣幾代人積攢的家業就走上了回國的道路。一批批遠征軍還沒領取盟軍給他們的,放在緬甸的裝備,就被日本人趕著,沿滇緬公路退回了中國。
這真是一條血淚之路,天上時不時有日軍飛機掠過。背後日軍斷斷續續的槍聲,讓每個急著回國的人格外焦躁。
而身在重慶的蔣介石,這時,接到美國援華空軍指揮官陳納德的一份電文。電文中說:在滇緬公路上,中國軍隊零零落落,潰不成軍,對於日軍的前進,根本無法抵抗。根據這樣的速度,有十天左右時間日軍就到昆明了。
蔣介石不敢想像,昆明一旦失守,重慶西南門戶大開是咋樣的後果。他陷入深深地焦慮之中。
他想到了滇西水流湍急的怒江,可這條從滇緬公路進入雲南必須跨越的大河,能擋住日軍肆無忌憚的追擊嗎?
日軍是機械化部隊,要跨越怒江必須經過怒江上唯一可通汽車的惠通橋。橋上駐守的部隊僅剩一個警衛連和一個高炮連,交通檢查憲兵十餘人。這些人要擋住窮凶極惡的日軍,無異於白日做夢。
惠通橋
一旦日軍奪橋,勢必要炸橋。日軍過不來,數萬遠征軍和無數的華僑也過不來。1938年花園口決堤,無數生靈塗炭,舉國怒罵的窘迫,猶如昨日。蔣介石舉棋不定,他思之再三,下了一個命令:炸毀惠通橋,炸橋的時間應盡量晚,以盡量讓更多中國人和車過河,但又不能太晚,不準一個敵人混過來。
5月4日晚上,這個命令到了擔任守橋任務的中國遠征軍獨立工兵營營長張祖武手上。他徹夜未眠,尋思盡量晚該晚到什麼時候。聽說已經有一百多個鬼子化裝成僑民,混在回國的隊伍中,該如何確保沒有敵人混過來呢?
第二天白天,張祖武立即召開連排長緊急會議,部署炸橋事宜:一連攜帶炸藥及爆破器材到橋西安裝;二連負責在橋中段安裝炸藥;三連在橋東端安裝炸藥及做好各項炸橋引爆準備工作。為確保炸橋成功,張祖武決定採用雙引爆,即導火索點火引爆和發電器電引爆,發電器由他親自執掌。隨後,張祖武率營連幹部逐一仔細檢查無誤後才返回橋東。
張祖武看到橋對面的盤山公路上,等待過橋的車流和人流一眼望不到頭。為了防止日軍冒充老百姓,他搬把椅子坐在橋頭,親自盤查過往的難民。
日軍所繪惠通橋地勢圖
中午時分,日軍先頭部隊來到了橋西岸的松山峰頂,他們架起大炮,朝大橋兩岸人群接連開炮。本來擁擠的人群,就像炸了鍋一樣。橋上車碰車、人擠人一片混亂。
惠通橋舊照
張祖武身後一位副連長,被眼前的緊張形勢嚇壞了,「撲通」跪倒在地,哭求張祖武趕緊炸橋,日本人馬上要過來了。張祖武拿起望遠鏡朝遠處看去,只見日軍先頭部隊,已經佔領了松山山頂。他明白日軍要從松山山頂到達惠通橋還有一段時間,還能為同胞們爭取一些過橋時間。他高聲疏導混亂的人群趕緊過橋。
這時,一輛卡車風塵僕僕從保山方向開來要逆向通過天橋。要知道當時橋上擠滿了過橋的難民和車輛,根本無法通行。這車的車主也不知什麼來頭,態度非常蠻橫,硬要往橋上沖,致使該車與另一輛汽車相撞,造成大橋阻塞。
張祖武大怒,命令憲兵將車子推入江中。然而車主不允,並呼天哭地以身護車。張祖武暴怒,以「妨礙執行軍務罪」將他當場擊斃。
橋頭的阻塞,讓急於過橋的人更叫焦急。人流推來涌去,使鋼索大橋猛烈地搖晃起來,發出了可怖的「喳喳」聲。
今日的惠通橋
憲兵為了平息騷動,只得舉槍向空中連連鳴槍示警。這一排排密集的槍聲讓混在人流里的日軍先遣部隊,誤以為行蹤暴露,於是拿起搶來,朝人群掃射,他們踩著跌倒人群往前沖。
敵人搶橋了,張祖武高喊一聲:「炸橋!」他猛力壓下發電器手柄,「轟隆」一聲,大橋以及橋上的人員、車輛跌入江中。日軍的坦克、裝甲車雖然衝到了橋頭,但面對水流湍急的怒江,也只能停止了攻勢。
TAG:中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