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平明羸馬出西門,淡日寒雲久吐吞

平明羸馬出西門,淡日寒雲久吐吞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

《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大寒時節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節氣三候

一候雞乳: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

二候征鳥厲疾:鷹隼之類的征鳥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

三候水澤腹堅:此時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

節氣習俗

大寒是一年的最後一個節氣,民間有「過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說法。這個「年」意指農曆新年。因而此時的一些民俗活動都具有濃重的「年味」。

尾牙祭:

尾牙祭祀土地神的時間,多選在舊曆十二月十六日的下午開始祭拜,拜土地神時,供桌慣設於土地神神像、神位或神明彩前。

拜土地神的供品可備「三牲」、「四果」,傳統以數個碗分盛菜飯祭之,俗曰「五味碗」,而現代人求簡,多以便當、零食奉之。

臘八節:

在古代中國,「臘」是重要的祭祀活動。漢朝的蔡邕在《獨斷》中說:「臘者,歲終大祭。」 如今中國,華北地區有泡臘八蒜的傳統,江南、西北等廣大地區,保留了喝臘八粥的習俗,而在皖北地區,則要曬制豆腐,稱為「臘八豆腐」。

祭灶: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為祭灶節,民間又稱「交年」、「小年」。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習俗。過去,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在灶屋(廚房)的鍋台附近牆壁上供奉灶王爺、灶王奶奶像。人們「送灶」時,會在灶王爺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襪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爺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開,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如今,農村很多地區仍然沿襲了這一習俗。

節氣養生

民間一直流傳著「大寒大寒、防風禦寒」的諺語,故大寒時節仍應以「溫陽斂精、養精蓄銳」為主,除了遵循冬季「養藏」之道,還應注意起居作息、防寒保暖、適度運動。

慎風寒:

大寒時節,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時添衣,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於血液的流暢。

節飲食:

應該合理調節飲食起居,節制煙酒、不過度勞累,情緒穩定,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急躁和精神抑鬱。

節氣飲食

八寶飯

傳統民間節日食俗,在臘八這天有喝臘八飯(臘八粥)的習俗。臘八源於中國古代臘祭儀式,在一年一度農民農閑的臘月祭天,祭地,祭諸神慶祝一年的豐收,祈求來年有個好收成。如今,民間用自己收成的穀物乾果熬成臘八粥,慶祝一年的辛勤勞動碩果,祈求來年五穀豐登。

白鬍椒豬肚湯

胡椒豬肚湯是粵菜中的一道老火湯,是中國廣東、香港和澳門地區常見的湯水。嶺南地區的春季陰冷潮濕,夏季悶熱而濕氣重,喝這湯被認為有健脾暖胃的功效,在冬季此湯則有驅風散寒的功效,所以胡椒豬肚湯被視為一種具有食療功效的湯水。

「消寒糕」

「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選擇在「大寒」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頭。

節氣詩詞

大寒出江陵西門

【宋】陸遊

平明羸馬出西門,淡日寒雲久吐吞。

醉面衝風驚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溫。

紛紛孤兔投深莽,點點牛羊散遠村。

不為山川多感慨,歲窮遊子自消魂。

村居苦寒

【唐】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間間,十室八九貧。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篙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褐裘覆施被,坐卧有餘溫。

倖免飢凍苦,又無瓏畝勤。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歲寒知松柏

【宋】黃庭堅

松柏天生獨,青青貫四時。

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

慘淡冰霜晚,輪囷澗壑姿。

或容螻蟻穴,未見斧斤遲。

搖落千秋靜,婆娑萬籟悲。

鄭公扶貞觀,已不見封彝。

(部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日漸沒落的傳統泥地摔跤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