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飛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有何哲學寓意?
文/有毛僧
由於《西遊記》成書的過程中受到很多思想流派的影響,所以內涵豐富的哲學思想。尤其是故事的前幾回,經過無數作者潤色、修改,裡面既有心學又有理學,還有佛學,同時還兼有不少道家丹道學的思想。
所有關於《西遊記》的哲學思想中,孫悟空飛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是個最有意思的哲學命題。很多人思考這個問題,並非從哲學的高度,而是通過法力的高下來論孫悟空為何飛不出去。其實,這是不對的。作者創作這個橋段的時候,是費了心血的。
關於這個橋段的哲學思考,李卓吾做得比較到位。李卓吾在點評《西遊記》中,給這個橋段下了個總結,他認為:
「齊天筋斗,只在如來掌上見,出不得如來手也。如來非他,此心之常便是;妖猴非他,此心之變便是。饒他千怪萬變,到底不離本來面目。常固常,變亦常耳。萬千變態何益!何益!人可不自省?」
李卓吾先生的這句話很有深意。他通過「變」與「常」的關係來解讀孫悟空與如來佛手掌的關係。孫悟空為何飛不出如來的手掌,其實是變與常的哲學關係解讀。一切變化都有一個原點,或者說,一切變化都有不變的一面。
如來佛的手掌是事務的本質,是孫悟空不變的一面,也是孫悟空的本來面目。孫悟空無論如何變化,無論如何翻筋斗,都是表象,他的本質是什麼,早已被如來佛看透。孫悟空的變化,所依賴的路徑是如來的手掌,他變成什麼,如來佛的手掌就相應變成什麼。
變到了一定程度就是常,常到了一定程度就是變。韓非子有句話叫「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這個思路也是變與常的關係。聖人是常,而四方的事情是變,只要能把我住常,無論事情如何變都不會脫離常。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也可以解讀這種關係。其實,如來佛的手掌是心之本,而孫悟空的筋斗雲與七十二變是心之象。無論象多麼變化多端,都是從心而發的。如果你看破了心的動機,就掌控了變化的規律。
對如來佛來說,孫悟空本相就是個猴兒,所以他掌控了這個本相之後,無論孫悟空如何變化,他都能抓住孫悟空的致命弱點,進而掌控他的變化行為。所以說,在如來佛面前,孫悟空無論如何翻跟頭都沒有用。
其實,這裡還暗含了西方哲學意志與表象的關係,如來佛的手掌是意志的原點,而孫悟空的變化與筋斗雲是意志的表象,無論表象多麼變化多端,還是要回到意志的原點本身。因此,孫悟空無論到了哪兒,還是會回歸本相。
TAG:老僧奇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