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參與其中,做溫暖的科技助老

參與其中,做溫暖的科技助老

參與其中,做溫暖的科技助老

老人應該積極地去面對(自己的老去),不是說我是應該被幫助的,而是反過來用自己的生活閱歷,自己的能力去參與到社會中去,回饋社會,甚至於為社會做一些事情,做一個有價值的老人。

全文字數: 2814閱讀時間: 9 分鐘

2016年6月的一天,58歲的好好老師來到上海市三義坊居委活動室。她是上海科技助老服務中心(下文簡稱「助老中心」)的志願者。今天是好好老師新一期智能手機培訓手機班的第一課,她將與另一名助老中心的工作人員佳佳一起,為老人介紹智能手機的基本操作。本來僅24人的小班,卻來了約莫30位老人,他們的年齡都在60-80歲之間,其中最大的是80歲。

看到來了這麼多人,好好老師和佳佳暗暗擔心課會不好上。好好老師走到教室最前面,自我介紹過後,她大聲說道,「給你們五分鐘時間說話,五分鐘以後,不許說話,做得到就開課,做不到就不開課。」五分鐘過後,好好老師的聲音又響起,「準備上課啦,大家還有什麼要說的……」「嗎」字還沒有落,班內「嘩」地一下,鴉雀無聲。不一會,人群又爆發出一陣鬨笑聲,這下輪到好好老師愣住了,她沒有想到大家會這麼守規矩。

今年74歲的包阿姨就是好好老師班上的學員之一。加入學習班一個月,她學會了用微信聊天,查看微信公眾號消息,卻仍然感到不滿足,「現在我出門要用地圖,還沒學到,我還要學網上挂號,他們(指其他班學員)都已經學會了,我還沒學。」

除了現場教學,在學員們建的微信群里,教學也在進行。

生活改變: 「我們本身有一個家,現在朋友圈擴大了,成為一個很大的很寬泛的圈子。」

在好好老師教學智能手機的群里,已經形成了相互幫助的氛圍,有時她不能馬上回答群里同學提出的問題,現在已經出現幫她回答的同學。為了讓學員間有互相學習的過程,上了幾節課以後,好好老師逐漸退出教學過程,讓小組內學得比較好的同學再來教,培養社群里的凝聚力。

除了學習上的相互幫助,令好好老師感動的還有生活上的變化,一種溫暖正在隨著知識的傳播而傳播開來。好好老師作為志願者,感受尤為深刻。「他們知道我身體不好的也關心我,同學私底下也會跟你交流很多東西。」比如,住在中華藝術宮的老人會邀請她來做客,附近有不錯的休閑餐飲場所也會推薦給她。

有一位老人,女兒給她買了智能手機,她的女兒在香港。以前她不會用微信,只能叫女兒「打個電話過來」。現在,她不僅可以與女兒語音視頻通話,也學會了發小視頻。

女兒驚訝於母親的變化,「你現在這麼有本事誰教你的呀」。

以前說「我不會上微信」;

女兒就說「我不是給你手機買好了嘛」;

「我不會用,你打電話打電話」;

「打電話好貴的」。

現在,「好好老師啊,女兒說我很有本事呢,會上網還會看微信呢」。

學會怎麼發視頻後,她跟女兒說「你發個視頻給我看看」;

「我現在在家裡很牛的。」

包阿姨感受著智能手機帶來的工作中的變化,她是三義坊居民委員會老年學會的工作人員。提到智能手機帶來的改變,她說:「工作上非常方便,我們老年學會,他布置了一個活動,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上告訴你,不用像以前一樣每家每戶的跑。」包老師在看手機時,家裡人經常會說「哎呀你怎麼又在看手機啦」,「我還是要看,每天我都看。每天都有不同的信息,通知,消息,不看就不知道。」

智能手機在老年人群體中越來越普及,在好好老師看來,這與社會的發展不無關係。生活中各個方面都會用到科技產品,出行,購物,社會交往,辦理銀行業務,醫院看病,智能手機的使用讓生活更加便捷。

助老中心:牽線搭橋,為老人提供學習機會

上海作為特大城市,城市化進程走在中國整體發展前列,科技化也正在這座城市快速進行著。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上海戶籍老年人口比例達到30.2%。這意味著,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個進入老齡化「30時代」的城市,在北上廣三個特大型城市中,上海「老」得遙遙領先。

退休後,老人的生活與外界的接觸減少,與原有有序的工作組織系統不同,老人的組織感被打破。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老人漸漸與時代脫節。老人們並非不想進入科技生活,相反,只是進入科技生活困難重重。多數老人渴望與遠方的家人朋友建立聯繫,希望學會使用電腦、手機等網路產品,但由於沒有學習渠道,只好找自己的家人,而家人往往因為工作繁忙,無法滿足老人反覆學習的需要。好好老師回憶起自己學習電腦的時候,她有問題想要問兒子,兒子匆匆跑來告訴她以後,又匆匆回去忙自己的事情,有很多的疑問,也很難當場解決。

好好老師工作的上海科技助老服務中心,就致力於幫助這些想進入科技生活的老人。「科技助老」,是教老人怎麼使用手機﹑電腦,使用互聯網,用科技的手段幫助老年人更好的生活。老小孩電腦培訓承接的「扶老上網」工程培訓任務幫助了十萬名老人上網,教老人利用電腦互聯網與在外的子女以網路電話和視頻聊天等形式進行聯繫,拉近親人間的距離。

助老中心創始人吳含章希望為老年人帶來學習更多東西的機會。「與時俱進的第一步就是學習,如果覺得自己脫軌了還不學,那永遠都是脫軌的。」所以,科技助老中心還做過其他幫助老年人走進科技生活的舉措,包括與電信公司合作推出老年人寬頻ADSL上網套餐、與銀行合作教授老人學習使用ATM機,舉辦創新為老科技服務大賽等。

助老中心通過創建「六合院」,深深紮根在社區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六合院」將同一個社區內的6位老人形成一個學習小組,志願者來教老人們學習智能手機,而在老小孩網站上的簽到、求助、聊天功能,也會幫助老人構建新型網路鄰里關係。這6位老人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學習使用智能手機,在微信群里也可以向老師提問。

2000年創立「老小孩網站」,2010年發展成為上海科技助老服務中心,再到今天,十五年內,網站已經沉澱了18萬有活力、有文化、有消費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老年忠實用戶,運營團隊也擁有穩定的核心和豐富的老年網路運營經驗。吳含章說:「助老產品,科技助老有很多門類,但說到科技改變生活的公益組織,我覺得我們是最好的」。

老年志願者:「因為我跟他們年紀差不多,他們不會的地方我都知道」

老年志願者佔到中心志願者90%以上。吳含章認為,他們與目標服務群體擁有更多共同的背景與閱歷,懂得老年人所面臨的困境與切身感受,往往更容易與目標群體進行溝通。

學生包阿姨對好好老師的評價是「認真耐心」。

「因為我跟他們年紀差不多,他們不會的地方我都知道,你像年輕人教,就會,『你這樣這樣這樣就好了嘛』,可是老年人他記性不是很好,可能你剛教了,她轉頭就忘了」。

「有些人不大會了,就跟他說,截屏一張,點開右上角,微信說話的地方,對吧,添加表情啊之類的。」

對於不好好學的學生,好好老師也有自己獨特的辦法,「我會跟他們說,你想你回家都會教你孫子好好上課,你現在不好好上課,你們這邊都認識的,給你孫子說,『你奶奶,外婆不好好上課』,難為情不啦?」她知道,老人們很要面子。

「六合院」授課時,有些老人也會帶自己的朋友來聽課,有時候志願者人手不夠。忙的時候,家住在上海理工大學附近的好好老師,早上去靜安寺上課,下午又要跑到嘉園上課,累得話都講不出來。但是一想到學生們的期待,她還是很樂意堅持下去。

除了一周一次、一次兩小時的課堂教學,一周還會有兩次兩小時的微信群講課,實際講課時間卻遠遠超過兩小時。微信學習按大班加群,大家在群里提出的問題好好老師都會一一作答,最晚的時候,好好老師忙到晚上十一點還沒睡。「有些時候老師也需要休息的吧,但我不會拒絕別人,我想盡量讓他們滿意,否則他們也難過。有些老人在家裡也愛學習的,如果你不響應的話他會難過。所以要立即答覆他,如果說『我明天再跟他說』,老人晚上睡不著覺他要罵我了。」

雖然好好老師很忙,但老人們學習的熱情,對老師的關心和教學相長的歡樂使好好老師得以堅持下去,她已經當了三年的志願者了。她認為自己做志願服務的過程中不只是她在教別人,別人也在教她,通過自己的學習,再去教別人也是快樂的。使用華為手機的她,現在也掌握了許多其他機型的手機使用方法。

「我們現在講積極老齡化,老人應該積極地去面對(自己的老去),不是說我是應該被幫助的,而是反過來用自己的生活閱歷,自己的能力去參與到社會中去,回饋社會,甚至於為社會做一些事情,做一個有價值的老人。」吳含章認為,那種才是心態積極的老年人的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