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孕婦們注意了,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增長到15%了

孕婦們注意了,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增長到15%了

親子│成長│情感

「最佳媽媽育兒經」

教您做個好媽媽

GIF

懷孕了

也要控制口欲

窗外風雪再大

也有我陪伴著你

全文字數:1605

閱讀時間:5分鐘

GIF

糖尿病不是老人病了

很多准媽媽好不容易懷孕了,本來是歡天喜地的。為了讓肚子里的寶寶各方面營養不缺乏,就買了好多食物,讓自己大補特補。

一來,懷孕後,自己的食慾大開,想吃什麼,什麼時候想吃,家人都不會反對。都是為了寶寶著想,生怕TA餓著了,缺個啥的。

二來,懷孕前為了減肥控制體重,一直嚴把口欲關。現在懷孕了,也不怕長胖,一輩子可沒多少次這樣的機會,再不享受一下真感覺對不起自己。

哪怕有人在一旁善於的提了醒,孕婦的脾性大家都知道,嚴重缺乏安全感。哪裡聽的進去。

一句「萬一寶寶餓著了」、「玩一是寶寶想吃了呢」就把自己的口欲全拿寶寶當擋箭牌,這誰也沒辦法了。

由於很多人不控制食量,更一些人無所謂減不減肥。導致了營養的過量補充,到懷孕20-30周的時候,一些孕婦得了妊娠期糖尿病,才大吃一驚:「糖尿病?這不是老年病嗎?」

這可苦了這些孕媽媽,本來懷孕很辛苦了,現在患病後還要嚴格控制熱量的吸收,天天注射胰島素不說,心裡壓力更大了。

真是後悔的想哭都沒有辦法啊。孕媽們好不容易等到生產後,本以為這個糖尿病會自然好。哪裡知道還要一直天天注射胰島素。

曾經的老年病,現在的青年病,都怪一張嘴啊。

發病率呈年輕化

隨著我國糖尿病人群的不斷壯大,妊娠糖尿病患者也越來越多。據統計,妊娠糖尿病的孕媽媽佔到孕婦的15%左右。

隨著國家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35歲以上的高齡孕媽將逐年增多,這將帶來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的進一步上升。

糖尿病本來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越高的疾病,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過,特別是飲食中糖分比例的提過,糖尿病呈年輕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了。

一般來說,妊娠糖尿病有三種類型,有的孕媽產後恢復正常,孕前已是糖尿病患者的,產後也不可能改變。而有三分之一的准媽媽則在產後,沒有恢復到健康狀態,轉變為糖尿病患者。除了孕期營養補充過量等因素外,也與女性在懷孕期間體內激素改變有關。

糖尿病是什麼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糖尿病存在家族發病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也就是說孕婦患了糖尿病是可能傳給下一代的。

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也就是說肥胖人中換糖尿病的風險更高。

目前尚無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只有通過每天注射胰島素和加強鍛煉來控制血糖。如果稍有不慎,血糖過高,就可能死亡。

所以,糖尿病又被稱為活著的癌症。

妊娠糖尿病對胎兒的影響

1、容易出現發育異常、宮內發育受限,出現先天性畸形的幾率比一般孕婦高2-3倍。多為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的畸形。

2、有40%的胎兒體重超過4000克,當自然分娩無法進行的時候,只能採取剖宮產。

3、由於母體血糖過高促使胎兒分泌大量胰島素,但分娩後,母體血糖不再影響嬰兒了,可新生兒仍然慣性地分泌大量胰島素,發生新生兒低血糖。

4、肺部發育受到影響,胎兒肺泡表面活性物質不足,易發生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 妊娠期糖尿病多出現在孕20-24周之後,發生率為3%-6%。

如何預防

既然妊娠期糖尿病風險這麼高,那麼如何預防呢?

1、合適飲食,控制體重。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一般食慾都好,進食量較正常的孕婦多,這時一定要控制飲食量。主要是限制米、面、薯類食物,每日在250克左右。

不要進食含糖高的食物,含糖高的食物進食過多可導致血糖過高,加重糖尿病的病症或產生「大胎兒」。一般每日每公斤體重約需的熱量為30-35干卡。

2、蛋白質的供給要充足。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要控制飲食量,但是蛋白質的進食量不能少,要與妊娠期相同的正常孕婦的每日蛋白質進食量基本相同或略高一些。特別要多吃一些豆製品,增加植物蛋白質。

3、脂肪供給要適量。由於主食碳水化合物類食物供給減少,脂肪進食要適量增加,以維持每天的供熱量。並可適量進食一些乾果,增加供給脂肪。

4、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多吃一些蔬菜補充維生素,經常吃一些含鐵和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魚、蝦皮、動物肝以補充礦物質。

5、適當限制食鹽的攝入。應讓孕婦多吃清談的。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 的精彩文章:

患上糖尿病還吃3類食物?小心有生命危險!很多人傻傻還在吃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