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南京城,整部烤鴨史
原標題:一座南京城,整部烤鴨史
我翻開南京歷史一查,每一頁上都寫著......
鴨子!
=。=
6000多年前
6000年前的溧陽,高溫多雨,氣候潮濕,先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里,有大片的水面,水產豐富,先民們會採集各種水產禽類當作食物吃,其中就包括野鴨和一些貝類。
馬家浜文化遺址里全是貝殼兒
人家當年吃的比我們高檔!
ps:當時住在北陰陽營的還能養豬哦......
《楚辭》
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間
春秋戰國時,楚國的版圖囊括了今天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送瑞年?)。楚國著名詩人屈原所著的《楚辭》《招魂》篇中出現的和祭祀有關的食物頗有江南特色。
和酸若苦,陳吳羹些。
胹鄨砲羔,有柘漿些。
鵠酸臇鳧,煎鴻鶬些。
露雞臛蠵,歷而不爽些。
「鵠酸臇鳧,煎鴻鶬些」,說白了就是醋溜天鵝肉煲、煮野鴨塊以及煎炸大雁小鴿。
你看人家吃的,全是水禽,還有天鵝肉......
至於煮野鴨(南京人先別激動),其實早在吳國(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473年)時就已經有「吳王築城,城以養鴨,周數百里」的說法了,畢竟住在水邊,不吃鴨子還能吃什麼?
鴨子:mmp!
《陳書》
陳朝(557年—589年)
某天,陳軍與北齊軍有次在金陵北郊外覆舟山一帶準備互毆。
兩軍對壘,嘴上自然是「有種你過來啊!」,「有本事你倒是先過來啊!」的喊著,但雙方實力差距不大,誰也不能保證自己能贏。
陳軍統帥:要不給軍隊加個buff吧......
《陳書》記載:「帝即炊米煮鴨……人人裹飯,媲以鴨肉,帝命眾軍蓐食,攻之,齊軍大潰。」
白話:陳軍吃了鴨肉拌飯,陳軍A了上去,齊軍打出GG
鴨肉拌飯P上去太煩了,鴨腿吧
可別以為《陳書》是在胡扯,唐朝以前軍隊乾糧多以小米為主,基本吃不到任何肉類,能吃上一頓鴨肉拌飯可是天大的福利,士氣一下就能上來,效果拔群!
當然,這段材料也從側面反應出當時南京的鴨子數量是有多麼可觀。
陳朝末期雖然軍力衰弱,但駐紮南京的軍隊也有10萬之眾,一場戰役上個8000~10000人,就算一隻鴨分給五個人享用,那也是5000隻鴨子啊!
這也算是古代南京地區大規模吃鴨的經典案例了吧。
《食珍錄》
南北朝(420年—589年)
有趣的是,地道的北京烤鴨,並不是起源於北京,而是起源於明朝時期的南京。早在南北朝時(420-589)《食珍錄》中,已有炙鴨的記載。
上面這段話是百度百來的,《食珍錄》原文現僅留存200餘字,很難找到。
《食珍錄》的作者虞悰是餘姚人,對浙江菜頗有研究,再加上南北朝時期的臨安(現杭州)「市食」中就有炙鴨這道菜,很多人就由此得出結論,杭州才是北京烤鴨的祖先。
其實吧,當時的烤鴨,確切的說是用火燒出來的鴨總共就兩個叫法:
1.燒鴨 2.炙鴨
杭州:你就不能給烤鴨起個有特點的名字嗎?你看現在搞的多尷尬。
南京:你叫我怎麼辦,難不成叫建康火鴨?我也很絕望啊!
總之......《食珍錄》的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以來帝王名門家族珍貴的烹飪名物,可見在南北朝時期,鴨子已經被當成佳肴看待,而且有了比較成熟的烹調方法。
《清異錄》
907年-960年(五代末至北宋初)
注意:這段很正經,沒鴨子!
北宋陶榖所著的《清異錄》中有「建康七妙」
1.齏可照面:切碎的腌酸菜像鏡子一樣可以照出人面
2.餛飩湯可注硯:餛飩湯清的可以入硯磨墨
3.餅可映字:餅薄如蟬翼可以透過它看出下面的字
4.飯可打擦擦台:飯煮得顆粒分明
5.濕面可穿結帶:調和好的面,筋韌如裙帶
6.醋可作勸盞:醋味醇美得可以當酒
7.寒具嚼者驚動十里人:饊子香脆,嚼起來清脆打聲,可驚動十里以內的人
從這七妙可以看出,當時南京地區的菜品追求細膩講究,刀法、熬湯、火候、調料、面料,皆是如此,「食不厭精」可不只是說說的。
另外書中還有蔞蒿、蘆菔、菠薐"三無比"的說法,其中的蘆菔就是蘿蔔。同時期張鉉所著的《至正金陵新志》也有蘿蔔「出溧水州」。明代萬曆年間顧起元《客座贅語》中還有「蔬茹之美者,舊稱"板橋蘿蔔善橋蔥"的說法。
南京大蘿蔔,誠不欺我
《客座贅語》
1573年-1620年(萬曆)
明朝關於南京美食的記載有很多,其中吏部左侍郎顧起元撰寫的《客座贅語》有一段專門描述「南京板鴨」的段落:
「購覓取肥者,用微暖老汁浸潤之,火炙色極嫩,秋冬尤妙,俗稱為板鴨,其汁陳數十年者,且有子孫收貯,以為恆業,每一鍋有值百餘金,乃江寧特品也。」
每一鍋有值百餘金,乃江寧特品也!
身價就是這麼個東西
南京鴨子在明代存在感爆棚,當時南京甚至流傳過一首民謠:「古書院,琉璃塔,玄色緞子,咸板鴨」,咸板鴨其實就是鹽水鴨的原型了。
番外
1368年-1398年(洪武)
只有民謠還不夠,鴨子這麼金貴的水禽,起碼也要和皇帝扯上關係吧?
這個可以有!
版本1
話說朱元璋稱帝後定都南京,他酷愛吃鴨肉,但水煮、紅燒、清蒸的鴨子吃多了便覺得膩煩,整日悶悶不樂(重八你這是公主病,得治!)。於是宮廷御廚們絞盡腦汁,改變了傳統烹制方法,採用果木炭火掛爐烘烤,使鴨子肉質細嫩、肥而不膩,朱元璋吃完讚不絕口,將其命名為「烤鴨」。(就告訴我除了烤鴨你還能起什麼名字!)
版本2
相傳朱元璋找沈萬三借聚寶盆,為期三個月。
後來三個月快到了,朱元璋卻不想還給人家,怎麼辦?
朱元璋:你看啊,只要雞不打鳴,天就不會亮對吧?(太陽:喵喵喵?),那我就把全南京的雞都宰了(雞:喵喵喵?),三個月的時限就永遠不會到了!沒了雞吃的南京人從此以後只能吃鴨,所以鴨子做的越來越好,全國聞名。
沈萬三:喵喵喵?!
總之,明代以後鴨子在南京的地位飆漲,從原先的食材佳肴搖身一變,成為了南京特色和標誌。
《隨園食單》
《白門食譜》
清朝-民國
近代系統化研究南京菜品的食譜非常多,最著名的莫過於《隨園食單》、《白門食譜》、《冶城蔬譜》以及《續冶城蔬譜》。
2009年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四部食譜合集
《隨園食單》作者袁枚是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全書分15個章節,326道菜肴,其中關於鴨子的菜品有很多,掛鹵鴨、蒸鴨、鴨糊塗、鴨脯、野鴨團、燒鴨等等,其中燒鴨指的就是烤鴨。
《白門食譜》,作者張通之,六(lu)合人,這本民國食譜記載了61道南京美食,包括南鄉米、南鄉豬肉、後湖鯽魚、後湖茭白、東城外白合、板橋蘿蔔等名菜,至於鴨子,書中是這麼講的:
「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
《冶城蔬譜》和《續冶城蔬譜》也非常重要,這裡因為字數問題,就不多說了。
另外,除了食譜,民國時期關於鴨子的故事還有不少,比如美人肝。
一日,辛亥革命元老於右任在馬祥興請客,由於當日客人很多,備料不足,配菜時缺少一個菜,名廚馬定松急中生智,用鴨胰子配上雞脯用鴨油爆炒。
美人肝好吃嗎?我覺得不好吃呢~
上桌後,客人吃的讚不絕口,大呼真乃人間美味。問這道菜叫什麼名字?馬定鬆脫口而出「美人肝」。
這故事,應該是真的吧......
把南京的歷史一股腦翻下來,什麼野史杜撰,什麼傳說誇張,再怎麼攪合就是離不開鴨子。
養殖→食用→烹調→額,傳奇?
鴨子在南京發家的整套流程循序漸進,科學合理,套用到網紅身上就是培養、出道、美化、爆紅。
你不能怪我們南京人老拿鴨子說事兒
這鴨子啊
就是我們的歷史和見證
當然,也是我們的晚餐.......
鴨子:mmp......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TAG:南京生活研究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