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拆不了的高牆,捍衛資產的爭戰

拆不了的高牆,捍衛資產的爭戰

如果說,那條曾經從10萬+頂豪樓頂徐徐垂下的大紅條幅,與葡萄牙米黃石材建築立面形成的反差讓人刺眼的話,那麼最近幾天,橫亘在天璞家園自住房與商品房之間鐵柵欄,成功成為了無數中產家庭的心頭刺。

小區里被推倒又立起的鐵柵欄,手持盾牌的保安,相互謾罵的鄰居……矛盾與衝突背後,實際上正在展開的是一場資產的捍衛戰與財富的爭奪戰。

柵欄推倒,自住房業主獲得了更大的綠化面積,更精美的社區園林,以及從商品房華美大氣的社區大門進出的權力,公共區域的服務品質上也得以與商品房看齊,這一切,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保障房與商品房之間二手房價的價差。

以同為東壩地區的保障房金隅景和園、東澤園為例,目前房齡5-6年的二手房掛牌價格約為4.5萬-4.7萬元/㎡,而房齡相近的商品房,如首開常青藤的掛牌價格在7萬元/㎡上下。由於居住密度、產品品質上的差距,二手保障房相當於商品房價格的6折左右,共享公共區域之後,必然有助於提升保障房未來的二手房價格。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對於以千萬作為房價基準的商品房業主來說,所支付的昂貴房價中本就已經包含了對配建自住房的價格補貼,如果再與自住房共享社區,原本低密度、高品質的生活環境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社區純粹的「高端」居住氛圍也被打破,所折損的資產價值哪怕只有1個百分點,也會是以10萬為計價單位的財富流失。

因此,這場爭端看似是社區公共資源之爭,爭的卻是柵欄兩側居民真金白銀的家庭資產。

北京在商品住宅用地中配建保障房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彼時,北京住宅的樓面地價不過數千元,遠未達到此後「麵粉貴過麵包」的狀態,開發商的成本壓力並不算高,因此保障房與商品房之間雖有品質差距,但尚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隨著供地缺口的加大,倒逼地價水平不斷走高,開發商想要在北京生存發展,在產品規划上拉高保障房建設密度,從而通過提升商品房產品品質的方式獲取利潤,成為房企無奈的選擇。一邊是刀把戶型,另一邊則是大師設計、精工品質、智能精裝,保障房與商品房在價格和產品上的鴻溝逐漸加大。

與此同時,土地捆綁出讓的現象也開始增多。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時間中,北京共出讓136宗住宅用地,其中73宗都在商品房中配建了不同性質的保障房。

為此,2015年住建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障性住房等住房物業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新建商品住房配建項目,商品住房與保障性住房分區域實施物業管理的,建設單位應按照本市規劃設計指標,分區域建設公共建築和共用設施,分別配套設備設施;實施統一物業管理的,建設單位不得通過增設圍欄、綠植等方式,將同一個物業管理區域內的保障性住房與商品住房分割。」

發軔於政府、企業、個人三者間的爭端,如果都想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顯然並不現實,因此,這道柵欄無論最終拆還是不拆,問題的起源並不能隨著柵欄的倒塌而消弭。

作為個人購房者,如果不想參與其中,只能選擇無配建的地產項目,可選擇的項目有多少呢?23個!

2015年到2017年,北京出讓住宅用地中,無任何配建的純粹商品住宅項目僅有23個。

其中,懷柔、延慶、密雲、平谷四個遠郊區佔得6席;

其餘17個項目中8個處於六環以外或緊鄰六環的位置,京西除房山佔了大頭外,石景山、丰台、門頭溝也有分布,此外就是京北昌平和京東順義,8個項目均為限房價商品房,價格限定在3.8萬-5.5萬元/㎡之間;

位置再往內移一環,五環周邊有7個項目,分別是中海+保利摘得的大興瀛海項目,金地黃村項目、遠洋黃村項目、首創+遠洋的亦庄項目、紫光城科技的海淀西北旺項目,這5個項目均限定售價,均價範圍在5.2萬-5.8萬元/㎡之間,此外,還有順義陽光城·檀悅和通州翡翠四季兩個在售項目;

最後,有兩個位置相當好的項目需要重點關注。

其一是由金融街摘得的西三環豐益橋西地塊,項目限定的銷售均價不超過66555元/㎡,且最高銷售單價不得超過69883元/㎡,而周邊在售項目的價格已經達到10萬上下,計划上市項目的預期價格更在12萬-15萬元/㎡。

其二是由華潤、招商和碧桂園聯合摘得的永外大街地塊,地處南二環,限售均價不超過89068元/㎡,最高單價不得超過93521元/㎡,由於該地塊還同時限定「9070」,因此單套總價將控制在七、八百萬上下。

但是,如果城市中產維護資產價值只能依託於更全面的獲取市場信息,如何平復他們心中的不安全感?面對這場由土地競價規則衍生的利益交鋒,也許,是時候反思規則、重建秩序了。

每天一篇新鮮熱辣的房產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毅家之言 的精彩文章:

TAG:毅家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