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OFO開放出行大數據「隨便看」,開了個好頭!
企業有條件、有控制地通過一些平台開放部分數據,其實是兼顧數據的私有屬性與公共屬性、平衡企業自身利益與公共利益的理性途徑。
德國街頭的摩拜。
文 | 陳永偉
1月17日,兩大共享單車巨頭ofo和摩拜在同一天宣布有限度地開放其大數據信息。此後,政府監管部門將可以對兩家企業的動態經營狀況進行有效監督,而研究機構也有望通過指定數據平台使用這兩家企業的數據。從很多方面看,這都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成為一種關鍵的生產要素。隨著軟硬體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挖掘、利用數據的能力大幅提升,數據在提升生產效率、發掘商業機會、優化經營決策等過程中的作用逐步體現了出來。對於企業而言,擁有海量的優質數據,更是意味著擁有了競爭優勢和發展空間。因此,很多企業都將搜集和分析數據作為重點任務,並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這些方面。
公眾對部分企業「壟斷」數據有疑慮
但隨著部分企業擁有大量的數據,一些疑慮也隨之而來。
一方面,是關於「數據壟斷」問題的擔憂。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擁有數據的企業可以利用擁有的數據構建很高的壁壘,將競爭對手排除在外,而那些沒有能力搜集和利用數據的小企業則會先天地失去公平競爭的機會。在排除了競爭者的威脅後,那些「數據壟斷者」就可以無所顧忌地利用數據優勢攫取消費者剩餘。
另一方面是對於監管困難的擔心。現在,一些企業在數據佔有和使用方面的能力遠遠超過了監管部門,這造成了兩者之間在信息上的極大不對稱。一些監管者擔憂,這種信息不對稱會讓監管機構無法履行其職責。
OFO進入泰國。
基於以上疑慮,一些人建議企業應將其數據全部透明化,作為一種公共資源讓全社會共享。
對於企業佔有數據的憂慮,固然有其道理,但可待商榷之處也不少。雖然一些企業通過強大的數據資源獲得了競爭優勢,而另一些企業則因為沒有能力佔有數據在競爭中失了利,但我們並不能以此來推定數據的積累必然會帶來壟斷的產生。事實上,從數據的特性講,它是很容易被替代的,在現在的大數據環境下更是如此。
舉例來說,假設一個企業獨家擁有了某地區所有人的住宅信息,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它就可以依賴這項「壟斷」資源來獲得競爭優勢呢?現實可能並非如此。因為即使其他企業不能獲取所有人的住宅信息,但如果他們能獲得人們的出行數據,那麼就可以利用統計方法很容易推斷出人們的住宅信息。有了這些信息,他們同樣可以制定出基於住宅信息的商業策略,與那家「壟斷」了相關數據的企業競爭。
類似的,在進行監管時,監管部門或許沒有相關企業那麼完整的數據,但通過其掌握的數據,也可推斷出關鍵信息。因此擔憂企業利用數據造成的信息不對稱來躲避監管,似乎大可不必。
企業數據可在一定條件下部分開放
基於以上原因,在我看來,要求企業將數據全部透明化的要求並不合理,這樣只會打擊企業搜集和整理數據的積極性,從而讓這種關鍵資源流失。
但是,如果所有企業都將數據保密,那也是沒有效率的。從使用角度看,數據具有很強的公共品性質,一人使用後並不影響其他人使用。在這個意義上,如果企業能將數據在一定條件下向社會公開,確實可以大幅提升數據的使用效率,節約監管部門和其他數據使用者重新搜集整理數據的成本。
因此,在企業自願的條件下,有條件、有控制地通過一些平台開放部分數據,其實是兼顧數據的私有屬性與公共屬性、平衡企業自身利益與公共利益的理性途徑。從這個角度看,兩大共享單車巨頭這次的行動確實是一次重要的探索。
當然,公開數據的過程也會有一些困難有待克服。例如,如何在公開部分數據的同時保證關鍵數據的安全,如何讓公開的數據便於公眾使用,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以後逐步解決。
陳永偉(《比較》經濟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
TAG:新京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