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兒疝氣的常見癥狀有哪些?又該如何檢查呢?

小兒疝氣的常見癥狀有哪些?又該如何檢查呢?

小孩疝氣是一種很常見的病,疝氣多發於小孩和老年人,其實疝氣的形成一般是與患者的體質相關疝氣分為直接型、間接型兩種,直接型是由腹壁薄弱造成的,常見於中老年人。小兒疝氣95%以上屬間接型,俗稱脫腸或墜腸,是小兒外科手術中常見的,約佔總手術的50%。

大部分嬰兒出生後此構造逐漸關閉,但有一部分則沒有封閉。如果腹腔內容物如小腸等經由此構造進入腹股溝,甚至到了陰囊,形成了疝氣。若此構造雖未封閉但很細小,則可能只有腹水流入,形成陰囊水腫。

而疝氣明顯的癥狀便是疼痛,除了這種先天性應封閉而未封的腹膜鞘狀突之外,另一個構成腹股溝疝氣的必要條件是腹壓增大。常見的原因是小孩因哭鬧、咳嗽、排便或運動時形成腹部壓力增加,使得腹腔內的腸子、網膜、卵巢或腹水被推進疝氣袋內,產生腹股溝區域的一個突出腫塊。

此時較大的孩子會叫痛,較小的嬰幼兒則以無原因的哭鬧來表現。一旦停止哭鬧或運動,疝氣袋內的腸水會因腹壓下降而自動複位、腫塊消失。

由於腫塊有時出現有時消失,無經驗的父母不一定能及時察覺,往往在小兒科門診接受例行的預防針注射、學校健康檢查或孩子哭鬧不安送急診時才被發現。出現癥狀的時機視腹膜鞘狀突大小而定,腹膜鞘狀突較大者可能出生後不久即發生疝氣。

腹膜鞘狀突較小者可能等形成相通的陰囊積水或孩子較大時才產生。所以,疝氣形成的時機可能發生在嬰幼兒身上,也可能發生在青少年身上。

因此,孩子疝氣,要及時發現調理。及早檢查,具體方法:在門診檢查懷疑寶寶有疝氣時,可讓患兒站立或吹氣球,模擬腹壓增加的狀態,如在腹股溝看到鼓起腫塊,則可能有疝氣。若嬰幼兒無法配合時,可平躺於檢查台上,故意讓嬰幼兒哭泣或用力,再仔細觸摸陰囊或腹股溝區域,若有疝氣囊存在,會有絲質手套互相摩擦的感覺。

陰囊水腫則可摸到一固定的水囊,若用手電筒照此水腫囊塊,呈透明狀。絕大部分的腹股溝疝氣觸診可明確,如果要和睾丸腫瘤、靜脈曲張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鑒別診斷,可安排超聲波檢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於生命 的精彩文章:

冬季養生做到這四點,幫你輕鬆過個溫暖的冬天!

TAG:健康於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