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踢館:失去在日本海的出海口,對我國戰略影響有多大?

踢館:失去在日本海的出海口,對我國戰略影響有多大?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里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今天,我國用長征11號成功將6顆衛星送上太空,堂主注意到載荷裡面包含了吉林一號07、08兩顆視頻衛星。一不注意這東東就已經射了這麼多了,這是將來真要搞快遞實時監控的節奏嘛?

問:踢館,堂主問個地理方面的。自清末以來,我國逐漸失去了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在內大片瀕臨日本海的國土,以至現在我們在日本海無出口。假如我們現在在日本海有出口,南北兩方向夾擊日本,對目前我兔的戰略是否有重大引響,是否足以衝出島鏈圍堵?

日本在整個戰略中的地位是不高的,他本身只是美國在西太平洋的一個棋子而已,現在日本在日本海方向也面對毛子的威脅,戰略局面其實沒啥變化。

要是我們在日本海有出海口,那等於1860年代我們沒丟掉外東北,那就沒有日俄戰爭,沒有日蘇矛盾,那整個20世紀的歷史就完全變了好吧。連鎖反應下一戰二戰的局面都完全不同,現在的世界格局和地緣政治也完全不同了……

圖:嚴格說來我們在日本還有一個出海口,那就是圖們江,只不過因為政治因素作用有限。

圖:圖們江口地圖,就中間那條江我國的漁船可以用通行,兩邊分別是朝鮮和俄國。

20世紀中日之間的問題,很大的一個平衡手就是遠東的毛子,而毛子沒遠東的話,整個局面完全就不同了。雖然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還會丟掉遠東,但是這樣就變成被日本佔領了,日本控制遠東以後,二戰還怎麼走向就天曉得了。

圖:如果北極航線開通,我國從圖們江或朝鮮清津港發貨才有距離優勢,那時候東北這一角能比現在重要一點。但因為整體產業已經衰落,所以就算圖們江口沒有政治因素也別指望有太大意義。

圖:現在看媒體說第一島鏈如何如何,其實這開始是給蘇聯準備的,封堵的是以海參崴為基地的蘇聯太平洋艦隊。蘇聯在日本海有大港口都被封堵,我們有個出海口也改變不了態勢。至於打擊日本……從東北到東京距離1500公里,戰術飛機是過不去的。至於戰略轟炸機和遠程導彈……我們可以從圖們江上走嘛,反正朝鮮又發現不了。

問:塘主,空氣在進入進氣道之後要除去附層面,那進去進氣道之後就不管了嗎?畢竟現在四代機都是S型進氣道,從進氣道口到發動機還有好長距離。

附面層是指氣流和飛機表面衝擊摩擦,從而減速的氣流。在飛機外表面的氣流,本身其實是固定的,運動的是飛機。

這些氣流關鍵是紊亂和巨大的阻力,會影響發動機工作。

圖:蘇-27早期風動模型平飛時的氣流分布,可見氣流沿著機身流動時,方向是在不斷變化,下表面當然也一樣。

而進入發動機進氣道的氣流,是被發動機給吸進去的。壓氣機就像我們平時的風扇一樣,能自己吸入空氣,這樣空氣本身也是在流動中,流速大大加快。尤其是通過機頭和進氣道的預壓縮以後,就很少產生附面層了。

圖:F-16的機頭是很扁的,尤其是下表面很扁平,這就是為了對氣流進行預壓縮。

圖:到90年代初期,殲-10還是類似F-16的皮託管進氣道。因為它的雷達直徑較大,無法用機頭預壓縮氣流,所以進氣口上方才會突出一部分,這和後來的可調進氣道結構是不同的。

當然進氣道內還是存在附面層現象的,這也是進氣道存在總壓恢復問題的根源之一,但是數量級跟機身產生的附面層完全是沒法比的。

圖:不同飛機的總壓恢復係數,它指燃燒室出口氣體總壓力與進口氣體總壓力之比,是表徵氣體流過燃燒室時壓力勢能損失的指標。總壓恢復係數越低,發動機功率損失越大、油耗率越高。

圖:F-18的進氣道末端。如果這裡也搞個附面層隔離道,那進氣道的直徑得增大不少,後機身的體積、重量和阻力都會迅速增加,全機重心也得後移,這影響就太大了。所以沒辦法,只能忍著吧。

問:為何軍用裝備電子技術這麼強的我們,民用卻如此不堪?

哪兒不堪了……現在華為是世界第一的通信企業了,這就代表了我們現在電子技術的發展水平。

圖:按照華為2016年財報,其年銷售收入達到5216億元,凈利潤371億。消費者業務營收佔總營收的34.5%,運營商業務佔55.7%。運營商業務主要是指負責與全球的運營商合作,比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沃達豐等,為其提供華為的通信產品與服務。

圖:通信基站設備是華為主要產品之一,這是針對運營商市場的。華為在移動核心網路排名全球第二,IP路由器排名全球第二、WDM系統全球第二、寬頻接取方案全球第一、乙太網路設備全球第三。

我們現在的問題實際上是高端缺乏商品競爭力,而不是缺乏科研能力。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內地進口半導體生產設備受到很多限制,比如ASML的光刻機,最新的設備出口到韓國或者台灣地區以後一到兩年,我們才能進口。

大家也知道,數字式IC有一個摩爾定律,也就是18個月價格降一半,速度翻一倍。我們等於是用別人18個月以前的生產技術生產,這樣在市場上自然就缺乏競爭力,很難跟三星或者台積電生產的晶元競爭。

圖: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圖對晶元線路寬度的右側,縱軸單位為納米。2013年版本還認為可以下降到10納米以下,2015年版本認為將停留在此,2017年版本宣布摩爾定律失效了。這對我國來說總是個好消息,畢竟新的競爭可以削弱國外的技術積累優勢。

實際上現在我國設計能力也都是有了,生產比較大眾化部件的能力也不缺,但高端市場還是很難進入。

圖:這跟我國多數行業的情況差不多,即大而不強,剛剛佔據中端市場,高端一時還上不去。沒辦法,只能燒錢搞產業升級。

問:近日看到一種觀點:鬼子的內耗也很嚴重,庚子年之後就一直有一支千人以上規摸日軍駐在天津,9·18後關東軍得寸進尺繼續在長城沿線挑事,天津日軍卻裝聾作啞按兵不動。原因是天津日軍和關東軍不是一個山頭,不願意關東軍手伸到自己地盤,但他們級別較低無法硬頂,只能消極抵制。後來天津日軍升級為駐屯軍,行政上與關東軍持平,他們迅速活躍起來,積極策動華北獨立,而這時的關東軍卻偃旗息鼓無精打采了。有這回事嗎?

有個古話叫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還有一句古話,叫用人血染紅了頂子。

日軍頻繁的下克上其實就是為了這兩句古話,都是為了升官發財啊。你看關東軍那些大佐,搞了事情以後陞官升成啥樣了,就知道為什麼天津日軍幹嘛這樣了。

圖:1929年石原莞爾還是個中佐參謀,918事變後立即晉為大佐軍銜,升任參謀本部戰爭指導課課長,隨後兼任參謀本部最核心的課長——第一部(作戰部)作戰課長。

圖:同樣策划了918事變的板恆征四郎,事變後任奉天(今瀋陽)特務機關長,1936年3月升任關東軍參謀長。昭和軍閥有三大「下克上」事件,分別是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策劃的「滿洲事變」,辻政信、服部卓四郎的「諾門坎事件」和富永恭次、佐藤賢了的「北部法屬印度支那進駐事件」。第一次沒處罰,就有了後兩個。

918的時候,好處都是被關東軍拿到了,天津日軍哪怕是全力配合,也只是被認為是跟風蹭功勞的,拿不到什麼好處,反而可能被軍部殺雞給猴看,來震懾軍內的下克上風氣,自然他們不願意配合別人升官發財了。

而到了自己可以獨立搞事的時候,那搞出來事情反正有軍部兜底,成了就是自己升官發財,那自然要加油幹了。

日本歷史上那麼多次獨走,其實就是這個原因。軍部對佔到便宜的獨走不做懲戒,反而論功行賞,這樣大家自然知道誰服從命令誰傻了。

圖:服部卓四郎,1939年關東軍作戰主任參謀,和參謀辻政信一唱一和擴大對蘇戰爭。諾門坎事件後,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參謀長磯谷廉介退出現役。兩個參謀只受輕微處分。服部被發配到陸軍步兵學校任校付,但一年重回參謀本部,而且還擔任了最重要的作戰課長職務。

問:堂主在之前的文章里說狙擊手比打的准更重要的是隱蔽,但現在紅外夜視儀滿天飛的情況下,怎麼做到隱蔽?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18世紀後期狙擊手就開始使用綠色外衣,也就是著名的綠夾克。

圖:綠色軍裝本身就是偽裝服,雖然看著不像,但那是缺乏對比。

圖:英國龍蝦兵,當年各國軍服大都是這類色系,一比較就看出綠夾克的好處了。

到了19世紀後期,因為觀察水平提高,往往就要在身上掛草了(當然這個技術最早是獵人開始用的)。

圖:人不管什麼姿勢觀察,頭都是位置最高、最容易被發現的。頭上掛草的目的是在顏色之外,從光影分布、質感上也模擬周圍環境。

到了20世紀,迷彩服、吉利服之類也是狙擊手們開潮流先河發展起來的,還有搭個棚子、蓋個布之類的,槍上也會手動噴塗迷彩來隱蔽。

圖:俄軍吉利服,它的好處是全身都可以模擬光影和質感,而且草葉不會幹枯和脫落。

紅外夜視儀發展了,那針對紅外夜視儀的隱蔽技術也得發展啊。現在有專業的紅外隱蔽網,就是蓋在人身上遮住和周圍環境不同的紅外輻射信號。還有其他各種技術也在發展之中,現在那些光學隱身技術,很多最後也會用在狙擊手身上的。

圖:紅外偵察依靠2個紅外線大氣窗口,窗口之外的輻射很容易被大氣吸收,紅外隱身衣的目的就是改變輻射波長,從而縮小發現距離。

問:堂主,徐光啟說清兵於五步之內專射面、脅,每發必斃。還說薩爾滸之戰中,明軍主將杜松的頭部被集中射中了許多箭,面中一箭,落馬被殺。後來的南京之戰,鄭成功的鐵人軍除了重甲,還有專門的持盾鐵人專門防守,結果也被八旗軍在數米內的速射打得崩潰。問題是明軍編製內,遠超過人數一半的遠射兵幹什麼去了,怎麼會被在數米內被射箭無法還手?即便火槍和弩射速慢,弓箭手培養不易,但戚繼光早就採用普遍裝備梭鏢彌補遠射火力的辦法,全套鐵甲都捨得,幾隻梭鏢錢也不是問題吧。

問題是哪兒來的全套鐵甲?

明軍那裝備,酸爽……薩爾滸之前,劉挺的養子,著名的猛將劉招孫在誓師的時候演武,揮舞長矛,結果矛頭,飛出去了,飛出去,飛出,飛……

圖:就類似這個情況。

然後要宰牛祭旗,結果軍官拿著軍用刀具殺了半天都殺不死,只好找全軍統帥遼東經略楊鎬借了他的尚方寶劍才把牛宰了……

圖:獨龍族殺牛。堂主現場看殺牛,是2個人搬住牛頭後,用尖刀從側面桶心臟,然後按倒放血。只要刀子快,不會捅不死。殺了半天殺不死,只能說這刀鈍到一定程度了,甚至直接斷掉。

所以說,杜松掛掉那才是正常的,不掛才不正常。

至於說遠射兵?明軍的土產火器,比如吹的很厲害的的三眼銃,那就只能聽歌響,快槍也是鐵沙子,根本打不穿鎧甲,而引進的鳥銃那生產質量……真要按照標準裝葯,估計十隻也得炸五、六隻,士兵根本不敢用。

圖:不要以為這不可能,看看菲律賓的裝甲車,就知道軍隊這種封閉系統沒有什麼不可能。

而說到弓箭,明軍基本都是輕箭,對付鎧甲效果很差。而且弓是比鳥銃還貴、比鳥銃還難保養的武器,那質量你也可想而知,當官的怎麼可能不大大的吃一口?

圖:全世界官僚都是相通的,19世紀的步槍在印度都能服役到21世紀,又怎麼能指望17世紀皇權國家的官僚有什麼節操呢。

迷你踢館

問:堂主啊,有人跟我扯瀕海戰艦能進內河,還好使……原話:在航母、驅逐艦進不去內航道,這種小船就是火力點,進入內航道之後艦炮都比導彈好使,你怎麼看?

內河那是幾十幾百噸小船的天下,瀕海戰鬥艦進去,一個轉彎說不定就擱淺了,而且那麼快的速度,根本耍不開啊。

圖:在內河裡要靠這些小傢伙。

問:看以前有關海軍的文章,發現軍艦上有老鼠是一件比較普遍的事情,那麼當前條件下軍艦的鼠患問題嚴重嗎,如果有老鼠上艦該如何解決?老鼠一類動物的屍體,在軍艦高溫高濕度的條件下會不會腐爛引發病害,該如何解決?

日常清潔衛生做好,經常進行排查消殺,是防止鼠患的唯一辦法……

圖:做防化學防核沾染的日本金剛級驅逐艦。現代軍艦都能密封三防,真要是老鼠特別多,把軍艦封閉灌二氧化碳就能滅殺全部老鼠。至於腐爛……從美國海軍的幾次新聞看,尤其是最近那個假冒墜海躲在船里一周的神經病人新聞來看,其實軍艦裡面很多角落很髒的,不差幾個老鼠。

問:美軍總是喜歡拉新型軍艦出去做爆炸衝擊測試,請問這種已經成形下水的軍艦,如果在此類測試中發現有結構性缺陷,該如何修正?爆炸對於軍艦的影響,比如漏水、裂縫等的產生,會不會對受損的軍艦接下來的服役造成影響,該如何克服?

如果出現裂縫,那說明質量有問題,回廠返工唄……返工修好了,那船體結構自然就是好的了。

圖:做抗衝擊試驗的美國伯克級。我國是2014年才首次做同類試驗,以前不是不想,是不敢,生怕質量不好出事。

問:全電動力推進的軍艦在戰損進水以後,會不會有引發動力部分短路的風險,是否有相對應的隔離方式?

短路的話,那是電網的問題,非全電的一樣會有電網問題。比如馬島海戰的謝菲爾德,其實傷得很輕,就是電網沒有備份,中彈就掛了,全艦失去電力沒法滅火也沒法抽水才完蛋的。

全電軍艦電網設置嚴密,反而更難出這樣的問題。

問:堂主好,因為我是福建人,對台海比較關注。想了解下我軍在城市攻堅以及城市治安作戰方面我軍戰力如何。如果灣灣打城市游擊戰,我們如何應對?

你覺得對面草莓兵現在能打巷戰嗎?巷戰後部隊分散,缺乏統一指揮,沒有堅強領導的話,那往往就是瞬滅了。

問:堂主,我看很多國家前面都把密集陣換成了導彈,為啥我國不換,這種設計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弊端?

密集陣是因為威力太小了,20毫米炮的能力太弱所以對新導彈效果很差,美國人基本都是拿來打小艇了。而我們的30炮彈丸重量是20炮的四倍啊……

圖:海拉姆攔截範圍大得多,多目標應對能力強得多,可以進行多次攔截,比密集陣效能高。而且密集陣射速太慢,對付不了超聲速導彈,而中俄都在大量部署和出口此類導彈。

問:如果趙國把燕國給滅了解決農業短板,能否與秦國一爭高低?

燕國的農業很弱啊……燕國是河北北部,並不適合農耕。

問:現代戰機如何躲避來襲導彈,比如AIM-120為代表的主動彈、以AIM-9為代表的紅外彈。

主要是靠干擾,然後按照設計好的技術動作拚命掙脫,但是能不能擺脫實際上看命,是很小概率的。

圖:這是F-22被F-15追逐時投放紅外干擾彈,以吸引紅外製導導彈的注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人肉近防炮!巴鐵機槍手用生命攔截冥河導彈,直到最後一刻

TAG: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