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暖氣、沒空調,古人過冬靠一身正氣?
明日大寒
春節前最冷的日子
蕾妹兒想想就覺得冷
不過,還好有空調
可古時候
沒有暖氣、沒有空調、沒有暖寶寶
古人過冬難道是靠一身正氣?
其實
我們的老祖宗智慧多著呢
他們自有妙招
不信,來和蕾妹兒一起看
衣
富人有皮裘,窮人穿紙裘
裘
明黃江綢黑狐皮端罩(清)↑↑
裘,就是動物的皮毛,是極具保暖性的材料,比較常見的有羊、兔、狐、獺、貂等動物皮毛。
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用裘做衣裳了。但是裘卻不是一般人能穿得起的,它究竟有多貴,唐朝詩人李白的詩可以證明: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
價值千金的裘,古代也只有豪門望族能穿得起,因此它也是是身份的象徵。即使到了今天,裘不是一般人能穿得起的。
不過,現在我們已經有了空調,有了暖氣等抗寒方式,不再需要「虐殺」動物來製作「皮草」。保護動物,人人有責!
棉襖
清代對襟虎鎮五毒紋童襖↑↑
說起棉襖,當然離不開棉花了。但很少有人知道,棉花是正兒八經的外來農作物,在宋朝時期才從印度傳入中國,而明清以後才開始流行。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貧民出生,從小就吃不飽穿不暖,能深切地體會到百姓的疾苦,於是下令強制百姓種植棉花。
雖然這位皇帝的方式有些霸道,但是他讓天下百姓都擁有了自己的棉花,還因此催生出了「彈棉花」這一行當。當棉花被製作成棉襖、棉被,老百姓們也終於過上了溫暖的日子。
「紙裘」
「紙裘」發展史↑↑
紙也能做衣裳?造紙術興起以後,紙便成為了相對便宜又容易得到的原料,老百姓們估計也是凍壞了,才把主意打到紙身上去了,那這貨到底保暖不?看看南宋詩人陸遊是怎麼為「紙被」代言的:
「紙被圍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軟如綿。」——陸遊·《謝朱元晦寄紙被》
又白又軟,還溫暖,性價比這麼高,這簡直就是窮人的過冬神器啊!那「紙裘」為什麼能保暖呢?原來,「紙裘」是一般都是用楮皮紙製作而成,做出來的衣物不僅質地堅硬、耐磨、透氣好,還能有效地抵擋寒風。
食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吃肉
除了衣服,還有什麼能禦寒,當然是一身脂肪了,想要囤積脂肪就要大口吃肉,尤其是牛羊狗等高熱量的肉類。
古人吃肉還吃出了習俗,也就是現在我們都還沿襲著的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這一習俗起源於漢朝,在冬至這一天,漢高祖劉邦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大加稱讚。民間也紛紛效仿,於是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
喝酒
飲酒可以讓身體發熱,是古人取暖的方式之一。來一個小火爐,圍爐煮酒作詩,也是詩人的最愛: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問劉十九》
大寒豈可無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方回·《永樂沽酒》
這樣的意境很美,但是現代科學證明喝酒禦寒並不可取,因為喝酒發熱只是暫時的,在酒精的刺激下,體內的熱量反而被消耗得更多,越喝越冷,所以冬季喝酒,小酌怡情即可。
住
帝王家有溫室尋常百姓有火盆
火牆
「火牆」結構圖↑↑
古代建築師們的智慧多,他們建造出來的火牆,和今天的暖氣差不多,建築師們將宮殿的牆壁砌成空心的「夾牆」。
又稱「火牆」,牆下挖有火道,火道直通室外炭火口,熱力可順道進入,將「夾牆」升溫,進而溫暖整個大殿。
椒房殿
「椒房」原理圖↑↑
「椒房殿,在未央宮,以椒和泥塗,取其溫而芬芳也。」——《三輔黃圖》
古人將花椒視為防寒保暖的材料,漢代皇宮的溫室殿,工匠們就把花椒搗碎後和著泥,塗在牆壁上製成保溫層,滿室芬芳,再在牆上掛上壁毯,地上鋪上毛毯,設屏風,還用禽類羽毛做成幔帳。
這樣的「空調」房間里,冬天就不會覺得冷了。這也是所謂的「椒房殿」,漢高祖時,椒房殿是皇后的殿室,所以「椒房」也是皇后的代稱。
火塘
資料圖:火塘↑↑
火塘,也就是在室內地上挖一個坑,中間生火取暖、做飯。
這種火塘如今在農村還很常見,火塘旁終日煙霧繚繞,所以常在附近掛著臘肉香腸,烤火做飯之餘還可煙熏臘肉,一火幾用。
火盆
臘月二十五,家家燒火盆↑↑
火盆也叫炭盆,盆一般是由銅或鐵製成的,是古人過冬的必備品,上至宮廷,下至百姓,家家都有。
火盆除了用於取暖外,還可以變身熏爐和加濕器,只需要在火盆里添加香料、裝水的器物即可。
燒火盆,也是中國的傳統民俗,每年臘月二十五,家家燒火盆,象徵著興旺發達,表達了古人的美好希望。南宋詩人范成大的一首詩就描述了農村燒火盆的美好景象:
「春前五日初更後,排門然火如晴晝。大家薪乾勝豆秸,小家帶葉燒生柴。青煙滿城天半白,棲鳥驚啼飛磔格。兒孫圍坐犬雞忙,鄰曲歡笑遙相望。黃宮氣應才兩月,歲陰猶驕風栗烈。將迎陽艷作好春,正要火盆坐暖熱。」——范成大·《燒火盆》
行
古代版「暖寶寶」隨身帶
資料圖:手爐↑↑
古人也要冬天也要出門,但火盆、火爐不可能背著滿街跑,於是他們就發明一些更為小巧、易攜帶的爐子,放在手心裡的就稱之為手爐,放在腳邊的就稱之為腳爐、或者湯婆子,它們可就堪稱古代版的暖寶寶啦!
手爐一般為銅製,有內膽和外殼之分,在手爐內膽中放置燃燒的木炭,木炭熊熊燃燒,卻不會燙手。古人的衣袖寬大,可以將手爐放在袖子里或衣袍中,所以手爐又有「袖爐」「捧爐」的雅稱。
與手爐類似的腳爐,則是將熱水灌入其中,有點類似於今天的熱水袋,放在被窩裡暖腳。宋代黃庭堅還有寫過一首關於腳爐的詩,描述了他擁有一個腳爐之後的幸福生活:
「千錢買腳婆,夜夜睡天明。」——黃庭堅·《戲詠暖足瓶》
資料圖:腳爐↑↑
看完以後
是不是覺得古人的冬天
過得又溫暖又有情調
住著「空調」屋
喝酒吃肉
再作詩一首
……
古人的智慧真是杠杠的
那麼
你的冬天
又有哪些神器陪你呢
古人又是如何曬娃的呢?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這樣曬娃,分分鐘站上朋友圈巔峰!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