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帝?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帝?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世人皆稱曹操為魏武帝。然而縱觀曹操一生,有皇帝之實,卻實無皇帝之名,最高也只是到了魏王,太祖武皇帝的謚號是死後曹丕追封的。為什麼一統北方的曹操最後沒有能稱帝呢?

有人喜歡用曹操寫於210年(建安十五年)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中「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為曹操開脫,說他沒有代漢自立之心,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1、世家大族的反對

兩漢四百年,到漢末世家大族更是成為舉足輕重的力量,他們的支持往往會成為一些事情成敗的關鍵。這些書香門第的豪族世食漢祿,心理上支持漢室,所以曹操「奉天子令不臣」,得到他們的支持,為統一北方打下了基礎。

但當曹操可以「參拜不名、劍履上殿」,漸有不臣之心的時候,世族們也用他們的行為表達發對。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封魏公。而在此前一年,輔佐曹操二十多年,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服毒自盡。作為潁川世族的首領,以死反對曹操的僭越行為。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封魏王。同年,曹操懷疑崔琰對自己不滿,書信中有暗諷之意。於是罰崔琰為徒隸,後來又賜死他。崔琰是河北世族的優秀代表,身後是河北世族集團。崔琰用死證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證明自己是奸雄。

曹操對待世族,一直是既合作又打壓。從兗州開始,他已經欠了士大夫太多血債。在沒有滿足世家大族們的根本利益前,他們是不會完全支持曹操的。

2、多事之秋,無暇稱帝

自古稱帝之前必須先立一個大功,給人勸進的機會。然而曹操自封魏王后到去世的這幾年,恰好是整個魏國的多事之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初,伐吳,大疫,遂退。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耿紀韋晃作亂於洛陽,十月,侯音作亂於宛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夏侯淵歿於定軍山;三月,曹操與劉備相持不下,退兵,劉備佔據漢中並上庸等地;七月關羽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鄴城又有魏諷謀反,以至曹操幾欲遷都。

在此期間曹丕、曹植立儲之爭趨於白熱化,內憂外患讓曹操實在是難以騰出手來去稱帝。好不容易戰勝關羽,可惜,他來不及了。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關羽被孫權殺於臨沮。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薨於洛陽。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事,獲得世族支持的曹丕上位,批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滿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所以一切都好說了,代漢顯得輕而易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習史悟道 的精彩文章:

曹操搶走他的妻子,張飛嘲笑他,三國時期最憋屈的人!

TAG:習史悟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