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宗;頓悟的祖師禪
一、如來禪和祖師禪
禪宗的禪分為兩種,如來禪和祖師禪。
禪宗最初以《楞伽經》印心,《楞伽經》卷二將禪分為四種:(1)愚夫所行禪;(2)觀察義禪;(3)攀緣如禪;(4)如來禪。如來禪又稱為如來清凈禪,是最高層次的禪,是指「入如來地,行自覺聖智相三種樂住,成辦眾生不思議事。」菏澤神會大師認為:「有無雙遣,中道亡者,即是無念,無念即是一念,一念即是一切智,一切智即是甚深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即是如來禪。」又說:以無住故,即如來禪,如來禪者即是第一義空。」菏澤神會大師以佛教的「中道」和六祖慧能大師所倡導的無念、無住為如來禪,同時也肯定了他自己和六祖的禪法為如來禪。
楞伽法會
禪宗溈仰宗開宗祖師之一的仰山慧寂禪師首次提出了與如來禪相對應的「祖師禪」,認為祖師禪在層次上高於如來禪。
《景德傳燈錄》卷11載:
仰山慧寂禪師問香嚴智閑禪師:「師弟近來的見解怎麼樣?」
香嚴禪師說:「我實在說不出來,有一首偈子可以表達: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無卓錐之地,今年錐也無。」
仰山禪師說:「你只得到了如來禪,沒有得到祖師禪。」
後來香嚴智閑禪師在與慧寂禪師的談話中說了一個偈子: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慧寂禪師聽後說:「很高興智閑師弟懂得祖師禪了。」
由上可知,仰山慧寂禪師主張如來禪代表的是漸悟的禪修方式,祖師禪代表的是頓悟的禪修方式。從戒定慧,漸次進入聖境,這是如來禪;超越分別,當下頓悟,這是祖師禪。
自慧寂後,許多禪師都把將如來禪與祖師禪的對比,作為參禪悟道的修行方式。例如石霜楚圓評論香嚴的悟道偈「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時說,悟雖然是悟了,但仍然有言語知解,所以還是「向言中取」的如來禪,而不是離言絕相、當下即是的祖師禪。
二、何為參禪?
禪的境界很奇妙,很洒脫,所以人人都喜歡談禪,可是真正懂禪的人如躍龍門之鯉,極其稀少,大部分在耍嘴皮子而已。說幾句佛法,談幾個禪理故事,會念幾句佛經,這些都是口頭禪,或者是野狐禪。如我這篇文章,也是無修無證的口頭禪。
從門入者,不是家珍。不管從哪個法門進入修行,就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若想參禪,頭一步要破的就是心物一元。我們常說的相由心生,參禪的時候不但要清楚身心一元,還是做到物我一爐。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說的就類似這種境界。
祖師禪認為,既然性相平等,人人具足,個個圓成,你又何必修呢?馬祖道一禪師說:「道不用修,但莫污染。」所以不用修證,因為你本來就沒迷惑,你本來就在那裡,本來就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禪宗四祖道信大師十四歲時來禮拜三祖僧璨大師:「願和尚慈悲,請您給我一個解脫法門。」
三祖說:「有誰束縛你?」
四祖說:「沒有人束縛我。」
三祖說:「那你何必還要求解脫呢?」
世尊拈花示眾,迦葉尊者破顏微笑。此公案中,傳法之人與受法之人,以心印心,直下承擔。這個不但不可說,甚至不可想,所以說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是心形處滅,不可說,是言語道斷。
源律師問大珠慧海禪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嗎?」
慧海禪師說:「用功。」
津律師又問:「怎麼用功?」
慧海禪師說:「飢來吃飯,困來即眠。」
津律師說:「一切人都是如此,也是和禪師一樣在用功嗎?」
禪師說:「不一樣。被人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求取;睡覺時不肯睡覺,千般計較。所以和我不一樣。」
禪宗不是沒有修行,只是修行沒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沒有其他宗派修行法門的各種限制和束縛,但禪宗從來都沒離開過佛法,只是它不拘泥於某一宗或者某一經。這是佛教三藏經論之外的修行方法,無佛見、無法見、無禪見,這才是真正的參禪。
TAG:日新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