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了解西南聯大的這段歷史,你怎麼能看懂《無問西東》

不了解西南聯大的這段歷史,你怎麼能看懂《無問西東》

熱映影片《無問西東》很大篇幅描寫了西南聯大的那段時光。今天我們就聊聊這段歷史。

「最清貧也最牛」的大學

(西南聯大)

抗戰時期,1937年8月28日,清華、北大、南開三校校長,接到教育部公函,要求三校南遷,聯合組建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4月,學校西遷至昆明,「西南聯大」就這樣誕生了。

影片為了還原真實場景,經過對昆明舊址研究,製片方最大程度地「重建」了西南聯大,比如宿舍的土牆和茅草屋頂,教師的鐵皮屋頂等。並且,為了影片拍攝,製作團隊在14個月里翻看了百萬字的文獻和17萬張照片,從歷史還原角度來看,確實誠意滿滿。

「西南聯大」這所只存在了8年的大學,卻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有1/7的學子選擇參軍抗戰,國難當頭,三掀參軍熱潮,以鮮血踐行「剛毅堅卓」的校訓。

第一次是在抗戰初期,社會各界及主流輿論鼓勵學生到抗日前線投入戰爭。在1941年,在日軍空軍肆虐之下,國民政府決定在大學生中招考飛行員,最終有12人被錄取。其中5人在後來的戰鬥中犧牲,《無問西東》主人公沈光耀原型沈崇誨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與日軍激戰的過程中,不惜破釜沉舟,與陳錫純高喊著空軍誓言:「我的身體、飛機,當與敵人的飛機、兵艦、陣地同歸於盡!」

(西南聯大師生歡送從軍抗日同學)

不久之後,隨著「飛虎隊」來華作戰和中國遠征軍兩次入緬甸作戰,大批外國援華人員來到中國戰區,軍隊中翻譯人員奇缺,西南聯大掀起了第二次從軍熱潮,「學霸」們與「飛虎隊」相遇相知,為美軍援華人員和中國軍隊間搭起溝通橋樑,甚至隨遠征軍到緬甸戰場直接參加戰鬥,經歷槍林彈雨,出生入死。

第三次是抗戰末期報名參加青年軍。1944年,西南聯大200多名大學生離校後到青年軍零七師炮一營入伍全部分發到印度遠征軍,學習汽車駕駛,取得執照後在史迪威公路執行任務。

不僅如此,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師生也參與和介入了廣播事業,完成了抗戰對外宣傳的歷史使命,使抗戰時期中國人民的思想文化通過廣播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源源不斷地向全世界傳播了「聲」震寰宇反抗侵略的時代強音。

8年里,西南聯大共畢業3882名學生,其中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74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

片中,王力宏出場時遇到的正是其中一個乘坐汽車西遷的隊伍。據悉,還有一個200多名學生和中青年教師組成的「湘黔滇旅行團」,是從長沙跨越崇山峻岭,徒步到昆明的。據說,徒步中,11級學生穆旦(原名查良錚,金庸堂兄),行前先在長沙購買英文小字典一冊,邊走邊讀,背熟後陸續撕去,抵達昆明時,字典完全撕光;地質學家袁復禮帶領學生邊走邊進行地質考察,調查沿路民風……整整68天,他們走了1671公里後抵達。

那個時代的高富帥 

王力宏扮演的飛行員沈光耀,最後駕駛飛機與日本軍艦同歸於盡,看哭很多觀眾,也是片中最淚目的情節。而該原型就是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生沈崇誨,湖北武昌人,中央航校三期畢業,任空軍二大隊九隊分隊長,殉國時才27歲。

1937年8月19日,中國空軍第二大隊第9隊分隊長沈崇誨同轟炸員陳錫純駕駛諾斯羅普·伽馬2EC輕型轟炸機904號,轟炸佘山海面日軍軍艦。飛機發生故障,他們完全可以跳傘或迫降,但沈崇誨殺敵心切,駕駛拖著青煙的飛機對準一艘敵艦撞去,欲與敵艦同歸於盡,壯烈犧性。

多說一句,沈崇誨在當時不僅是學霸、富二代,他還駕機迎敵、甚至有了一生一次的奮不顧身。按這個標準,現在有多少人敢說自己是高富帥?

梅貽琦,你該知道的名字

說起西南聯大校史乃至中國學術界,不得不提及:梅貽琦。據記載,梅貽琦不愛講話,所以有個外號叫「寡言君子」。他是清華學生,後來考上庚款生出國留學,回國後就在清華任教。電影中,祖峰扮演的梅貽琦勸說陳楚生扮演的學生吳嶺瀾轉系,而決定吳嶺瀾命運的,除了梅貽琦的一席話,還有一個重大事件就是1924年的泰戈爾訪華。演講中泰戈爾鼓勵清華學子,要「保持那凡事必求美滿的理想」。後來片尾告訴了觀眾, 泰戈爾邊上還站著很多大咖,比如徐志摩、林徽因、聞一多等。

「靜坐聽雨」,取決於心境不是環境

(大學精神浴戰火而不摧。圖為吳晗在西南聯大集會上。)

抗戰時期,西南聯大有大量師生一邊與環境作鬥爭,一邊躲避敵機的畫面。那引動鐵皮校舍,就是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設計的。1938年1月,到達昆明的梁林夫婦應梅貽琦之邀,給西南聯大設計校舍。沒錢沒材料,設計方案一改再改,校舍從高樓成了平房,磚牆成了土牆。

覺得委屈的梁思成衝到梅貽琦面前,砸下第五稿設計圖,說:「你們知不知道農民蓋一幢茅草房要多少木料?而你給的木料連蓋一幢標準的茅草房都不夠!」梅貽琦回答,正是如此,才需要土木工程系的老師想辦法。最後,在124畝校園裡,只有圖書館和實驗室能用青瓦做頂,教室用鐵皮,至於宿舍就是茅草了。

雲南多雨,電影里,同學們因為雨聲太大而聽不清老師講課,老師只好在黑板上寫下四個字:靜坐聽雨。這也是真事,出自西南聯大法商學院教授陳岱孫。有網友說,這畫面可真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由此「靜坐聽雨」也迅速成為網路熱詞。

 記住大師,喚醒精神 

有人問片名《無問西東》出自哪裡?出自清華大學校歌歌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部電影本是為清華大學百年獻禮,然而影片卻沒有講大師往事,而是把一群年輕人推到幕前,只在結尾的7分鐘才告訴大家,「其實,電影的背景里全是著名大師」。而這7分鐘「中國風骨」獲一致好評,具體來說,這些在影片中悄然出現、被人熟知、做出過傑出貢獻的歷史名人,在片尾被一一介紹的有:梁啟超、聞一多、朱自清、錢鍾書、鄧稼先、錢穆、馮友蘭、王國維、梁思成、梁啟超、陳寅恪、袁復禮等。每一個人物名字和照片出現,就會引來觀眾一次默念和掌聲。

(西南聯大部分教授合影,他們堅信文化不滅,國家不亡)

為什麼戰爭年代,鐵皮屋下仍有靜坐聽雨的心境,山溝里仍有因陋就簡的課堂?

為什麼中華民族能夠走向偉大復興?

因為中國人世世代代傳承的是理想、氣節、奮鬥,以及真心。

環球軍事微信發布

總 策 劃:顏 軍

責任編輯:李斌琦

視覺設計:扈 碩

環球軍事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軍事雜誌 的精彩文章:

美方唱罷俄登場,船船相撞何時了

TAG:環球軍事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