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教聖域:洞天福地上清境,茅山仙宗統神靈

道教聖域:洞天福地上清境,茅山仙宗統神靈

文/李遠國 李黎鶴

上清祖庭,源遠流長

茅山,道教上清派祖庭。茅山道教源遠流長,相傳早在高辛氏時代,展上公修鍊於句曲山伏龍地。

秦時有燕國人郭四朝,兄弟四人,居伏龍之地,並得道。秦巴陵侯姜叔茂,得道於句曲山,種五果、五辛菜,貨之以市丹砂。

三茅真君木刻版畫 (《三教搜神大全》)

西漢時,有咸陽人茅盈、茅固、茅衷兄弟,少稟異操,天才穎悟。茅盈年十八,棄家辭親入恆山中,讀《道德經》、《周易傳》,釆木服餌,潛景絕崖,積六年。

後得西城王方平傳授真訣,目有神光,面生玉澤。入住句曲四十三年,至哀帝元壽二年,南嶽赤真人、西城王君、龜山王母、方諸青童君同降山中,授以神璽玉章、金虎真符、流金之鈴,拜位司命上真東嶽卿君,都統吳越之神靈,總帥江左山元。其弟在官,聞兄白日神仙,於是各棄官還家,求兄相見,受教仙道,得為地仙。

聖君乃命九微太真、青童君、太上大道君,選補茅固為東嶽上卿震林司命君,總統吳越死生之籍,試校群仙;茅衷為東卿司命,監泰山之眾真,總括吳越萬神,折衝眾靈。

於是三茅君留治此山,流潤蒼生,德加烏獸,神驗禍福,罪惡必明,內法既融,外教坦平。爾乃風雨以時,五禾熟成,疾癘不起,暴害不行,境無災害,邑無賊兵。

時人感其功德,起壇積基,立廟觀于山中。明帝永平二年,詔令修句曲茅真人廟,邑人通呼為白鵠廟。

魏華存 元代銅鑄(湖北武當山南岸宮)

東晉興寧二年(364),楊羲、許謐、許翙托祭酒魏華存及眾仙之傳授,作《上清大洞真經》,在茅山創立了道教新派——上清派。

自楊、許等人創立之後,經過王靈期的傳播,才逐漸發展起來。至南朝時,陸修靜亦傳上清經法,「總括三洞,為世宗師」。陶弘景隱居茅山,他整理上清典籍,著作甚半,貢獻尤巨,使茅山成為上清派的中心。從他之後,上清派歷代宗師,多居茅山,故該派亦稱茅山宗。該派的傳承非常清楚,從魏華存至元代劉大彬,共有四十五代宗師。

茅山上清派人物輩出,尤其是陶弘景最為傑出。他博學精思,「尤好五行,陰陽風角炁候,太一遁甲,星曆算術,山川地理,方國所產,及醫方香葯分劑,蟲鳥草木,考校名類,莫不該悉。」

「又欲因流水作自然漏刻,使十二時輪轉循環,不須守視。」他精研地理,喜種竹栽葯,「種植花木,耕鋤山林,好卜幽奇」,「酷愛松聲,居必手植」。

陶弘景木刻版畫(明洪自存《仙佛奇蹤》)

鍾靈毓秀,人文薈萃

山中人文資源非常豐富,除各種有關三茅君等秦漢仙人的傳說外,山中的重要古迹有秦始皇埋藏的兩雙玉璧,秦李斯的石刻壁文,有王莽地皇三年(22)所賜五枚銅鐘,有東漢武帝於建武七年(31)在小茅山埋藏的五十斤黃金的遺址,有漢明帝永平二年(59)令郡縣所修的句曲真人廟,還有來自海外的「天市壇石」。「此石是安息國天市山石也,所以名之為天市盤石也。」

獨特的自然環境及豐富的人文沉澱(資料圖)

正是因為茅山所擁有的獨特的自然環境及豐富的人文沉澱,才使其得以融洞天福地為一體。陶弘景《真誥》卷十一說:「大天之內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其第八是句曲山之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金壇華陽之天。洞墟四郭上下皆石也,上平處在土下,正當十三四里而出上地耳。東西四十五里,南北三十五里,正方平。其內虛空之處一百七十丈,下處一百丈,下庶猶有原阜壟堰,上蓋正平也。其內有陰輝夜光、日精之根,照此空內,明並日月矣。陰輝主夜,日精主晝,形如日月之圓,飛在玄空之中。

句曲之洞宮有五門,南兩便門,東西便門,北大便門,凡五便門也。虛空之內,皆有石階曲出,以承門口,令得往來上下也。人卒行出入者,都不覺是洞天之中,故自謂是外之道路也。日月之光既自不異,草木水澤又與外無別,飛鳥交橫,風雲蓊鬱,亦不知所以疑之矣。所謂洞天神宮,靈妙無方,不可得而議,不可得而罔也」這段十分珍貴的漢晉史料,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句曲洞天的自然環境與人文價值,使其充滿了宗教聖地的神聖氣氛。

西王母 元代絹本設色(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茅山雖不甚高,物產卻很豐富,歷史上曾出現過白牛、白虎、白鹿、白猴等珍獸。元劉大彬《茅山志》中,記載了茅山特有的神芝奇葯三十六種,如龍仙芝,「似交龍之相負也,以葉為鱗,根如盤龍」。參成芝,「色朱,有光燁燁然,扣其柯葉,如金石聲,折而續之,亦復如故」。燕胎芝,「如葵葉而色紫,上有燕形,如欲飛升,光明洞徹」。

夜光洞草,「其色青,其葉似柏,實正白似李,高三四尺,視視其實,如月光,洞照一室。一株九實,墮地須臾轉大,如徑七寸鏡盤,著地厚一二寸,夜視如牛目,動盼以視人也」。

茅山元符宮木刻版畫(清版《茅山志》)

熒火芝,《真誥》曰:「良常山有熒火芝,此物在地如熒火狀,其實似草而非也。紫華,大如豆,夜視有光,得食之心,孔明可夜書。

南燭,《清虛真人內傳》曰:「其樹似木,而葉似草,故號南燭。草木一名侯叔草,一名男續,一名惟那木之王。小許真人曰:方山大有侯叔草,異佳,葉乃大。吳越間亦呼染叔。

《登真隱訣》云:三茅四平山乃不多,而樹大,其子如茱臾,八九月熟,酸美可食,葉不相對,似茗而圓,厚味小酢,冬夏常青,枝莖微紫,大樹亦高四五丈,而甚脆,易摧折。」

術,「出白山、蔣山、茅山者,為勝。《真誥》紫微夫人術敘,盛稱其益服餌,數方傳焉」。芍藥,出白山、蔣山、茅山最好,白而長大,余處亦有而多赤。又《芍藥譜》有茅山冠子、紫樓子、茅山紅三種。黃精,「九蒸九曝,服之駐顏。隱居云:為仙經所貴。根葉花實,皆可餌服,酒散隨宜。茅山者佳」。

二茅峰、三茅峰木刻版畫(清版《茅山志》)

此外,山中還有許多名木異卉,如東晉許長史手植的「左紐檜」,陶弘景手值的「金邊玉蘭」,梁昭明太子所植的「福鄉古木」,李衛公子所植的「側柏」,展仙人遺種的「白李」,錢妙真所種的「鴛鴦樹」。其「經台柏」,系宋一道人自陝西周至老君說經台移植,「此檀欒翠碧,非凡木也」。

可證道士們不辭千里之勞,移植各種名貴珍異樹木,於洞天福地加以保護。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曾來茅山收集藥材,《本草綱目》所載藥材與茅山有關者多達380多種。

時至今天,茅山的古樹仍聞名遐爾,種類頗多,形態奇特,實屬罕見,如三百多年的糙葉樹,五百年的枸骨樹。這些既是文化歷史遺產,亦是珍貴的自然資源。

宮觀遍布,高道輩出

作為道教上清派祖庭的茅山,從漢晉至明清,高道輩出,宮觀遍布。史稱「漢茅君昆季棲遁登晨於因,山因氏茅。迨晉魏元君,大暢厥緒,真風靈跡,綿綿延延,郁為寰宇之名山,神靈之區奧也」。

高道輩出(資料圖)

自初祖三茅真君開始,歷魏華存、陶弘景、孫游岳、司馬承禎、劉混康等歷代宗師,他們都在山中採藥煉丹,傳道宏教,從而留下了甚多的文化古迹。

其宮觀道宇,歷史上最盛時多達二百餘處。如元符萬壽宮、崇禧萬壽宮、玉晨觀、崇壽觀、下泊宮、華陽宮、燕洞宮、乾元觀、華陽觀、天聖觀、棲真觀、清真觀、白雲崇福觀、凝神庵、升元觀、抱元觀、元陽觀、藏真觀、紫陽觀、崇元觀、聖佑觀、德佑觀、仁佑觀、三茅真君廟、廣濟廟、天聖觀、茅司徒廟、靈寶院、澄真庵、善客泉庵等,這些漢晉六朝隋唐宋元之道觀密布山中,使茅山成為江南地區最大的道教聖域。

茅山宮觀(資料圖)

從隋唐到宋元時期,上清派十分興盛,出現了一大批高道:如王遠知通曉天命,「唐高祖龍潛時,先生密告以符命」。

司馬承禎著作道書十餘種,深受武后、睿宗、玄宗倚重,玄宗並從其受籙。其弟子李含光精通上清大法,曾數次入京,「玄宗受三洞經籙於大同殿」。

入宋,朱自英傳授上清經法,仁宗賜號國師,太后受其法籙。劉混康得神宗、哲宗、徽宗敬重,時皇后孟氏誤吞針止喉中,醫莫能出,「師遂進服符,嘔出,針刺符上,宮中神其事。」蔣宗瑛、蕭應叟、董思靖、杜道堅、張雨等則以博學高行名世,各有著述傳世,闡發上清經法。

(編輯:景卿)

歡迎關注全真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官方微信

歡迎關注爻乂爻微信號,

一個嚴肅而不失趣味性的道教神學研究者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人身難得今也得,體察萬物勿虛度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