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白社客,空滯洛陽城
洛陽城是個很特別的地方,自古屬帝王之所、形勝之地。李唐王朝雖定都長安,但洛陽以東都的面目呈獻給時人。到了武則天主政時期更突出,被定為「神都」,武則天非常喜歡洛陽,長期在此辦公居住。
這一年,雖然則天女皇帝已經作古多年,但洛陽城依然驚艷著李唐王朝的各階層大佬們,比如此刻,一把手唐玄宗就帶領著王公大臣們在洛陽旅遊辦公兩不誤。
那是公元732年,孟浩然已經來到洛陽城快一年了。說出來很心酸的原因,他還是為了那個帝國的編製夢在努力。既然皇帝老爺在此,他必須要來搏一把,不管成不成。
因為不用上班,而孟浩然的正事辦起來似乎也簡單,只是幾句話的事情就被打發了,大部分時間的他是很閑暇的。
那怎麼去主動打發他可以支配的時間呢?走親訪友、擁抱自然應該是最佳選擇。
何以見得呢?有詩為證。
《同儲十二洛陽道中詩》,儲十二,是一個人名,此人本名儲光羲,是李唐王朝的一位政府官員,也是一位山水田園詩人,屬孟浩然朋友圈裡較早就劃拉進去的。兩人在洛陽的街道上相遇,具體是巧遇還是專門拜訪無從考證,反正留下了這首詩;
《姚開府山池》,姚崇是唐玄宗執政時期的著名宰相,此時已故,姚開府指的是姚崇曾經的府第,在雒水之濱的慈惠里(現在有沒有啦?抱歉,還真不知道。)孟浩然於春末夏初來到這裡,參觀後賦詩留念。
來到了洛陽,不可能不去香山,更何況這裡還有一位故人。於是乎公元732年的夏秋之際,孟浩然來到了伊水之濱的香山寺,尋找他早在襄陽就認識的老朋友僧湛然,作詩一首《尋香山湛上人》,湛上人即僧湛然。
2016年的夏秋之交,我和朋友李君也來到了洛陽位於龍門石窟景區內地處伊河之濱的香山寺。我沒有佛門朋友,來這裡純屬旅遊。乍看此處,山不算高,林不算深,但古柏森森,香煙裊裊,頗有些「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肅穆感覺。
但頗為遺憾的是,因為被開發為國家五A景區,這裡遊人如織,大家似乎都和我一樣,想在這裡找一找世外桃源般的參禪悟道感覺。
那麼,此刻的我也只能鬧中取靜、心中念佛了。
山腳下就是靜靜流淌的伊河。據說發源於伏牛山區,那水從幾百里外一路跨過千難萬阻,奔騰到此時似乎已強弩之末。她宛若處女般溫柔,魚游淺底,海鳥舞其上,波光粼粼的樣子實在惹人憐愛;岸邊逡巡之人,或拍照、或徘徊,處處都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畫卷。
而河對岸就是那著名的龍門石窟。那尊著名的大佛,與香山寺隔河相望,在湖光山色的映照下也似乎有了生機,顯得熠熠生輝。
兩山夾一河,大概就是所謂的「伊闕」了,按照風水學的觀點,這裡也是難得的風水寶地。
一千多年前,也是這麼個時節,大詩人孟浩然駐足香山寺。也許我們倆曾站在同一塊巨石之上,同樣面對著這條不息的伊河發思古之幽情。雖世易時移,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也許孟浩然前輩的心情是鬱悶的,那種「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的痛楚少有人懂。畢竟編製夢破滅了,一年多的辛苦努力和等待沒有回報,如同他在《李氏園林卧疾》里說的:「伏枕嗟公幹,歸山羨子平。年年白社客,空滯洛陽城。」
是啊,無論洛陽城再好,也無論孟浩然再喜歡(孟浩然一生曾六下洛陽,是孟浩然去過次數最多的異鄉之城),對於孟浩然而言也總是客居,既然是無所用處的「空滯」之所,歸去也就是最終的宿命。
而在孟浩然走後大約一百年,另一位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也來到了這裡。白老先生同樣很喜歡這裡,與劉禹錫等在此詩酒唱和,玩的是不亦樂乎。而且白老先生更任性,他自號香山居士,生是香山人,死是香山的神,他的肉體凡胎和魂靈永遠駐足於此了。
而孟浩然先生則不同,他是屬於襄陽的,如同我輩,到洛陽香山寺一游也只是匆匆過客。
既如此,浩然先生,就讓我們一起走吧。
TAG:張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