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暗物質導致恐龍滅絕?科學家如此解釋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目前發現小行星對地球文明構成了巨大的威脅,一顆體積較小的小行星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摧毀一座城市,僅僅是俄羅斯發現的隕石雨事件就造成了地面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現在,科學家發現小行星還有可能受到另一種因素的制約,這就是暗物質,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稱襲擊地球的小行星可能由暗物質「驅動」,導致了恐龍等生物的滅絕。除了小行星外,流星或者隕石雨也有可能受到暗物質的干擾,進而撞擊地球。
暗物質被認為是宇宙中最神秘的未解之謎之一,其佔到了宇宙物質的六分之五,但是我們卻對暗物質幾乎沒有太多的了解,目前我們發現暗物質可通過引力與其他天體發生相互作用,這也是暗物質可被我們發現的渠道之一。比如在星系周圍聚集的暗物質群可拖延星系的旋轉速度,這一點科學家很早就有所察覺,最近科學家還發現在銀河系盤面中心附近在大約35光年厚的暗物質結構,並且被銀河系盤面所分割,這樣太陽系在圍繞銀河系做公轉運動時可穿過這片區域。
科學家認為這片暗物質盤結構對地球上的生命進程形成了很大的影響,比如恐龍的滅絕就有可能與之有關,過去的研究顯示,地球遭受到緻密隕石襲擊的周期在3500萬年左右,因此科學家試圖發現可能導致周期性撞擊事件的起因,其中一個比較有名的推論就是太陽系周圍存在一個「復仇女神」天體,這是一顆伴星,周期性地改變小天體的軌道,使得地球被小行星撞擊的概率增加。
研究人員對過去2.5億年的撞擊坑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直徑超過20公里的撞擊坑與地球穿過暗物質群有關,這就暗示小行星撞擊事件可能受到暗物質的作用,當太陽系超過銀河系某一位置時,這裡的暗物質對太陽系構成了影響,使得太陽系內小天體軌道發生較大變化,這就增加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
因此,在6500萬年前滅絕恐龍的小行星有可能是受到暗物質群的擾動而脫離原來的軌道,但目前的數據還是有些不完整的,需要對更多的撞擊坑進行研究。如果我們能繪製銀河系3D地圖,那麼就可以發現暗物質盤影響恆星運動的情況。
TAG:宇宙探秘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