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血管病人運動,5條「鐵律」要記住!

心血管病人運動,5條「鐵律」要記住!

不少人有這樣的觀念,一旦患上心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後,最好盡量躺在床上、或呆在家中休息不動,卧床、坐輪椅都需要別人的照顧,但其實在臨床上發現,如果患者年齡較大後,只要術後一、兩周不活動,肌肉很快就會萎縮,無法行走、站立、喪失自我行動的能力,最後變成了慢性失能。

醫生表示,尤其是心臟不好的病人,本身心臟存在運動耐力和輸送氧氣的能力變弱,如不活動則會導致這種耗損加速,運動反而能增加周邊組織對養分和氧氣的運動。「心臟不好的病人,越需要加強運動鍛煉。」

但運動也並非盲目進行,醫生表示,心血管患者運動一定要掌握五個原則,此外即使是卧床或坐著的心血管病人也可以參與運動,運動的方式比如躺在床上,可以把腳抬高活動、每天重複幾次,可增加血液的循環,若是坐姿,則可以做靜態訓練,之後逐步進行到站立或原地小跑步的訓練。

心血管患者運動,有5個原則要掌握

1、切忌憋氣

有心血管疾病的年老患者可以從事低強度,拉長時間的運動,但是要注意在運動的過程中不要憋氣,因為過度的憋氣會導致血壓上升,血管一下放大一下收縮,極易誘發腦中風或心絞痛的發生。

2、最好進行有氧運動

只要不超過自己的體力範圍,心血管病人最好進行有氧運動,比如散步、慢步、平地快走、游泳、打太極或走坡度較緩的斜坡,都適合心血管病人鍛煉,但是像仰卧起坐、伏地挺身、器械鍛煉等無氧運動,鍛煉過程中會有憋氣的過程,所以不建議。

3、拉長暖身時間

一般對於健康狀況正常的人,會意見暖身運動保持在5-10分鐘,但心血管病人則需更長的時間,起碼在15-20分鐘,冬天時間更長。醫生建議先把下肢活動開,促進血液循環,之後在活動上肢、手部肌肉、同時避開傷口,動作幅度也不應過大。

4、若有不適,逐漸放慢動作才休息

心血管病人若在運動的過程中出現頭暈、冒冷汗、心悸、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等不適癥狀,就該馬上休息。但注意不能馬上靜止動作,應該會逐漸放慢,不會喘了再休息,否則心臟可能更不舒服。

5、下午4~6時運動

有研究顯示,早上7點至11點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間。最適宜鍛煉的溫度是4℃-30℃,因此,下午4點的溫度比較適宜,這個時候,身體各種機體已經舒展開來、精力體力,心肺功能也相對較好。

運動過程中,最好隨身攜帶硝酸甘油

心血管病患者在運動時,最怕出現心絞痛的狀況,尤其是有過心絞痛病史的心血管病人,最好隨身攜帶硝酸甘油、救心丸等藥物,一旦發作,停止運動後,原地休息,最好平躺,立即拿出硝酸甘油或救心丸等放在舌下含服,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吸氧。

如果癥狀持續,建議再次舌下含服藥物1次,然後緊急呼叫1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管 的精彩文章:

TAG: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