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文寫不下去了怎麼辦?

論文寫不下去了怎麼辦?

一、分情況處理

論文寫不下去了分幾種情況。

1、方向性的寫不下去了

整個問題和解決方案受到了致命的打擊,證明錯誤或者證明無用功,尤其是導師在聽完你的解釋之後搖頭對你說你還要再下功夫的時候。

從長遠講的話,下一篇論文一定要做充足準備工作,避免做了不少工作之後再被拍死。雖說這不少的工作或多或少的也是有一定貢獻的,但是這樣的貢獻總是間接的,效率真的受影響,同時心理上也會受到沉重的打擊。

從短期看,要仔細的想想,是怎麼被證明錯誤或者無用功的,換一個思路,甚至換一個場景,可能就不是錯誤或者無用的。這個時候應該沉得住氣,因為研究本來就是一個迂迴前進的過程,REsearch嘛,來回找嘛。每個地方都淺嘗輒止那麼每個地方都會一無是處。

這個時候可以考慮放鬆一下,做點別的,休息一天。明天天亮之後又是一條好漢。

另外:針對新浪微博@talkto廖華 的意見,即導師覺得好,但是自己知道東西不行,自己說服不了自己。或者說不願意去忽悠一個自己都覺得不行的東西。我記得有一個老師跟我說過,寫論文、做報告等等本身就是一個說服別人的過程,說服別人首先要說服自己,如果連自己都說服不了就不可能說服別人。因此針對這種情況,還是去解決自己,看看到底是自己的問題還是什麼問題,要麼說服自己做下去,要麼說服自己不要做下去了。

方向也分大中小。即在選定導師之後研究領域(大方向)你是沒法決定的了;研究方向(中方向,就是你最後畢業的那個課題)需要自己在導師或者師兄的幫助下去尋找(假定導師給了這個自由,不給自由的其實是省了事的),單篇論文(小方向,或者叫微方向吧)就必須由自己確定問題,找到解決方法。簡單說,一般博士畢業要求數個「小方向」組成的一個「中方向」,而數個「小方向」要求有一定的創新性和難度,相互之間存在統一的視角和內在的聯繫。

博士讀許多年是有道理的,以四年普博為例,研究方向需要一到兩年確定,確定之後一般學校會逼著開題,然後具體的幾篇論文用兩到三年完成,如果慢了就延期一年。

這裡先放下研究方向不表,這次好好的總結一下單篇論文的問題提出,問題研究,解決問題,行文表述等等。

1、準備工作

題的提出有很多前提條件,首先最首當其衝的就是你需要對整個該領域的研究現狀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和理解。這就是所謂Homework,充分的Homework保證了你的工作是unique的,同時可以決定你的工作的創新性和影響力。這個道理很簡單,研究的本質是提出新問題、提出新方法,把他人的研究轉換成實際不是研究工作者需要做的,而是工業界做的,因為社會有分工,研究人員可以說就是前瞻性的為工業界提供思路的。做研究不能閉門造車,盲人摸象,全球的研究體系是一個整體,站在其他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

而Homework要如何完成,尤其是要充分完成,這個需要大量的論文閱讀和實際的調查研究。做科研不同於科普,科普可以找到書看,歸納總結的都很好了,可以誇張的說,如果一個領域或者一個方向可以找到現成的書看,那基本上沒啥好做的了,因為別人不但總結完了,還出了書,那你不知道比別人忙了多久了。論文閱讀還有綜述和普通論文,綜述當然就等同與科普讀物咯。而普通論文閱讀是需要歸納和總結的。有人說帶著問題閱讀是最有效率的閱讀,此言沒錯,而歸納和總結會幫助你更快的找到能帶進去的問題。這裡就會涉及閱讀論文的問題了,(哇,出現分支了,再寫這帖子永遠寫不完了),什麼只閱讀摘要啊,什麼有意義再閱讀簡介啊,什麼特別相關閱讀全文啊,什麼讀一些不大相關但是可以學習實驗啊、寫作啊等方法啊,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鑒於不同的研究途徑,有的Homework是在想法之前,有的是在想法之後,前者是在大量閱讀和調查研究之後找到了問題,後者是在有了想法之後驗證想法的時效性。

總之,準備工作的關鍵在於充分,知識脈絡需要在大腦里編製成網。但是鑒於時間的關係,好多人會選擇邊嘗試性做事的同時仍舊進行論文閱讀,我覺得問題不大,處理的好可以事半功倍。

扣一下題,寫不下去論文的時候可以回過頭去再讀讀論文。並不一定是準備工作不充分,有可能讀論文還能有新想法。

2、問題提出

問題不一定都是從論文閱讀中來的,有可能是從實際中獲得的。比如上一篇論文或者做項目的副產品,問題的來源也很重要,直接決定著你的研究質量。一般實際中獲得的問題價值和影響力要大一些。

同時準備工作差不多了,就可以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判斷:有沒有人感興趣?有沒有影響力?有沒有人做過?這幾個都關於研究意義和研究價值。

問題的提出要有價值,其實就是如何回答上面三個問題的,這需要判斷力。

問題的提出可以通過角度變換提升檔次,這需要功底。作死了往大里寫,在能說得通的前提下把應用範圍擴展到最大,我覺得我現在就缺少這樣的功底。

扣一下題,寫不下去論文的時候可以回到問題提出的地方,看看能不能變換角度提升檔次,以期提高研究意義和研究價值。可以找高人指點哦~~

3、問題研究

問題研究連同解決方法其實是整個研究工作的核心,說白了這才是研究嘛:)這裡其實水太深,我承認這裡是我自己做的最不好的地方。只能總結一下自己,希望能夠有所反省和進步。

研究問題是要講究方法論的,就是說,你的問題是針對什麼的。簡單說就是,跟誰比。大千世界,林林總總,沒有什麼問題是單個存在的。因此不管你做了什麼事,總能找到一個參照系。你總需要比它做得好,當然做研究不需要方方面面都做的比它好,有亮點即可。

因此,我認為,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在參照系下發現問題的本質,簡單說就是別人為什麼差。

同時,問題是可以拆分的,分而治之,各自擊破。將問題拆分之後應該可以看得更加通透,找到那些是影響本質的關鍵因素,那些是無關緊要的旁枝末節,這樣就會簡單一些了。

扣一下題,寫不下去論文的時候可以把問題重新刨出來,研究一下問題的本質。

這樣說確實太泛泛了,因為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想做好需要功力,而我並沒有給出什麼具體方法,呵呵。就是說寫不下去論文的一種很常見的情況就是問題本質研究不下去了,很多人就是卡在這了。如果你也是這種情況,看到這裡不要打我哦,慢慢來,慢慢來。這個事情先放在這,因為本身也是我自己的弱點,所以先不往下寫,等以後再慢慢的補充,總結和修改。

4、解決方法

如果問題已經被深挖到本質了,解決起來應該不是問題。

這時的問題就變成了:你的知識面是否足夠解決問題,你的動手能力是否足夠完成解決方案。

扣一下題,寫不下去論文的時候就去學習一下其他方法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找高人合作哦~~

2、結構性的寫不下去了

當論文解決的問題明確,方向受到鼓勵,方案清晰的時候,寫不下去的基本就是結構性的了。這裡也分幾種情況:

1、對當前的研究現狀了解的不是很透徹,不知道寫到什麼程度適合其這個領域的人讀,即不覺得太初級,又不覺得沒有介紹到。寫論文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做的東西很簡單,沒什麼好說的,同時不甚清楚別人的方法,或者對別人方法缺乏系統的總結和歸納,不敢把別人的工作寫出來做對比。簡單說,就是不能做到旁徵博引,知識體系不完備。

2、對自己要寫的東西沒有想清楚,這個時候要停下來好好想一想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整理一下筆記,畫個簡圖調整一下思路,這個時候要是把精力都費在了遣詞造句上可能怎麼都寫不出來了。其實對於很熟悉或者深入很久有很多想法的領域,想不說出點東西都很難,如果有的地方實在說不出東西,可能真的是沒有東西,或者研究的不夠深入,這都需要繼續深入進行研究,而不是深入進行寫作。或者先不要繼續寫下去了,去做一做實驗,從寫作中暫時解放出來,把精力轉移到論文實際處理的事情上去,這裡更加有助於理解問題,理解解決方法。

3、想清楚了問題,但是覺得不好表達,這時可以考慮畫個圖,制個表,列個1234,把思路好好理清楚,其實這種情況還是很容易解決的。其實舉個例子,哪怕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既可以讓文章更加豐滿,又可以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

4、覺得文章條理不清楚,就好像平時說話的時候說著說著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一樣。需要從整個文章中跳出來,思考一下。因為這時可能人的思維已經陷入了細節,忽略了整體。

5、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截稿要十頁,一不小心寫了十幾頁,必須要刪回去,這種苦逼的情況其實可以將這篇論文分裂成兩篇,另一篇就可以投別的會議或者期刊了。

文章的整體結構是需要設計的,摘要引言很重要這個不需要說了。背景介紹,方法介紹,貢獻介紹,結論介紹一個都不能少,某一個方面寫不下去了可以先跳到另外一個方面去寫,看看有什麼還沒有說清楚的,看看有什麼還可以寫的更豐滿的。

文章不同部分之間是需要相互呼應的,比如在每一章開始的時候可以把整個章節的內容總體說一遍,可能就是在重複introduction里的一句話,我以前就蠻鄙視這種做法的,覺得就是充字數,但是現在意識到這樣確實是把讀者拉回到你的思路上的一個有效途徑,如果覺得不應該充字數,總體提的時候簡練一些即可。同理,在章節結束的時候總結一句,在下一節開始的是提一下前幾章的內容。

寫論文的要注意理論結合實際,該做實驗就得做實驗,實驗完了就要有比較有思考有總結。有實驗條件,想清楚了就可以上,不然想多了沒有價值效率非常低,同時實驗做完了不等於做完了事情,要及時的反饋到論文中,對論文進行及時的修改和調整。

3、詞句級的寫不下去了

語言駕馭能力不強,想法憋著寫不出來,寫出來怕寫不好。

簡單描述就是不知道怎麼寫,怎麼表達。第一,不知道有什麼組織語言的方法,如何正著說,如何反著說,如何舉例說,如何總結說,,如何加公式或者偽代碼什麼的。這是要需要訓練的,需要多讀多寫的。可以考慮放下自己的文章,看別人的文章,看看人家怎麼組織語言,怎麼變化寫法的。

第二,就是語言功底,不光是英文,有的時候中文的正式語句組織起來都還覺得不是很順當。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方法就是先寫,第二遍修改時再修補,如果第一遍寫的時候就陷入了英文語句組織中去了肯定就不行了。

有一種提高語言駕馭能力的方法,就是平時讀論文的時候做摘抄筆記,只是這種方法比較難以堅持。。

推薦一個《英語論文寫作常用句子》[1]。最好是自己摘下來做基礎筆記,日後遇到好句子就加進來,即上面講的摘抄筆記。

4、心理上的寫不下去了

人有的時候很奇怪的,一句話都寫不出,甚至沒有原因。

這時調整心態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引用一句別人的話:「碩士跟博士是一個訓練的過程,而不是寫經典之作的過程」[2],博士學位再高,也是還是一個學位,期望博士階段就為人類社會做出巨大貢獻是不可能的,因此放平心態,把論文的完成當成一個目標,不要成為是一種的心理障礙或是心理負擔。

這樣說好像有點大了,但是想更上一層樓的期望每個人還都是有的,所以在寫文章的時候往往會對自己有一個很高的期望,然而隨著論文的撰寫,不停的調低期望值也會慢慢的讓人絕望。

同時,要有一種訓練自己的意識,要每隔一段時間就給自己一個挑戰,一周或者一個月。去完成一個會議的deadline,去完成一次報告等等。

還有一種很好的方法,就是去找人交流,比如導師、師兄、同學,找他們去聊天,看看他們對你做的工作有什麼建議,看看他們在做什麼,可能你在表達自己的時候為了把事情說清楚自然的會把寫論文的邏輯捋清楚,同時也可以極大的拓展自己的思路。另外還可以給學術上的網友發郵件,比如自己領域的大牛,在國外留學的同學等等,不要把發郵件當作寫論文,可能當你把郵件寫好時發現已經寫了不少論文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人類進化至2018年,手部功能也將會退化?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