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誰發現流浪了八百年的《清明上河圖》?

是誰發現流浪了八百年的《清明上河圖》?

今日站點

1.發現《清明上河圖》

2.中國古陶瓷研究奠基者

在上期的《國家寶藏》中,遼寧博物館拿出了千古名帖《萬歲通天貼》(又稱「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的唐摹本。

然而比起《萬歲通天貼》的書法藝術所帶來的震撼,阿撲君更感動於楊仁愷等老一輩鑒寶工作者的赤誠之心。

發現《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家喻戶曉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然而這件名畫的發現經過卻鮮為人知。

1945年8月19日,準備逃往日本的溥儀在瀋陽被截獲,在他隨身攜帶的行李中,有一百多件北京故宮秘藏的歷代書法名畫,其中就有後來被發現的《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

楊仁愷先生回憶說,事實上,當年溥儀準備出逃到時,一共帶了三件《清明上河圖》,溥儀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哪個是真的。

1952年,東北博物館清理這批文物的時候,楊仁愷先生正好在東北文化部工作:

「我記得,當時我到那兒一看,發現工作人員在初步整理的時候,把畫得很工細的明朝蘇州《清明上河圖》的片子選了出來,而真正的《清明上河圖》卻被放在旁邊,沒有被選上。」

楊仁愷先生

楊仁愷先生依據畫的編年、技法及人物形象判定出真跡。看到真跡時,楊仁愷先生也很激動。

「當時我的眼睛就亮了,忍不住拍案叫絕!我那時候心裡非常激動,真沒想到,此生我還能看到它的原作!」因為從北宋「靖康之亂」算起,《清明上河圖》已經「隱跡」了八百年了。

《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筆記》楊仁愷

其實從20世紀80年代起,楊仁愷就與著名書畫鑒賞家謝稚柳、啟功等人共同擔任全國書畫巡迴鑒定專家小組成員,對全國各博物館、圖書館、文博機構等所藏書畫,逐一過目,鑒定真贗。歷時八年,鑒定書畫在六萬件以上,影響深遠。

楊仁愷先生在晚年還創立了鑒定學,2000年他出版了58萬字的《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筆記》,使這門新學科得到了認同,楊仁愷也成為書畫鑒定領域的一代宗師。

中國古陶瓷研究奠基者

說完書畫研究,我們再來看看陶瓷。如果說楊仁愷先生是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的宗師,那中國古陶瓷研究的奠基者就要數馮先銘先生了。

馮先銘

宋元高古瓷是中國古器物審美無可爭議的制高點,可以樸拙優雅,可以不著一字佔盡風流,馮先銘是這個領域的大家。

建國初期,故宮陶瓷的館藏並不豐富,1956年以後,馮先銘先生在故宮博物院專門從事陶瓷藝術的研究。

他用了幾十年的時間,重點考察了全國一百二十多個縣市的古瓷窯遺址,採集窯地,從各地收集與收購了近二萬件瓷器,充實了故宮博物館的藏品,使陳列展品更系統、準確、豐富。

馮先銘先生根據自己四十年研究陶瓷的經驗,摸索出從五個方面鑒定瓷器,即瓷器的造型、紋飾、胎釉彩、款識、支燒方法。這五方面互為補充,不可偏廢。

在著錄方面,馮先銘先生主持編寫了我國第一部以大量考古資料為依據的《中國陶瓷史》,並執筆遼金部分。

書中首次把宋代瓷器分為六個窯系,準確地概括了宋代瓷器的發展特點,這本書的出版標誌著我國古陶瓷研究進入了新階段。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這些文物承載了中華五千多年的文明,而這些文物研究工作者則手握解開文明密碼的鑰匙,他們讓國寶不再沉浮,讓流浪千年的文物「開口」講出自己背後的傳奇與故事。

福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TPLUS 的精彩文章:

TAG:ART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