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愛肉圓束粉湯

我愛肉圓束粉湯

(粉絲質量非常關鍵。雖然是我做的,但煮飯黨也難為無米炊,故鄉的粉絲絕不會煮成這樣爛兮兮的)

肉圓粉絲湯,是故鄉一道冬日美味。

不過,肉圓粉絲湯,可以視為其官名。它有一個很土的名字:「肉圓束(索)粉湯」(常武地區方言),是用肉丸子和粉絲一起煮成的一道菜,

方言「束粉」其實是薯粉,是用山芋亦即白薯粉做成的粉絲,呈透亮的灰褐色。故鄉過去都種山芋(白薯),而少紅薯,這白薯做粉絲的過程,是另一個江南舊聞。過去冬天請師傅用白薯做完粉絲後,都要一把盤成一圈,晒乾後收起來放置,隨吃隨取。

把豬肉做成肉圓子也是故鄉的舊俗,至今流傳。每年冬天殺了年豬或者為過年買了豬肉後,都要用五花肉做肉丸子。我走遍大江南北,所有飯店裡吃到的所謂淮揚菜里的獅子頭,無論有無蟹粉,都無常武地區任何一個農家做的簡單肉丸子得我心。做肉圓子的故事,也是另一個江南舊聞。故鄉舊習,做好肉圓子後,通常用碗或瓮罐儲存(故鄉的肉圓子是熟後存放的),還要帶些湯。故鄉冬天很冷,儲存之後,可以吃很長時間,相比山芋束粉,這是另一種隨吃隨取。

此處單說故鄉的肉圓束粉湯。

肉圓束粉湯的做法非常簡單,束粉肉圓都是現成的料。把束粉圈放碗里,和存放肉圓的瓮罐一起放灶台上。

往鐵鍋里倒上適量清水,起火把水燒開,然後放入晒乾的束粉圈——如今在北京吃火鍋或用粉絲做菜,都習慣用開水焯過,據說是為了方便熟,我很奇怪這種做法。我們做束粉湯,最多就是用涼水把束粉圈清洗一下,而大多數情況是直接把束粉圈圈下鍋,自家做的束粉曬的束粉,臟不到哪兒去。放多少束粉圈,根據實際需要,一般一圈能煮一碗。

過去老家做山芋束粉,真材實料,這山芋束粉色澤雖是有些灰褐,卻透著鮮亮,沒有雜質,這是上品的標誌,這種山芋束粉,煮熟後綿柔筋道,我這些年在一些好的火鍋店吃到過類似感覺的薯粉或土豆粉。

差不多八成熟時,用勺子挖幾粒肉圓放進鍋里,冬天瓮罐里第一層肉圓出瓮時,上面一層是白色的凝固的豬油,下面有肉湯凝固成的肉凍,形似初中地理課上帶著光環的土星圖。至於放幾粒肉圓合適,取決於要做的粉絲湯數量。

再次開鍋時,便可以出鍋了。

出鍋時,在盛放束粉湯的碗里放上些醬油,味道會很獨特。如果再撒上一些青蒜末,那味道就更美了。

單純的束粉肉圓湯即是美味。有時快出鍋時放上幾張青菜葉——故鄉的青菜霜打之後有自己非常獨特的味道,和束粉肉圓一混搭,那是真正的色香味俱全了。

當然也可以放幾棵菠菜,不過菠菜雖然鮮美,它有一種青菜所沒有的獨特的土澀味,從大眾口味而言,青菜味道可能更容易普及。

當然,偶爾也可以放些豬鴨血的。

根據每人口味不同,可以加些醬油或醋,成酸咸口。比如我,小時候喜歡放醬油,如今醬油和醋都要放。

故鄉的肉圓束粉湯相當長一段時間是作為待客的點心的,無論是上晝點心(上午十點多)還是下晝點心(下午兩三點),能夠給來客煮一碗肉圓束粉湯的點心,絕對是特別的禮遇。人民公社時期,如果去走親戚,親戚給煮上一碗肉圓束粉湯,哪怕裡邊只有一粒肉圓,也是絕對的奢侈。有時候家裡來客了,看到客人在吃這碗點心,我們兄弟們只能眼巴巴地流口水。

多麼想自己也能吃上這樣一碗啊。

人民公社以後,分田到戶,農村的經濟狀況迅速好轉。這肉圓束粉湯不再是省下來給客人獨享,我們不用再小小年紀就有此「識大體」的「大局觀」了,我們可以放開了吃上肉圓束粉湯了。一碗束粉湯里,三四粒肉圓子常見。走親戚,這點心也是常吃。

我吃怕了潽雞蛋,但卻從來沒有吃厭過肉圓束粉湯!

不過,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故鄉的肉圓束粉湯也發生了變異。先是山芋種的越來越少了——山芋不用再擔綱糧食不夠時的輔助作用,單純成了消費品,接著是自己加工做山芋束粉的人家也越來越少,能夠蒸山芋束粉的師傅也漸漸凋零了——我認識的唯一一個,就是我的一位堂姑父,堂姑去世後我們村似乎再也沒有人家蒸過束粉,而集市上賣粉絲的越來越多,但質量一年比一年差(2017年10月,我在家對面的大超市買的粉絲,煮了一個小時都沒爛,最後只好把它扔了。我沒去超市索賠,只是後來去買東西時提醒過,這粉絲絕對地有問題,不知它們下架沒。估計不會。)

至於我在北方飯館吃到的那種束粉丸子湯,無論品相還是口感,都能讓我生敬畏之心。

但我依然喜歡吃束粉,喜歡吃肉圓,也能接受故鄉現在肉圓束粉湯的做法,但我再也沒有吃到記憶中的純正的肉圓束粉湯。

每到冬天,我都會懷念小時候吃到的肉圓束粉湯。

2016.1.24

關於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朱煮酒 的精彩文章:

在書中,尋找通向未來的智慧

TAG:老朱煮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