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件文物一種傳承

三件文物一種傳承

一封家書、一枚印章、一面旗子,三件文物,有著不同的主人,背後也有著不同的故事,但都傳遞著革命者的忠義精神,讓人們穿越歷史,感受鐵漢柔情、鐵骨錚錚、鐵血豪氣。

鐵漢柔情:左權的「家信」

這封家信是1942年5月22日晚即左權將軍壯烈殉國前三天寫給愛妻劉志蘭的最後一封信。

將軍留世11封家信,讓我們銘記了他革命的一生。在最後一封信中,左權深情地對妻子說:「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二十一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願在黨的整頓之風下各自努力,力求進步吧!以進步來安慰自己,以進步來酬報別後衷情。」不但談論到戰爭及形勢,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而且字裡行間飽含著他對妻子和女兒的牽掛,帶我們走進了戰爭年代鮮活的場景,也為後人保留了一份反映敵後抗戰歷史的珍貴史料。

左權,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犧牲的職務最高的指揮員。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機關突圍轉移時,血灑十字嶺,時年37歲。

抗日戰爭爆發後,左權將軍為創建並鞏固華北抗日根據地,發展壯大人民抗日武裝,為八路軍的全面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他在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對敵前線,給母親和妻子寫去的一封封深情家書,讓我們體會到了烽火歲月中鴻雁傳書的家國情懷和鐵漢柔情,也感受到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革命事業當中,他的生命就會永生。

鐵骨錚錚:戴安瀾的「鐵漢印章」

這枚鐵漢印章的主人,也是一位錚錚鐵漢,他就是國民革命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

「鐵漢印章」收藏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長約3.3厘米,章切面為邊長1.6厘米的正方形,陽刻「鐵漢」二字,篆體,布局端莊,筆畫遒勁。是戴將軍在台兒庄戰役前後所刻,戴鐫刻此印,以激勵心智。「鐵漢」者,鐵打的漢子也,意指用鋼鐵般的意志和戰鬥力來抵抗日軍的侵略。戴安瀾將軍正是擁有「鐵漢精神」,才有了台兒庄戰役中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戰郭里庄,迫敵後撤的勝利,以及滇緬前線血灑疆場的壯舉。

他是近代以來中國軍人中「立功異域,揚大漢聲威」的第一人。美國政府向他頒授懋績勳章一枚,這是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1943年4月1日,在廣西全州隆重舉行戴安瀾的國葬儀式。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蔣介石、林森、張治中等國共兩黨軍政要人都送了輓詩、輓詞和輓聯。毛澤東題寫輓詩:「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印章不過一兩,鐵骨錚錚萬鈞!他用血肉之軀鑄就了堅不可摧的民族脊樑,他「揚威國外,藉伸正義」,一句「為民族戰死沙場,男兒之份也」激勵著後人,勵志成才,報效祖國,永不過時。

鐵血豪氣:王建堂父子的「死字旗」

這面珍藏在四川建川博物館的「死字旗」,是王建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憑著記憶複製的。

旗的正中寫著蒼勁有力的「死」字。「死」字的左右兩側寫著幾行小字:右邊,「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左邊,「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雖然只是一件複製品,但它依然在向人們講述著,中華民族所經歷的那段苦難與悲壯的歲月。

抗日戰爭時期,四川安縣曲山鎮的一位小學教員王建堂投筆從戎,串連組合起百十個具有同樣熱情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大家一致請纓殺敵,意志堅決。王建堂出征前,父親王者誠寄來一面旗幟,鼓勵兒子為國捐軀,奮勇殺敵。從軍後的王建堂,沒有讓父親失望,他先後參加了武漢會戰、常德會戰、長沙會戰等大小戰役數十次,由於作戰勇猛且指揮調度有方,先後兩次獲得戰區長官部授予的甲級勳章。

岳母刺字「精忠報國」,是中華文明史上的母教典範,作為一種精神符號,引領激勵著一代代年輕人奮發努力、報效國家。抗日戰爭時期,老父親授兒「死字旗」,送兒上戰場,更是傳遞了一種眾志成城,「捐軀赴國難,馬革裹屍還」的鐵血豪氣。

(選自《新湘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湘評論 的精彩文章:

TAG:新湘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