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景觀時代的景觀攝影

後景觀時代的景觀攝影

綿延不絕的樓宇和道路穿梭在山林之間

山水之城

用景觀攝影的方式來抒寫一座城市

提煉一座城市本有的精神

?重慶渝中區,即將拆遷的重慶十八梯舊城區與城市中的高樓大廈。

重慶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是中國直轄市,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的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重慶,這個地形獨特的山水人文之城 ,對於我這個從小在解放碑長大、吃著麻辣火鍋、爬坡上坎的「重慶崽兒」來說,有著一份獨特的感情;這裡有美麗的山城夜景、巍峨的跨江大橋、奇特的城市交通,還有讓老司機都能迷路的魔幻立交橋。重慶是一座山城,因為主要是山路,上下坡特別多,所以重慶也衍生出很多獨特的交通方式,這些交通也成為重慶的一道亮麗風景。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氣候,重慶還有很多別稱,比如因夏季酷熱而得名的「火爐」;因城市依山建築而得名的「山城」;而冬春時節的重慶雲輕霧重,又名「霧都」。

在地形特色和設計師智慧的共同作用下,重慶建築也成就了很多獨樹一幟、別具風格的景觀建築。重慶也因為越來越多的「網紅建築」火爆網路,為此,我也梳理了重慶獨特的地形地貌,用影像的形式將它們呈現,展現我心目中的人文重慶。

劉嵩 重慶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重慶華龍網攝影記者、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作品曾榮獲第58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二等獎、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第8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銀獎以及中國新聞攝影年賽、中國新聞攝影金鏡頭、重慶新聞獎等獎項。

?重慶南岸區融僑立交,這是一座全方位720°旋轉立交,遠看就好像一座三層轉盤,具有強烈3D立體視角效果。

?重慶南岸區,重慶是一座山城,市民行走在山路上。

?重慶軌道3號線唐家院子站旁,一部全長60米的露天自動大扶梯依山而建,方便市民出行。

?重慶北濱路,停在江邊的漁船,市民可以在船上吃魚和休閑。

?山水城市重慶獨特的立體交通,輕軌、汽車和船。

?重慶九濱路,每年5月份長江水位回落,江灘裸露,市民在休閑玩耍。

?重慶嘉陵江,市民在江灘上拍攝婚紗照。

?重慶朝天門,每年5月,長江上游水位回落,重慶段部分河道變窄,航道尺度變淺,通過浮橋連接陸地與船舶。

?重慶,透過居民樓的縫隙,可以看到江對岸的高樓。

?重慶巫山縣,市民在進行太極劍運動。

?重慶,通行在城市中的輕軌和汽車。

?重慶,透過居民樓的縫隙,可以看到江對岸的高樓。

後景觀時代的景觀攝影

◎葉明文

早在1975年,由策展人威廉·詹金斯在美國策劃的一個重要展覽《新地形學——經人類改變後的風景照片》,主要展示內容就是人力建造而產生的風景呈現,又稱之為社會風景。這次展覽的影響力深刻而長久,尤其是參展的貝歇夫婦和斯蒂芬·肖爾的作品,為世界各地的攝影師提供了新的觀察方向和表達模式,也是誕生景觀攝影這一說法的源頭。

關於風景的粗略劃分,可以分為兩種:自然造就的和人為造就的。在攝影中使用的觀景攝影概念,主要是指人為造就的景象,是人類為了居住、工作、交流、發展等需求,而引發的改變自然和全新建造的樣貌特徵。它為有別於自然風景,用景觀這個辭彙來描述。這類景觀,是每一個尋求發展的國家都會遇到的問題,所以,景觀攝影在時機上剛好能吻合時代變化的節拍,西方關於景觀攝影的社會觀察開始於上世紀70年代,在中國則是開始於本世紀初期,正好處在各自經濟發展的鼎盛時期。

景觀攝影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長度上,是中國新紀實的重要樣式,幾乎也是流行的風格,這種狀況一直發展到2015年達到高點。在這段時期,也是工業化建設、城市人口擴張、房地產、高速公路、高鐵等等發展最為迅猛的階段,導致土地資源大規模開發,對環境生態過度佔領,最終留下的影像烙印就是各式各樣的奇觀異景,包括遭到破壞的社會空間和自然空間。因此,攝影師對社會活動的痕迹進行反思和悲憫,形成以批判意識為主的景觀攝影。

隨著建設高潮的停歇,對生態平衡的內在需求越來越迫切,一股自我修復的力量正在社會上獲得普遍認同,畢竟人是需要平和寧靜的生活,而不是無限膨脹的慾望。社會景觀也隨之變化,你在無意間,會看見更多養眼的景色,景觀攝影中的批判性描述也將逐步淡出。景觀攝影未來有哪些更多可能性呢?

讓我們看看劉嵩的作品《山水之城》。

坐落在長江與嘉陵江的交匯處的重慶,四面環山,層疊而上,江水環繞,漣漪蕩漾。如果是純粹的風光景點,當然非常完美無瑕;如何在青山綠水中解決近三千萬人口的生活居住問題,無疑是一個挑戰。

劉嵩作品中關於山的景觀描述:所有高聳的建築幾乎全部依山而建,巧妙地利用山形、山勢,層層疊加,錯落有致,將辦公樓宇、居住區、輕軌、高架鑲嵌在山體形成的立體空間裡面,以上下為軸心線來布局道路和建築物,樓頂與樓底相連,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又能採光透氣,雄壯挺拔,渾厚穩定,矗立在山體之中,堪稱建築設計的典範。所以,劉嵩的照片準確地描述山水之城的第一特徵:因山得其固。

在重慶城區,長江和嘉陵江穿行而過,水滋養著重慶人,調節這裡的溫濕,也給整個城市帶來活力。從劉嵩的照片中我們看到:在水岸邊,人們駐足流連或小憩釋懷,可以在船上品味佳肴。淺水季節,大家在這裡享受陽光,盡情歡樂。水域上方架起空中索道,既可以通行又可以賞景,處處體現著對水的智慧妙用。他的這部分照片描述了山水之城的第二特徵:因水得其柔。

重慶的地形面貌,決定了大多數建築物都必須依山而建。建築物的密度對環境景觀有很大影響。劉嵩的景觀作品讓我們看到,綿延不絕的樓宇和道路穿梭在山林之間,一眼望去,綠色的可見度非常大,有很好的呼吸感,建築佔地和山林植被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甚至在山體的空隙處,劈出開闊的區域,供人們修身舞劍,體驗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劉嵩的照片也體現山水之城的第三特徵:因綠得其美。

山水之城,用景觀攝影的方式來抒寫一座城市,順應時代的變化,沒有以往景觀攝影中的尖銳批判,也沒有刻意偏向單純頌揚,而是保持攝影師的質樸,以平和的態度去記錄城市當下的面貌,著重提煉一座城市本有的精神:人為的建造與自然的融合。

因山得其固,因水得其柔,因綠得其美,是攝影師在山水之城看到的景觀,也為後景觀時代的景觀攝影,開闢了一個平和的觀察方式。未來,景觀攝影需要更多的開闊視野來認知我們的周遭。

編輯|盛璐婷

?人民攝影報新媒體中心

有何感想 可在下方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攝影 的精彩文章:

郝羿:時間在向前

TAG:人民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