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列傳」的行書鼻祖——劉德升

沒有「列傳」的行書鼻祖——劉德升

文丨余偉傑

1

沒有進入「列傳」的「行書鼻祖」

幾乎每個受過初等漢語言文字教育的人都會寫「行書」,鄉村俗話叫「連筆字」,即筆畫連接在一起卻能清晰辨認,看起來更流暢的字體。它是熟練書寫之後的必然趨勢和結果。

這種字體源於何時,誰發明的等問題隨之而來。

而《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等各朝代官修正史均沒有記載。因為這些史書都是用正規的官方文字書寫的,字體使用從甲骨文到金文到隸書到楷書。而行書從漢末出現後雖然沒有用於正史寫作,但是實用性卻迅速普及,到鍾繇胡昭,到晉朝王羲之王獻之兄弟,再到唐朝褚遂良柳公權諸公,行書成為藝術達到歷史最高峰,至今無人超越。

甚至在今天,行書成為中高等以上受教育者的個性化符號,有了「字如其人」的說法,而且個性化標記強烈,任何第二個人都無法模仿。以至於進一步成為刑事偵查學的必要手段,在處理合同糾紛民間經濟借貸關係等方面作用明顯。

那麼,行書是怎樣出現的,什麼時候出現的,是劉德升創造了行書嗎?

2

最早的文獻記載和推測

關於以上問題的回答最早見於晉朝衛恆《四體書勢》記載:「魏初有鍾、胡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升。」

南朝宋羊欣:「(鍾、胡)二子俱學於德升,而胡書肥,鍾書瘦。」

這些是西晉以後普遍流行的說法。鍾即鍾繇,胡即胡昭,二人均是由漢末入魏的書家,因此劉德升傳行書於鍾繇、胡昭二人是有可信的。

鍾繇(151—230)是誰?《三國志》記為長葛人,曹操的得力幹將,祖父是「潁川四長」之一的著名隱士鍾皓。曹操稱讚鍾繇的才幹可與蕭何比美。

胡昭(161年—250年)是誰?《三國志》記為潁川禹州人,三國時期隱士、書法家。胡昭善長隸書,與鍾繇、邯鄲淳、衛覬、韋誕齊名。有「鍾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說,世人並稱「鍾胡」。

在鍾繇、胡昭的傳記里找不到劉德升的名字。鍾繇官至太尉、太傅,為曹魏政權重臣。胡昭先後被袁紹、曹操徵召都拒絕了,直到晉朝89歲臨去世時,還被當朝要員舉薦,說胡昭「天真高潔,老而彌堅,——宜蒙征命,以勵風俗」。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233—297)是晉朝人。和鍾繇、胡昭的去世時間相連,應為祖父級別的時間差。而隱去鍾繇胡昭的行書學習於劉德升的可能 性只有一種,即為尊者諱。同時也隱含了劉德升身份的低下,既不在豪族貴門,也不在朝廷和地方官舉孝廉「九品中正制」的範圍內,連最小的政府官職都沒有擔任過。所以像寫字這樣日常的貴族和官員的基本功夫還要特別說明師出有名是劉德升就沒有必要了。而讓鍾繇或胡昭自己說行書是跟凡夫俗子劉德升學的更是沒面子的事兒。即使今天的大官明星也不願意承認某個鄉野村夫是自己寫字的老師。只是在後世有人專門研究漢字書寫的歷史時,才從全面的歷史記載和流傳中找到了劉德升的名字併流傳至今。

3

行書產生的基礎---紙和筆

造紙術發明以前,文字的載體曾經使用過1、龜甲、獸骨。2、鐘鼎、陶器;3、碑石、簡牘;4、絲綢、布帛。

書寫工具筆的演變經歷了「刀筆——軟筆——硬筆——機筆」幾個階段。

刀筆:往甲骨上刻字需要用刀,早期寫在竹木上面的字也是用刀刻的,只是因為竹

不易保存而今人無法看到原件了。碑石和摩崖刻字等所使用的鑿子都可以歸入刀筆工具之列;

軟筆:簡牘、布帛、紙張等材料一般都用毛筆;

硬筆:現在使用最多的是硬筆:鋼筆、鉛筆、圓珠筆、簽字筆;

機筆:鍵盤、滑鼠、筆輸入器等。

現在還有手指筆,在比任何紙張都神奇的觸摸屏幕上自由書寫。可能將來沒有筆了,靠語音輸入,還有幻想更大膽的做法是機器和大腦連接,靠想法輸入。

劉德升之前,據《東觀漢記》、《後漢書》和《博物志》記載是蔡倫發明了「蔡侯紙」。

蔡倫(?—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宦官。蔡倫兼任尚方令時,掌管「尚方」,這是一個主管皇宮製造業的機構,相當於皇宮用品生產總廠的廠長。「尚方寶劍」就是尚方製作的寶劍。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用樹皮、麻頭、舊布、廢漁網為原料製成柔軟堅韌,物美價廉的「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人類文化傳播和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紙神」。東漢以後1000多年時間裡,中國一直是世界上造紙技術最高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產紙國。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首次在西班牙開設造紙廠,1212年,羅馬征服西班牙後,造紙廠才在歐洲迅速發展起來。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

而軟筆的發明人無記載。但是應該和岩畫和竹簡的出現一樣古老悠久。

從戰國到魏晉時期,書寫材料主要是竹簡和絲帛,而以前主要是甲骨,鐘鼎,陶器,石器,竹木簡牘等,字體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行書,草書等階段,書寫載體和字體的進步改進是一致的。行書的出現是紙張普及的結果,更是社會急速變化,文化普及和國家效率提高的結果。

根據近幾十年的考古發現,東漢以前的西漢文景年間就有了紙。如1957年陝西灞橋古墓的土黃紙,世界聞名,稱為「灞橋紙」。新疆羅布淖爾廢墟出土的西漢黃龍元年漢宣帝時(前49年)的殘紙片,甘肅天水縣放馬灘西漢文景時期(前179—141)的墓葬中的地圖紙等。

所以有人推斷最少漢武帝時期就有了紙用於公文記載傳送。但是數量稀少,極為貴重,僅限於社會上層。書寫的主要載體仍以簡牘為主。

「蔡侯紙」出現後,東漢中期,紙在社會上的流通數量逐漸增多,人們的書寫以簡、帛和紙並用,到魏晉時期紙才取代竹簡和縑帛成為主要文字載體,為書寫技術豐富變化,切合時代和社會要求提供了物質基礎。

4

劉德升的職業和貢獻

我們知道,最早的雕版印刷出現在魏晉六朝時期,唐代初期傳入宮廷。雕版印刷術出現之前,所有文獻,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典籍都是用手工完成的。這種形式,唐代以前叫「寫本」,唐代以後叫「抄本」。但是有一點必須遵守,那就是文字的書寫規範要以政府頒布規定的字體為準。「倉頡造字」是官方行為,秦始皇「書同文」的法令更是官方行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首先規定的字體是「篆書」。又因為官獄多,奏事繁,文山會海情況嚴重,文字趨向簡約,即隸書(《說文解字》《四體書勢》)。按照今人的考證和看法,草書比行書出現要早,廣義說,有文字就有草書,狹義說,西漢初年有了草書。東漢末年,出現了一位「草聖」叫張芝,三國時魏人韋誕稱讚「超前絕後,獨步無雙」。到唐代,張旭也稱為「草聖」。好多詩人包括杜甫十分羨慕,還作詩稱讚。

這樣看來,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東漢末年,紙張流行,石經頒布,有草書,有隸書,沒有印刷術,社會動蕩,事務繁多急躁,軍閥割據一方,戰爭此起彼伏,不僅公文公務,而且民間抄本量大。這樣,介於草書和隸書之間,既有規範清晰準確,又書寫快速靈便輕盈的行書應運而生。

有人說劉德升是隱士,又有人說劉德升是抄書匠,只有在無數次的書寫實踐中才能把握漢字的核心價值,即準確和美的雙重標準。這也是如鍾繇、胡昭在使用行書過程中推崇的最重要的方面。鍾繇是官員,胡昭是隱士,即代表正統的漢末曹魏政權的官方和民間都公開推崇普及行書,充分說明了行書的普遍價值。

王羲之的行書舉世無雙。唐宋皇帝如唐太宗、唐高宗、宋太宗、宋英宗等對行書的愛好更是讓行書盛行不衰,名家輩出。以至於今天幾乎所有漢語言文字工作者的職業字體、個性字體無一例外都從初學階段的楷書過度完成於行書。有些大人物或明星們專門設計個性化簽名,具有高度美感和藝術價值,行書在這裡成為和身份地位互相匹配的品牌。還有醫生們的處方,也常被輿論詫異,不知道是草書還是行書。但是,這既是漢字的勝利,又是行書的勝利,更是漢文化的勝利。僅僅留下名字的劉德升無愧於兩千年書寫的歷史。

5

向被歷史堙沒的偉大創新者致敬

對於我們每天書寫的漢字,我們不知道誰最初發明了筆,我們不知道誰最初發明了紙,我們不知道誰最初發明了字。要麼是傳說中的「倉頡」,要麼是只有名字的「劉德升」,要麼對筆的發明一無所知。我們不知道他們的身世,不知道他們發明的具體過程,更有如筷子,紡織,陶器,弓箭,船,青銅鑄造等等等等,我們生產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我們知道發明者的有幾個呢?在沒有專利權的漫長歷史中,有多少發明家默默無聞,貢獻巨大!

發明的最初規律是經驗性,偶然性和地域性。尤其在古代,新事物的發明創造大多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有時很難說是哪個人的功勞。同時由於物質條件限制,古代發明家的個人成果相對較少,被記入史冊的機緣就相對較少。近代以來發明創造向組織化、規模化,技術化,專業化轉變。但是小發明小創造依然層出不窮,悄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同時為發明的投資者開發者流通者帶去利益和社會繁榮。比如拉鏈(拉鎖)在1851年由美國人愛麗斯·豪年首次發明後,1893年(一說1883年)美國工程師賈德森研製改進後獲得了專利,至今傳遍全球。現在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了拉鏈的位置,被譽為近代全球方便生活的十大發明之一。

向被歷史淹沒的發明家致敬!向留下光輝名字的發明家致敬!向一切歷史的創造者創新者致敬!(余偉傑)

主要參考書目:

1、《發明簡史》,博言編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9月版。

2、《漢字史話》,郭小武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1月版。

3、《印刷史話》,羅仲輝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1月版。

4、《簡明科學技術史話》,申漳著,中國青年出版社,1981年7月版。

5、《中華科技五千年》,華覺明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6、《東漢的豪族》,楊聯陞著,商務印書館,2011年12月版。

編輯丨孫 帥

轉載請註明來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禹州市三都文化 的精彩文章:

「開明士紳」劉向明

TAG:禹州市三都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