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馬原:錢生錢是賺錢者的王道,錢還是錢嗎?

馬原:錢生錢是賺錢者的王道,錢還是錢嗎?

天空

 菲常傳奇

王菲 

00:00/00:00

馬原(1953年-),生於遼寧錦州,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中國先鋒派作家。馬原作為中國當代「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在當代文學史中佔有重要地位,代表作品有《岡底斯的誘惑》、《虛構》、《上下都很平坦》、《糾纏》等。其獨創的「以形式為內容」的「敘述圈套」,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影響。代表作《岡底斯的誘惑》《虛構》《上下都很平坦》《糾纏》等。

常識的悲哀

最近三十幾年,「金錢」二字在報刊標題中的出現頻率非常高,這多源於一句口號:時間就是金錢。

那麼,金錢對於人來說究竟有何意義呢?

有錢首先意味著你可以不再為生計發愁。你去工作,你的勞動和付出換取的是生計問題的解決。金錢在這一點上等同於生計。

但是通過工作中的勞動和付出,有時候你能獲得比維持生計所需要的更多的錢,這部分錢便不再承擔生計功能,變成儲蓄或者積累財富的工具。所以金錢又不完全等同於生計,它似乎更像是人們現在常說的物質財富——它可以變身為不動產(房子、土地),變身為投資(金融、古董、專利)等。

金錢走到這裡已經偏離了初始的解決生計問題的路徑,變身為創造更多財富的工具。準確地說,就是理財的工具。前些年有一句廣告語既睿智又打動人心: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由此,金錢成了工具,理財的工具。

人們理財為的是使財富保值,甚至增值。這裡說的理財絕不是指儲蓄,而儲蓄是典型的財富積累手段:這個月結餘100元,儲蓄;下個月結餘120元,儲蓄。今天說的理財,是指有輸贏風險的理財遊戲。買股票和其他證券是遊戲,買家庭第二套住房是遊戲,收集古董文物或稀缺物是遊戲,抵押專利版權也是遊戲。在這些遊戲中,金錢是遊戲的工具,又是遊戲的目標。

常識中金錢等同於物質財富的觀念,在這裡出現了斷裂。我們如此辛苦地賺錢,居然是在玩遊戲。金錢居然成了玩具,遊戲的目標卻又是金錢本身!

金錢的蠱惑

不要小看遊戲,遊戲其實是人實現溫飽之後的基本生存之必需;沒有遊戲,人就不能稱之為人。如果不假思索,我們會以為遊戲只屬於孩子,或者玩具只屬於孩子。其實不然。

孩子的人生因遊戲和玩具被賦予具體的意義。一個滾動的花色球,可以讓一個嬰兒玩上好幾天。而一個金融產品(股票證券之類),可以讓一個成人玩上幾十年。

孩子和成人對遊戲的態度有不同:孩子只關心遊戲對象的變化,而成人在遊戲中有著明確的功利心。

因此無論什麼都可以成為孩子的玩具,只要它具備新鮮感。新鮮感和變化是孩子玩遊戲的基本前提,滿足這兩點,孩子的遊戲就永遠不會停下來。

在多數情形下,成人則完全相反。我不否認成人也有如孩子一般純玩樂的時候,但那是偶爾才有。成人遊戲的常態是要有輸贏,而且每個加入遊戲的人都是為了贏去玩的。同理,理財遊戲就意在贏錢。

以錢去贏錢,在多數人眼裡是大聰明。相比之下,儲蓄則顯得過時,既老套又笨拙,而且效率奇低。

以我的老母親為例,她是有單位的人,16歲工作,84歲去世,凡68年辛苦勤勉、節衣縮食,儲蓄總額僅30餘萬元,其中還包括先她去世的老父親的份額。這種財富累積的速度在今人眼裡無異於蝸牛爬行,今天恐怕很少有人會用儲蓄的方式打理自己生計之外的所有金錢。

毋庸諱言,我們今天擁有的錢比父親母親那個年代要多很多,也比那時候更容易賺。但我一直沒有理財的意識,一輩子做會計的老母親為這個不止一次地斥責我,而且不止一次將我工資卡上的錢變成定期存單。對老人家而言,比活期儲蓄更好的財富累積方式是存定期。

而我則愛買房子。我不是為理財,僅僅是因為喜歡房子,喜歡更大更好的房子。我對待剩餘金錢的方略是把它們換成房子,而且每次考慮的都是自住而非投資。眾所周知,最近二十幾年裡中國的房價一直在漲,我賣掉的3套住房給我帶來了不菲的收益。不為投資理財買的房,還是取得了很好的投資理財收益。不消說,這個收益比定期儲蓄的利息高得多,高出10倍也不止,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是也。

金錢的遊戲在這裡完成了一次實在的蠱惑。我猜正是由於誘惑力如此之巨,理財遊戲才促成今天中國很多成人的瘋狂——房產、股票、基金、債券、股份,這5種遊戲裹挾了中國半數以上的家庭。

金錢在此已經完全變身為玩具,這個玩具的終極目的又是金錢自己。玩具自己成為遊戲的終極目的,這是金錢獨有的特質。其他任何玩具都只是玩具而已,玩過即棄。

從此處深究,原來金錢是這樣一個怪物,它是有生命的,是活物,它自身有裂變的能力,甚至有呈幾何級數裂變的超能力。錢可以生錢,可以形成循環,甚至可以無限循環。著名的諾貝爾獎基金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每年扣除運營成本連同獎金之後,它的總額還是在增長。用老百姓的話說,錢越花越多。

股份是另一個例子。最近20年,作為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因其持有的微軟的股份,儘管捐出了700多億美元給以自己和妻子名字命名的基金會,他的財富總量仍然居世界首位。比爾·蓋茨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金錢遊戲玩家。

金錢遊戲令那些將金錢玩弄於股掌的富豪發明了另一個遊戲,時稱「資本運營」。當今商業世界的另幾位高人都是這類遊戲的行家裡手,巴菲特、索羅斯,中國也有一個叫賈躍亭。他們玩上一次動輒百億,會把那些緊捂著錢袋的謹慎投資者的下巴嚇掉。

這些大玩家開創了另一種金錢遊戲——鬥富。其推波助瀾者為《福布斯》雜誌,每年推出各色財富、地位排行榜,包括國家、企業、個人。富人們鬥富,上10億的老百姓看熱鬧,是為年度固定的喜劇節目。有一個聰明的外國人給自己起了個中國名字——胡潤,在中國玩起了福布斯遊戲——胡潤財富排行榜。胡潤自己則成了中國的外國財閥。

錢還是錢嗎

我老媽眼裡的錢,就是實實在在的生計。她最後的那筆儲蓄,用她自己的話說,叫「過河錢」。她怕自己老了維繫生命所需的巨大花銷讓兒女受累,她不想拖累兒女。她一生節儉,買菜、買水果總挑最便宜的。她的箱子里積攢著各種破布頭。她老年時罹患各種沉痼,卻決不肯買任何一種不能報銷的藥物。我總說她把錢看得太重。她說:「我就是想給你備些錢,讓你在我不能動的時候把這些錢花在我身上……」在我老媽心裡,錢就是錢,錢唯一的功能是解決生計問題。

在生計不再是主要問題的今天,許多普通人將金錢首先視為心理保障,其次會揣著有限的剩餘金錢謹慎地加入遊戲行列。

而稍顯富裕的階層相對不那麼謹慎,他們在金錢的風浪中應付裕如,該謹慎時謹慎,該冒險時冒一點風險,對風險有相應的承受能力。他們是金錢遊戲的主力玩家,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中產階層」。他們人數眾多,財富規模龐大。由於他們的加入,金錢遊戲才成為世界化的遊戲,才給了富人操縱金錢遊戲的機會。

是的,金錢遊戲歷來由富人操縱。用錢去賺錢,有大錢才能賺大錢,這一點已經是所有加入金錢遊戲的人的共識。或許這樣說更為貼切,那些真正有錢的人,他們在這場遊戲中不會輸,也不可能輸,除非他們智商有問題。

當然了,也有賺大錢者破產的個案,那多半是由於貪婪。貪婪不在今天的探討範圍。

錢生錢是賺錢者的王道。一個賺了大錢的人,身後總有一個很大的富豪群落,也總有數量巨大的追隨者。我的一個本家就是最好的例證,中國幾乎沒人不知道他,他吸引了絕大多數國人的眼球。

在這裡弱弱地問他一句:錢還是錢嗎?

來源《讀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羊羊 的精彩文章:

陳敬容:力的前奏

TAG:詩羊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