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官婉兒:她是游龍戲鳳的女詩人,她曾經權傾天下

上官婉兒:她是游龍戲鳳的女詩人,她曾經權傾天下

關注後回復「晚安」,送你一句晚安心語

一起去看山川湖海,去看日月星辰

GIF

歌曲/長安憶 來源/網路

導讀:她,權傾天下,她,光艷奪目,她,游龍戲鳳,她將天下多才多情的男子網路於帳下,她將掌心的嫵媚璀璨成了大唐文華。她在巔峰上行雲流水,傲視天下風起雲湧。

上官婉兒

她是游龍戲鳳的女詩人,她曾經權傾天下

編輯慕新陽文 江曉英(紫翹)

01

都說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位賢惠的女子,這是毋容置疑的。那麼,換作一位成功女子的身後,該會有怎麼一番境遇呢?是有一位優秀男子的默默支持,還是有一個高門庭一路護航?但凡成功的女子,都會走過一條布滿荊棘的不平凡之路,在一次次灼傷、撫平、隱忍中涅磐重生,最終成就輝煌!

這樣的女子,這樣的金鳳,看天下,道古今,有奇才,傾世間,銘豐碑者可謂鳳毛麟角。唐代「無冕女宰相」上官婉兒或是其中一位。

儘管後人對她的一生褒貶不一,但是,縱觀歷史雲河,多少人能在談笑間游龍戲鳳,多少人能在揮毫潑墨間主宰沉浮,多少人能讓才子學士們真實地臣服、摩頂呢。

有多少風起雲湧在她的淡定智慧中從容收官,雖然,她的人生收梢並不是那麼得完美,可她留給歷史的,留與後人的,是無盡的想像和發自內心的欽佩。她權傾一時,為皇帝出謀劃策,在朝上舞文弄墨,遊刃有餘在後宮和朝堂之間。

說起上官婉兒的成長和成就,先得提到權勢高位的上官儀。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因在唐朝宮廷政變中站錯「隊伍」,上官儀一家被走上神壇的一代女皇武則天誅殺,滿門抄斬。上官家滅時,上官婉兒卻出生了,這是一場生死離別的慘痛場景,那時,婉兒正在母親鄭氏的襁褓中。

母女倆被發落到掖庭中一生為奴。命運非常捉弄人。

這條路既是坎坷波折之路,同時,也成為了上官婉兒擺脫命運的「捷徑」。上帝為她關上一扇窗,卻又為他敞開了一道門。這是冥冥之中地註定嗎?

據傳,上官婉兒出生時,母親鄭氏夢見了一位手持一秤的巨人,道:「持此稱量天下士」,鄭氏醒來喜出望外,想必一定會得一男孩,能秤天下士非男子不可,哪想竟是一姑娘,不由啞然一笑,這夢不足為信吧。當然,鄭氏也希望此夢能成真,時常被這好夢縈繞著,想是不是上天派來的神靈頒布的詔命呢?於是輕笑問懷中小小的婉兒:「汝能秤量天下士么?」

婉兒立即呀呀呀的應和著,鄭氏一樂呵,輕輕地親吻懷中的小女。母女倆便在這深宮中洗鍊著春去冬來的慘淡日子。

說起上官婉兒,多數人後來都知道她鐵腕權利,能左右朝中事情,有輔佐君主的宰輔之風,與祖父上官儀相比,她有過之無不及的精幹才能。可以想像到,這樣的婉兒該是如何手段的人物啊!

本是掖庭長大、身為奴僕的她,要有多少機緣和刻苦才能修成這萬古成名的機警才智,才讓她在高高的廟堂上立於不破不敗之地。在掖庭中,母親鄭氏一直陪伴著她,疼愛她,保護她,伺機為她尋找一個未來和歸宿。

也許在當時的境遇下,對於生於大門大戶,嫁於高大門庭的鄭氏來說,將心血傾於女兒的教育中,她還是可以做到的。母親為孩子裝上了一對美麗的翅膀,最終是否能翱翔於天,這靠個人造化了,對於上官婉兒,就是這樣的情形。

功夫不負有心人,鄭氏的教育,單從學識、才情、行品的成就上來說,不得不說這是中國式教育的典範例子,她在艱苦、凄寒、冷漠的桎梏重重中,能將上官婉兒培養成女皇武則天也一見傾心愛上的才女,是多麼的不可思議。

面對武則天的當堂命題,上官婉兒從容命筆道來,字字錦色,文思斐然,令武皇大悅,當即拍板赦免其奴才身份,並讓上官婉兒陪伴左右,掌管皇帝詔告,一時殊榮無限。

人說,地域到天堂,只是一線間,看上官婉兒的成長,確也如此。

上官婉兒的奇遇和經歷,實際上是一種「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苦練結果,人生從來沒有那麼多捷徑可走,想要春暖花開,畢竟接受春夏秋冬的載載洗禮。

婉兒常伴君王,面對朝臣,她深知官海沉浮,玄機四伏,走錯一步,說錯一句,都可能成為被「砍頭」的藉口。因此,她很懂帝王心,能知帝王意,辦好帝王事。能周旋於眾多的朝廷大臣之間。

也能巧妙地協調好皇子皇孫和後宮嬪妃等的人事關係。

這些本事讓上官婉兒在各種應對遊刃有餘,很得武則天地寵愛和信任。

02

人說「久走夜路會撞鬼」,上官婉兒也不例外。因為性子的直率和心思的坦白,有一次她忤逆了武則天說的事情,觸動了帝王的容忍底線,為此,處與黥面是最輕的刑法,以作警示他人之效。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這樣的模樣怎麼出去見人呢?

於是,婉兒發揮自己的創意,巧慧地這枚印記刺成紅梅似的花朵,並剪下一撮秀髮掩之。

在飄逸的劉海下,梅朵隱隱約約地甚是妖嬈而嫵媚。不想,這樣的不得已為之,反而引領了唐朝時尚新潮流,長安城外的女子競相模仿,紅梅妝成為了大唐的一個標誌。現如今的女子,也喜歡在額前綴一縷清新的劉海,想來,這個裝扮的始祖便是上官婉兒吧。

在政治上手腕厲害的「巾幗宰相」,在詩文上其實也是好手。

她道:

葉下洞庭秋,思君萬里餘。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帳久離居。

這首《彩書怨》,是上官婉兒留存詩作中最優秀的一首。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她寫給被廢的太子李賢的。李賢是上官婉兒的初戀,也有人說上官婉兒本來是李賢的陪讀侍女。這對少年少女,一個青春,一個嬌美,時時相處,日日相依,產生情愫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他們一個是人之龍,一個是龍中鳳,本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他們不問前塵,不說過往,也不道紛爭,璧人相對,必有心心相印的一段美好。但是,最終身不由己啊,他們都有自己的堅守和使命,宮廷中,愛情終歸是一件奢侈品。武皇帝讓上官婉兒親筆一封詔書,結束了李賢的生命。這件事對於上官婉兒來說,是何等哀傷和悲痛!

詩中溢滿了上官婉兒深深的思念之情,秋日情懷,最易傷感,物景的清冷烘托,讓內心越發凄寒。

「冷」「虛」,這是秋天風來了的徐徐感覺,有種失落的薄涼。

秋的境況,一物一關情,曲引知音,書與情人,一個「貪」字,詳盡心中難耐,急切地張望、守候,待到夢想成真,滿紙是訴說著分離時的不舍。這裡一個「惟」字非常出彩,渲染的傷別離,令人產生空等候的遺憾。上官婉兒詩多為應制詩,這樣的抒懷有感而發極少,《彩書怨》當是精品。明末竟陵派詩人鍾惺在《名媛詩歸》卷九贊道:

「能得如此一氣清老,便不必奇思佳句矣,此唐人所以力追聲格之妙也。既無此高渾,卻復鏟削精彩,難乎其為詩矣!」

上官婉兒的才華,她的風采,可能從僅留存的32首詩歌中不能窺探出全貌,但是,從上官婉兒對唐詩發展作出的貢獻來感知,即可全面了解到這位「秤量天下士」的女子,她在文學上的分量。在當時的詩壇中,婉兒足以讓天下文士為她傾心。

這不是虛擬的鏡花水月,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事實,一筆濃墨重彩。她勸說李顯設立修文館,廣召當朝詞學大臣、學士,大力開展文化活動,組織文化交流,引領文化潮流。她以朝廷的名義,大場面主持風雅的詩會,詩會的參與者,上至中宗李顯,皇后韋氏,公主長寧、安樂,下至朝臣,或名士詩人等,在詩會上不乏爭論、交流之風,他們修文造句,人人唱詠,時有唱酬,這樣熱鬧的場面實乃當朝一景。

附庸詩會的皇帝、皇后、公主,多由上官婉兒捉筆操刀,她一人代勞了,在座者其實均知曉,卻一樣極力追捧。才子都想有一個機會展示自我,拔高自己的形象,通過詩文得到上層的青睞,謀得夢寐以求的職位,這算是最捷徑的仕途路子了。

所以,個個氣勢高昂,人人一決高下。

而婉兒作為皇帝欽點的品評裁決者,她簪花字體圈中的人兒,除了重金褒獎外,必定前途無可限量。

於是,一時間掀起了重文賦詩的熱潮,熱愛詩歌的文人學士越來越多,文風越來越多樣。

03

上官婉兒舉辦的詩會大多是應制詩,有時,這些盛況空前的詩會會從皇宮後院中,移到婉兒的別院里。別院是她傾力打造的小築。其間築石引泉,雕鏤畫棟,構築美妙。

在這樣美妙的環境中,上官婉兒與眾多的才子才俊,與諸多的高官名士一起唱酬歌詠,好不愜意。中書侍郎、大詩人崔湜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通過與上官婉兒甚至是韋皇后的詩歌唱酬,展示了才情,贏得了青睞,取得政治信任,從而順理成章地達到了仕途訴求。聽聞詩歌才能可以助推仕途前景,朝廷內外於是颳起一陣旋風,人人爭作詩,個個展才能,他們都想在婉兒面前露一手,以博取關注和眼球。

當然,朝廷選拔任用人才,哪會這麼簡單。

不過,在同等條件下,因為詩才而被任用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因為「無冕宰輔」上官婉兒喜歡詩歌。但是,她擅自亂用權力的情況應該是有限的,如果長期擅權,遲早會引起皇帝的不滿,勢必為自己惹來麻煩。

據史書記載,正因上官婉兒能清醒、正確地給武皇帝提出各種建議,二十幾年的侍奉中,武則天一直信任有加,將婉兒作了自己的一面明鏡。可想而知,在武皇帝的手下能侍奉這麼久,一定也是步步驚心呢!

釋子談經處,軒臣刻字留。

故台遺老識,殘簡聖皇求。

駐蹕懷千古,開襟望九州。

四山緣塞合,二水夾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獻酬。

太平詞藻盛,長願紀鴻休。

上官婉兒的《駕幸三會寺應制》,辭藻清麗,文風清爽,精妙雅緻。

謝無量說:

「婉兒承其祖,與諸學士爭務華藻,沈、宋應制之作多經婉兒評定,當時以此相慕,遂成風俗,故律詩之成,上官祖孫功尤多也。」

趙昌平又道:

「上官體之精微處由掌中宗一朝文衡的婉兒而積極得到發展。沈宋之屬後來居上,經張說、張九齡而影響於王灣、盧象以至王維一脈,更下開大曆詩風。這一系直到晚唐都是唐詩發展史上的雅體。」

千秋功過,武皇帝留下無字碑任人揮書定論。而與武皇帝並肩戰鬥的女首相上官婉兒,唐人張說道:

「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

「獨使溫柔之教,漸於生人,風雅之聲,流於來葉。非夫玄黃毓粹,貞明助思,眾妙扶識,群靈挾志,誕異人之資,授興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

從唐代到今天,不知有多少評論,多少書籍,多少電視演繹著上官婉兒的故事,但真正懂她的人有多少呢?

又有多少人如她一般的智慧、才情、本事,放眼歷史風雲,天下幾人同!

她是獨一無二的詩人婉兒,政壇上神話了的婉兒。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翹書桌 的精彩文章:

我走在異鄉,直到遇見了她

TAG:紫翹書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