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哈樂群的狂歡》:夢中的狂歡與天真

《哈樂群的狂歡》:夢中的狂歡與天真

作品名稱:哈樂群的狂歡

作者:諾安 米羅

類別:布面油彩

創作年代:1924年—1925年

現藏於美國紐約水牛城歐布萊 諾克畫廊

「哈樂群」是義大利喜劇中即興式表演中的固定角色,在畫面的左半部,米羅將它變成一把可愛的吉他,它長出了四肢,宛如鬍鬚的右手拿著一條常常的黑鞭子,鞭子的尾部變成了一隻怪物,在空中飛舞著,吉他的上方長出了白色的脖子,如天鵝般優美,畫家還在它的脖子上為它戴上了「領結」,而這領結的形狀又十分像一隻小蝙蝠,此時似乎正在煽動它的翅膀。哈樂群的頭是一個圓形的怪物,它的臉紅紫各半,眼睛和鬍鬚的形狀表現出一種喜劇般的幽默神情,但又隱隱地給人一種愁苦和悲愴的感覺。

米羅

喜劇演員給人帶來歡樂,但這背後又有誰了解他們的真實感受呢?也許他快樂,也許他並不快樂,他的笑可能是強顏歡笑,也可能是苦笑,所有搞笑的扮相與滑稽的動作無非是借娛樂自己而博取別人的笑,而別人的笑聲中又大多是嘲諷與不屑。

這是一份可笑的職業,也是一份歡樂的職業,是一份卑微的職業,也是一份高尚的職業。

也許只有內心依然保留著童心的畫家才能真正明白喜劇演員的悲哀,表面的笑容與歡樂承載著的是內心深處的悲哀與落寞,當熱鬧與繁華褪去,散場之後只剩下孤獨與失落,米羅將這一切都表現在了他的這幅超現實主義作品《哈樂群的狂歡》中。

義大利的喜劇演員

華托的《義大利喜劇演員》似乎與米羅的這幅畫有著共同的主題,溫暖而華麗的色調烘托出富有貴族氣息的朦朧詩意,但畫中的人物卻透露出一絲不協調的意味,歡樂中隱藏著憂鬱,浮華中透露出失落,有一種獨特的韻味。通過眼睛可望見人物的內心,畫中的喜劇演員雖被眾人簇擁,卻顯得並不快樂,反而顯得迷惘與哀傷。

我想華托也與米羅一樣,看出了喜劇演員背後的憂傷與苦楚,他與同時代畫家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超越了浮華造作的洛可可藝術的貴族趣味,展現了更深層次的人性探索。

在哈樂群之外,畫面的其他地方布滿了各種奇異的「怪物」,在畫家充滿童心的夢境中,這些與其說是「怪物」,不如說是「精靈」,各式各樣的精靈在歡快的舞蹈、跳躍、旋轉和狂歡,它們就像小孩子眼中的一個個毛絨玩具,只不過在畫家筆下被賦予了生命。

米羅以豐富而充沛的想像力幻想了一幅兒童眼中的世界,或者說兒童夢中的世界,這也是他的夢中仙境,一切是那麼新奇和怪異,卻一點也不覺得恐怖,所有的精靈都在歡迎著我們走進他們狂歡的世界,畫面中彎彎曲曲的線條和繽紛的色彩就像一個個音符在躍動,演奏著一曲狂歡交響樂。

以兒童般的純真的眼光看這幅畫,我們看到了精靈們的自由自在和狂歡舞動,也體恤著喜劇演員的愁苦和悲哀,我們應該保留著內心的這份純真與愛,真誠的與人分享快樂,在畫面中,哈樂群的旁邊有一個小精靈立在方塊盒子上,好像在觸碰哈樂群的另一隻手,似乎在給它以安慰,我想那是畫家在用一顆純真的心靈去撫慰哈樂群心中的傷痕,給它以愛和溫暖。

在西方美術史上,米羅與超現實主義繪畫藝術運動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但他從未將自己徹底獻身於這個運動之中,由於他性格的內向和不善社交,於是沉湎於自己夢幻色彩的藝術天地之中,他的作品充滿著稚拙的形體和色彩,因此被稱為「將兒童藝術、原始藝術和民間藝術融為一體的繪畫大師」,畫面上只有簡單的幾種顏色,卻構成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夢幻世界,一個從未受到任何污染的世界。

參考文獻:《超越世界現代與後現代藝術代表作品賞評》劉淳 申冠群 著

PS:

朋友間最好的狀態,也許就是惺惺惜惺惺吧。

讀書越多,會越發覺得自己無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鏈克文明小記第一天開服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