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3 何故示現法藏-法藏出家五劫思維

2.3 何故示現法藏-法藏出家五劫思維

點擊綠色喇叭收聽

佛悅讀配

第十八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二章 第三節

何故示現法藏

佛意幽深

然何故又示現法藏菩薩,

重新為眾生髮願修行?

佛意幽深,凡愚叵測,試述四義。

意思就是說:固然「酬願度生,現在西方」,可是如果以方便法身示現在西方也可以,為什麼要再度示現為一位國王之身,然後再經過五劫的時間發四十八大願,再經過兆載永劫的時間積植菩薩無量德行?為什麼要經過那麼樣繁瑣、冗長的過程呢?

「佛意幽深」:佛的境界是非常幽玄、非常深奧的。

「凡愚叵測」:「叵」是不可能。也就是說,佛的境界不是凡夫能夠思惟、能夠了解的。

《無量壽經》說:

如來智慧海,深廣無涯底;

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

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的悲願,阿彌陀佛的智慧,深度跟廣度是沒有一個底、沒有一個邊的,也就是盡虛空、遍法界,大宇宙有多大,阿彌陀佛的誓願之海就有多深、多廣、多大,這個不是羅漢、菩薩所能夠思惟得來,是只有佛跟佛才能夠了解的。在《無量壽經》裡面,釋迦牟尼就形容說:

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未能盡。

意思就是說,以釋迦牟尼佛這樣的成佛之身,要來述說形容無量壽佛的光明威神,夜以繼日、相續不斷地來讚歎、來宣說,以一劫的時間,也不能說盡、讚歎盡阿彌陀佛的威神光明(這個「劫」, 是多長的時間呢?等一下我們會解釋到)。連佛都這樣了,何況是我們凡夫呢?

試述四義

底下這四點,是我個人的見解,我想對阿彌陀佛的闡揚,應該是會有幫助的。

一,為啟眾生信心。

二,為顯超世大願。

三,為成諸佛之王。

四,為使諸佛稱揚。

一、為啟眾生信心

第一,為啟眾生信心。

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本來已經成佛,為什麼又要示現法藏菩薩,在世自在王佛之前,發下四十八大願,又要經過兆載永劫來積植無量德行呢?為什麼要這樣?第一就是為了啟發十方眾生的信心,為了消除十方眾生的疑慮。

法藏出家

《無量壽經》如是言:

超發無上殊勝之願。

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凈之行。

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法藏菩薩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他在還沒有出家、成為法藏菩薩之前,是一個國王,他的出家、發願修行的經過,在《無量壽經》卷上都有介紹。概略地說,這位國王很有智慧,很有愛心,又很果敢,精進勇猛。他遇到一位佛,叫做世自在王佛,聽了世自在王佛說法之後,由於他很有智慧,又很果敢,就曉得,即使當國王為百姓服務,總不如出家修行、傳播佛法、救度十方眾生來得尊貴有價值,因此他捨棄了他的王位,捨棄了他的皇后、妃子,捨棄了他的財、名,因為既然是出家人,就不蓄錢財,不用華貴的衣飾,而且是所謂的「一缽三衣」,當然這是形容出家人舍離五欲,心中純凈安寧,生活簡單樸實。從國王到一位如同乞丐的比丘,那真的是天差地別,他能夠放得下,難捨能舍,難行能行,正顯示他的智慧與果敢。

法藏第一

《莊嚴經》讚歎法藏比丘而言:

有一苾芻,名曰作法。信解第一,明記第一,

修行第一,精進第一,智慧第一,大乘第一。

《無量壽經》另外一種譯本《莊嚴經》,裡面就形容法藏菩薩「信解第一」,法藏菩薩對於世自在王佛所說的法能夠相信,能夠了解,在當時是屬於第一的;而且「明記第一」,也就是記性也是第一的,既是「一聞千悟」,而且一聞就永遠不會忘記,同時「修行第一、精進第一、智慧第一、大乘第一……」什麼都是第一的。

十地菩薩

法藏菩薩在為我們眾生髮這四十八願的時候,是在什麼果位所發的呢?曇鸞大師《往生論注》說是「聖種性」,聖種性是八地菩薩到十地菩薩之間的階位。可知那時候的法藏菩薩已是大菩薩。

五劫思惟

法藏菩薩聽聞了世自在王佛的說法,發心出家,而且起了大悲憫心,為了救度十方眾生,發下四十八大願。

那麼,這四十八大願是從哪裡來的呢?一方面是他的師父世自在王佛,將這個大宇宙之中,二百一十億的佛國土,顯現給法藏菩薩參考選擇,法藏菩薩一方面依據這二百一十億的佛國土作為參考,選擇其中善的、微細的、殊勝高妙的;捨去垢的、粗劣的、低質的,又加上他個人的願在裡面,這樣足足經過五劫的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專念彌陀佛 的精彩文章:

共修學法緊跟師父,小微道場帶給我無比的法喜

TAG:專念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