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海戰:1月19日,中國海軍永不忘記!
馬上要到春節了,這是一個關於團圓的節日。
替換高清大圖
軍媒刊文紀念西沙海戰18烈士:甲午之後 海軍首勝
每當這個節日即將來臨的時候,神州大地的炎黃子孫們無論身在何處,都會覺得溫暖。因為在人們心中,春節就等同於「團圓」。
春運期間,全國各地的火車站、客運站、機場滿是匆匆歸家的人群,在這場跨越大半個中國的「大遷徙」中,「回家」成了散落在天涯海角的人們不約而同的約定。
而家中,母親一定早早切好了香腸、臘肉、做好了一桌子年夜飯;父親一定早早貼好了春聯、福字;爺爺奶奶雖然年紀大了,卻也一定挪動著蹣跚地腳步走到窗邊,想看看一年不歸家的遊子回來了沒有,老人張望著,收音機里還不停循環播放著那首百聽不厭的《常回家看看》……
這些伸手可得的幸福,平凡而又溫暖,瑣碎卻又醉人。
浩瀚南海,碧波萬頃。大洋深處,執著堅守。因為責任,歸期難許。這份常人能輕易嘗受的甜蜜相聚,在戍守祖國西沙海島的駐島官兵身上,卻成了一份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如陣陣波濤般衝擊心靈,撥動心弦。
今天,
是中國海戰史上
無法忘記的一天。
44年前,
1974年1月19日
西沙海戰,
這是甲午戰爭後
中國海軍對外作戰第一次完勝。
替換高清大圖
替換高清大圖
(圖片來源:軍報記者微博)
海戰中,
馮松柏、周錫通等18名官兵壯烈犧牲。
那一刻,距離除夕只有3天,
18名海軍官兵永遠留在了西沙,
平均年齡僅24歲。
戰力懸殊的對決
南北越簽訂了停戰協議後,南越政府趁著陸戰局勢的穩定,積極展開在南海搶佔戰略要點的活動。
1974年1月15日、16日,南越當局派出「李常傑」號和「陳慶瑜」號軍艦侵入我西沙永樂群島海域,向甘泉島開炮,打死打傷中國漁民和民兵多人,相繼佔領了金銀島、甘泉島。
19日9點04分,敵艦先開火了,緊接著,南越的四艘艦艇突然開始向外圍撤離,和中國軍艦的距離越來越遠,展開了攻擊隊形,想利用大口徑炮射得遠的優勢攻擊我軍,我軍指揮部立即發出戰鬥警報,通令各艦艇佔領陣位,準備戰鬥。
可是雙方實力相差懸殊,美軍退出越戰泥潭後,將部分重武器留給了南越當局,入侵我國西沙永樂群島的艦艇就是美製裝備,總噸位不及敵人一艘艦艇大,似乎不堪一擊。(雙方軍艦總噸位比:1760噸 VS 6000噸)
(西沙海戰雙方參戰艦艇)
慘烈!「海上拼刺刀」
當天,我國承擔補充給養任務的掃雷艦389艦,不意成為戰鬥的生力軍。
當時,敵人10號艦從背面向389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燃起大火的389艦艇已是傷痕纍纍,艦身嚴重傾斜,戰士傷亡在不斷增加,肖德萬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開足馬力撞上敵艦,389艦要作最後一搏。
(389艦艦長肖德萬)
「轟隆」一聲巨響,兩艦撞上了,此時我389艦輕重火力全開,機槍、衝鋒槍、手榴彈朝敵艦傾瀉,戰士們用上了一切能殺敵的武器,敵人的重武器沒有了用武之地。
他們萬萬沒想到,海戰竟然有這種不要命的打法,在中國海軍的戰史上被譽為「海上拼刺刀」,後來389嚴重受損退出戰場,我軍271、274將敵4號、5號艦重創逃跑後,趕過來將敵10號艦合圍擊沉。
(損毀嚴重被迫搶灘的389艦)
就這樣,中國海軍在裝備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採取靈活的戰術,擊沉南越軍艦1艘,擊傷3艘,斃、傷敵數百人,創造了以小艦打大艦的成功戰例。
在這場海戰中,
我海軍也付出沉重代價——
18名官兵英勇犧牲,
67名參戰人員受傷,
389號掃雷艦、
274號獵潛艇損傷嚴重。
替換高清大圖
(資料圖:參加西沙海戰的274號獵潛艇在亞龍灣)
倖存的戰友後來這樣回憶當年的慘烈戰況:
楊寶和(389艦裝彈手):
敵人打的第一發炮彈,就落在我們中甲板了,當時我們就犧牲了一位湖南兵叫周友芳,他1968年的兵,已經宣布退伍了,由於接到作戰任務,他主動申請跟著軍艦來了,和他幾乎同時犧牲的還有負責搬彈藥的楊松林。
梁荘(389艦水雷兵):
羅華勝是我們報務班長,戰鬥一開始,一發炮彈就把他腸子打出來了,他也沒包紮,堅持要到報房發報。結果報房也著火了,我們用太平斧把門砸開後,看見他在地上弓著了,蜷得很小……
1月19日上午,廣州西沙海戰主題公園,8名兩鬢花白的老人莊嚴肅立,向戰友的塑像敬上軍禮。
替換高清大圖
1.19念我們的英雄!
TAG:世界政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