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 年過去了,開源如承諾那樣改變了世界嗎?

20 年過去了,開源如承諾那樣改變了世界嗎?

儘管現在開源主宰了企業平台,但大多數代碼仍然是封閉的和專有的。

開源運動到現在已經進行了20周年,從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開始,到現在,開源已經被無數企業所接納,包括NASA、谷歌、百度等政企部門都在支持開源項目。

1985年,崇尚自由分享的開源運動代表人物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看到軟體越來越商業化帶來的弊端,發表了著名的GNU宣言,開啟了開源運動。而在那時開源是什麼大家還不了解,純粹封閉的軟體應用系統更無法容下開源軟體這個不一樣的理念。

為此,微軟前CEO還與開源軟體有過一場惡鬥。但從在來看,微軟正在不斷擁抱開源,與Linux合作,納德拉還打出「Microsoft love Linux」的口號。

開源好像在全世界收到了更廣泛的關注,但開源促進會名譽董事、前 Canonical 首席運營官 Matt Asay卻直言:過去20年開源並沒有改變世界。他在文章中說道:「即使開源現在主導著企業平台,但大多數代碼仍然是封閉的和專有的。」

開源已經贏得了基礎架構,而不是軟體

早在1999年,Eric Raymond就指出,95%的軟體是為使用而編寫的,而非銷售,因此軟體應該是開源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如今幾乎所有的代碼仍然還是閉源的。

正如紅帽首席執行官Jim Whitehurst在2008年紅帽峰會上指出的那樣,正式提出了「開源」這個術語的十年之後,並沒有為企業軟體帶來多大的改變,且譴責了企業軟體的浪費。

今天寫的絕大多數軟體都是在企業中編寫的,而不是轉售。而絕大多數從來沒有被實際使用過。IT軟體開發中的浪費是非同尋常的..

一些觀察員看到了更多的進展。根據歐洲委員會Flossmetrics在2009年的研究,35%的代碼是用於出售的,而不是開源。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狀態下的得出的數據。

正如Cloudera的共同創始人Mike Olson在2013年所說的那樣,開源已經成為企業基礎架構的主導:

在企業基礎架構中出現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如果您正在操作數據中心,那麼幾乎可以肯定你使用的是開源操作系統當然,Olson是正確的:許多企業基礎架構的創新越來越受到開源許可的許可的約束。

所以,即使我們的應用程序是閉源,或者絕大多數代碼都會被束縛在專有許可中,我們的平台也會越來越開源,同時越來越依賴於開源代碼。

那既然如此,為何我覺得沒有更開放呢?正如ARM公司的John Mark Walker所說,「現在所有的重大創新都是在開源平台上進行的」,然而依然還有很多人在造輪子。

企業不願意在開源投入費用

許多企業不願意將軟體開源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需要投入其中的太多,而實際的投資回報率太低,似乎沒有合適的理由,能讓這些企業看到開源帶來的利益。而開源的價值,不親自走上這條路,是無法看到的。但作為企業,看不到利益,就不願意投身其中。這一現象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現在,由於谷歌,Facebook,亞馬遜和其他互聯網巨頭們紛紛投入開源,展示了開源帶來的價值,使得情況有所好轉。

雖然像 State Farm 和 Chevron 不太可能參與其中,但我們還是看到了當年表示不願意投身開源的 Bloomberg 和 Capital One 後來也加入了開源的陣營。

雖然開源並沒有如當年承諾的那樣改變世界,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開源」提出的 20 年時間裡,不斷給軟體行業注入了新的想法和活力,推進了軟體的創新,這就是開源的最大勝利。我們似乎有理由相信,最好和最具創新性的軟體是開源的。

文章中還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We"re now comfortable with the idea that software can, and maybe should, be open source without the world ending. The actual opening of that source, however, is something to tackle in the next 20 years.

在接下來的20年里,我們一定可以看到開源社區的參與程度不斷提高。這就是開源花費20年的時間帶給我們的,這同樣也是未來20年的一個更好的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源中國 的精彩文章:

超全的 Linux 機器的滲透測試命令備忘表

TAG:開源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