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聯網醫療:倖存者的春天

互聯網醫療:倖存者的春天

宜嘉醫療

「宜嘉醫療」(微信號:xinyijia_tech),聚焦醫學大健康產業,彙集行業最有價值信息,播報行業動態、解讀醫改新政、跟蹤創新項目、分享成功案例,闡述專家見解。聚焦、專註,與時俱進,方可把握醫療行業風雲動象。

對互聯網醫療而言,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一道分水嶺,也如涅槃重生。

經歷2014年資本推動下的行業大爆發,2015年政策、技術、資本與市場多方驅動帶來的野蠻生長和燒錢大戰,到2016年下半年,由於深陷盈利困境,單純的「連接醫生與患者」難以解決醫療行業痛點,眾多互聯網醫療企業陷入裁員甚至倒閉風波,整個行業進入寒冬。

公開報道顯示,2017年僅註銷的移動醫療公司就達1000餘家,截至目前,還在真正運營的「倖存者」已不足50家。而前兩年鼎盛時期,國內移動醫療公司一度擴張到5000家。

隨著大批玩家的退出,線上流量資源的瓜分基本結束,互聯網醫療局限於信息提供、用戶挂號、輕問診的時代成為過去,行業亟待突圍。

2017年3月,在一片唱衰聲中,17家互聯網醫院集中落地銀川。以好大夫在線、微醫集團為代表的互聯網醫療平台,開始以互聯網醫院為入口,嘗試深入包括在線診療、輔助診斷、處方藥品、醫保支付等醫療核心環節,探索診療服務在線化的可能,意在打造一個包括醫療、藥品、保險在內的自循環體系。

與此同時,以春雨醫生、健康160為代表的一批平台,選擇賦能醫院,幫助實體醫院實現除面診和檢查環節以外的院內全業務流程互聯網化,也由此打通線下線上,從中求得生存盈利之道。

而以醫聯、企鵝醫生為代表的後來者則另闢蹊徑,不僅以線下診所為基地掀起共享醫療風潮,還在互聯網醫療久無進展的商業險領域殺出重圍。

最讓行業頭疼的盈利困境也在破局。海量的用戶、醫生資源,大量的資本投入,已打造出多個行業獨角獸、「准獨角獸」,互聯網醫療正在跳出燒錢的死循環,甚至迎來了上市關口。

「經過漫長的培育期,2018年互聯網醫療可能迎來第一個收穫期。」春雨醫生CEO張琨說。

衝出天花板

「哪裡有痛點,哪裡就有創新和迎難而上。」春雨醫生CMO、合伙人萬靜波說。

但在「互聯網+」試圖改變的傳統行業中,醫療可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不論是互聯網醫療最早期的一站式醫療信息平台,還是隨後的挂號諮詢、輕問診、醫患互動、健康管理平台,雖然大幅提升了就醫效率和體驗,但對於看病難、看病貴和提升醫療質量等核心痛點而言,發揮的作用卻非常有限,醫療資源不均衡的現狀也未見明顯改善。

萬靜波認為,現階段互聯網醫療,只「互聯網」了醫生的時間,卻難以撬動檢驗檢查設備、院內信息化系統、處方流轉和藥品採購配送等環節,使得行業發展仍局限於健康諮詢和OTC藥物的配送,「互聯網醫療的內涵和外延亟待提升。」

擺在互聯網醫療企業面前的現實問題是,單純的信息聚合、挂號諮詢、輕問診等服務流程改造的需求,已難以支撐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

如何完善診療環節,在破解行業痛點的同時,探索出可持續的商業化模式,成為互聯網醫療企業打破天花板的必答題。

「應該回歸醫療發展的主要矛盾中去尋找答案。」好大夫在線創始人王航認為,目前醫療行業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對高端稀缺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在快速增長,解決之道要麼增加供給,要麼提高效率。

好大夫在線選擇了第二條路徑,以盤活閑置醫療資源為宗旨,從挂號加號分診轉診向互聯網醫院轉型。2016年底,好大夫在線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正式開業,定位以線上服務和遠程服務為主,通過「派單」形式把患者的檢查檢驗、問診、開藥等需求分配給醫療機構,由醫生將電子處方轉成線下處方,患者在當地醫院開藥、檢查,並以付費等激勵機制,開發醫生群體的碎片時間。

「只有通過互聯網醫院才能進入醫療核心,必須做診療,拿到處方權,連接藥品和保險兩端。」王航說。

記者在好大夫在線APP發現,平台所提供的「在線看病」服務,包括了在線問診、診斷、開藥、開檢查單等多個項目。在醫生界面,不少醫生都開通了圖文/電話諮詢、預約挂號、私人醫生、遠程門診等。

好大夫在線提供的數據顯示,僅2017年前10個月,該平台上的醫生為社會貢獻了166萬小時的業餘碎片時間。「166萬小時,以每位醫生工作8小時來計算,568位醫生工作365天,相當於建了一所三甲醫院,固定資產至少10億以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腎內科副主任周福德說。

對此,王航還不夠滿意。基於國家大力推行的分級診療制度,他認為,互聯網醫療發展的下一個機會點在於連接上下級醫生的協作。據了解,好大夫在線今年將聚焦基層,把專家碎片時間和業餘時間,分流給基層醫生,幫助基層提升診療能力,讓患者安心留在基層。具體目標是,一方面,至少5萬名上級醫療機構專家開通遠程專家門診服務,另一方面,提升向下輸送專家服務的運營能力,爭取覆蓋全國80%的縣。

微醫集團也通過互聯網醫院、醫聯體建設與優質醫療資源實現深度捆綁,與好大夫在線不同的是,微醫還著手建立全科診所等自有醫療服務體系。

春雨醫生則提出「賦能醫院」的戰略,將春雨多年積累的在線醫療運營和產品技術服務能力,輸出到實體醫院,幫助醫院來做「互聯網+」,擴大服務半徑,改善服務流程,利用互聯網改善用戶的整個就醫體驗。去年9月,春雨醫生聯手燕達醫院打造了首個雲醫院。

「互聯網在三甲醫院內部做流程改造,只能做效率提升的工作,依然不能解決核心問題。」醫聯、企鵝醫生創始人兼CEO王仕銳認為,整個醫療資源重新分配,更是供給側改革的問題,需要從增加供給出發。

由此,醫聯、企鵝醫生選擇開設專註個人和家庭健康管理服務的全科診所,彌補目前國內醫療體系在預防、康復等醫療前後端資源供給的缺失。

共享醫療風潮

隨著醫療服務的深入,線上流量的積累,互聯網醫療企業試圖打穿整個行業,形成線上問診、線下看病的閉環。而診所被視為完成互聯網與傳統醫療體系閉環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微醫集團、杏仁醫生、丁香園、春雨醫生等紛紛開設線下診所,或聯手線下實體打造雲醫院、雲診所,尋找流量變現途徑。但自建或合作線下診所,一直面臨資產過重、醫療服務質量難控的爭議。

去年,在雨後春筍般湧現的線下診所、雲診所之上,興起了共享醫療風潮。

醫生多點執業的開放,是共享醫療開始的契機。追溯起來,2014年名醫主刀推出的移動預約手術平台,2016年上線的薄荷牙醫將閑置口腔診室與多點執業醫生對接,以及張強醫生集團、冬雷腦科醫生集團等所做的以體制外醫生為核心的醫生集團,都是共享醫療激活醫療潛在勢能的前期嘗試。

平安好醫生、丁香園從基層診所的管理困境出發,提供管理軟體共享。去年7月,平安萬家醫療上線基於SaaS系統的「雲診所」,丁香園也宣布有償開放丁香診所的管理系統「丁香雲管家」。

醫聯與騰訊合開的企鵝診所則通過硬體、軟體兩方面的共享將共享醫療的內涵進一步延伸。

王仕銳表示,企鵝診所定位是為新中產消費群體做健康管理,可提供上門服務、商保直付和海外醫療服務等。採取doctor-work(醫生聯合辦公)的形式,在企鵝診所內,90%的醫生為兼職多點執業,只有10%的醫生為診所內的全職醫生。

據了解,目前,成都、深圳和北京診所已經完全建成並將投入運營,服務範圍覆蓋內科、外科、口腔、康復醫學、心理諮詢、皮膚科、體檢等常見科室。

「規劃是5年開1000家。2018年計劃在五個省開100家診所,地址已經選好。」王仕銳說,企鵝診所要做的是平台連接的工作,只有規模達到,成本才能降,商保、醫院、患者等各方才會過來合作。

王仕銳表示,自建診所只是第一步,相當於「打樣」,未來會通過打造診所聯盟快速複製企鵝醫生模式。根據他的設想,將通過自主研發的診所管理系統「醫掌柜」,去連接國內其他優質診所。企鵝醫生還會與其他診所共享醫療資源、數據資源、客戶、服務標準服務包、全科醫生培訓計劃、供應鏈等,在真正建立診所行業標準的基礎上,最終實現診所共享。

這些還不夠。對共享醫療的未來場景,王仕銳想得更遠。

「能不能把診所的能量再拆散出去?將醫療服務打散,把診所內能夠自主完成的檢驗檢測項目拿出來。」王仕銳舉例說,像尿常規、早孕檢測、排卵檢測等都可以做成像共享單車甚至自動售貨機一樣的醫療服務模塊,投放進寫字樓、社區、商場、公共衛生間。

據了解,醫聯目前已在公共場所投放了20台尿檢設備,每天有將近50人使用,能做尿常規11-14項檢測,用戶可通過圖像識別自動獲取報告。

「類似的還有其他體液、體溫、基因檢測設備等,我們可以把它打造成大家每周都做的項目。」王仕銳說。

破解盈利難題

面對規模化盈利難的困擾,找到付費方,是互聯網醫療行業持續發展必須破解的問題。

做互聯網醫院是增加收入的一大嘗試。

以好大夫在線為代表,不少互聯網醫療企業寄望通過互聯網醫院牌照,將業務切入醫療核心,加大營收。

據了解,目前,好大夫在線的主要盈利來源有三方面:醫生診金分成,流轉到藥店開放平台的藥費分成以及第三方醫療機構的導流費或檢查、手術等費用分成。其中,醫生診金分成是大頭。

在好大夫在線官網上,記者看到,網上問診主要分為電話諮詢和圖文諮詢。據了解,電話諮詢均價在100元/次,圖文諮詢均價不到50元。診金的分成比例,則是平台與醫生共同商定的結果。

「我們會評估醫生的服務質量,給出指導價和區間段,由醫生進行自主浮動以達到供需平衡。」王航說,如果醫生定價過高,沒有患者預約,平台會採取自動下調機制。

例如,電話諮詢費方面,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某主任醫師是600元/次,中山大學腫瘤醫院放療科某主任醫師則需要150元/次,患者付費後可獲得最長15分鐘的電話諮詢問診服務;圖文諮詢費相對要低,比如,上海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的某主任醫師定價200元,安徽省立醫院神經外科某副主任醫師定價80元,患者付費就可在7天內不限次與醫生交流,結束時醫生需給出明確用藥、就診、康復等方法。

春雨醫生也以醫生諮詢費分成為主要收入來源。除了好大夫在線的圖文諮詢和電話諮詢,春雨醫生還提供私人醫生和院後指導服務。例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的兒科某主任醫師,私人醫生服務定價500元/周。不過,平台上大部分醫生只開通了電話諮詢服務。

萬靜波介紹,除諮詢費分成外,春雨醫生還通過葯企數字營銷、與保險公司合作開發健康管理產品等渠道獲得收入。

微醫平台上,同樣提供付費圖文諮詢和電話諮詢服務。微醫首席戰略官陳弘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微醫的科技服務及醫療服務平台都有營收,前者包括為醫院建醫聯體等系統、向家庭銷售智能健康終端等;後者包括線上問診、線上諮詢及與葯企、保險公司合作等。

好大夫在線在付費問診業務方面最為成熟。記者注意到,在平常工作日的下午,線上出診的大夫超過17000位,23分鐘內開具了5張處方建議,1小時內開出了2張手術預約單。而其他幾家平台開通服務的醫生數量、服務流程完善度則遠遠不及。

但對於問診費分成的商業模式,有人不認同。

「讓患者買單是個誤區。」王仕銳說,一方面,線上問診動輒幾百的定價遠高於現有公立醫院的挂號費、醫事服務費,大眾難以接受,做大規模很難;另一方面,線上平台獲取患者也需要成本,目前平均約200元一位。

為此,依賴平台43萬執業醫師,醫聯選擇了讓醫療機構、葯企和保險買單的商業模式。王仕銳介紹,醫療機構方面,民營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發出需求,醫聯為其匹配醫生資源,讓醫生多點執業,平台直接跟醫療機構分成,目前每個月有上萬台手術、四五萬例診療;葯企方面,主要為其藥品提供學術推廣、代理等全平台解決方案,目前已經與吉利德達成合作,幫助其一款新葯快速進入中國市場。

丁香園也圍繞醫生開展主要業務,例如為醫生提供科研和招聘服務,為葯企提供學術交流平台,做藥品宣傳,通過網路營銷變現。

平安好醫生則背靠平安集團,利用現有醫療健康服務資源,採取保險+健康管理模式,依靠賣保險產品、定製保險產品獲得營收。

而對於何時盈利這一問題,各家也都給出了回應。

「線上服務越好,成本越低,使用越方便,患者越來用,再通過付費對醫生形成良性激勵,這個業務就轉起來了。」王航說。

「如果將互聯網醫療行業分為四個階段——場景階段、流量階段、做大營收階段和獲取利潤階段,平安好醫生仍處在流量獲取階段。」平安好醫生的董事長兼CEO王濤表示,目前重點還在提高醫療健康的服務體驗上,收入不是業務的重點。

「我們現在已經有底氣去探討商業化變現,希望2018年能看到成績單,收入做到20億。」王仕銳說。

微醫集團則明確提出了盈利預期。陳弘哲表示,公司將在未來3個月內實現收支平衡,並略微盈利。

「未來一兩年之內,我們將看到一批互聯網醫療公司上市。」動脈網創始人李大韜說。

危險的傾向

醫療服務的本質,決定了在互聯網醫療領域,藥品解決方案和診療服務兩者缺一不可。這讓一些醫藥電商平台看到了商機。

2016年以來,多家從醫藥電商起家的企業,紛紛以自建或合作的方式進軍互聯網醫院,打開線上診療服務。

例如,九州通(17.940, -0.08, -0.44%)旗下的好藥師大藥房承接好大夫在線的電子處方藥品配送;1葯網母公司崗嶺集團與貴州省共同建立西南互聯網醫院;健客網則與廣州一家全科社區醫院展開合作,探索互聯網醫院模式,承接處方外流;阿里健康與武漢市中心醫院共同打造互聯網醫院,用戶通過天貓醫藥館的網路醫院入口,可挂號就診,獲得電子處方後,在天貓醫藥館下單藥品並實現配送。

動作最快、步子最大的還是七樂康,目前已分別在廣州、銀川兩地自建互聯網醫院,以慢病患者的院後隨診、複診、遠程會診和轉診為核心,在醫患完成線下首診的基礎上,開展線上診療工作。

醫藥電商平台進軍互聯網醫院,電商負責藥品供給配送,互聯網醫院提供醫療服務,看似一站式解決了看病買葯的問題。

但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該模式可能會導致一種危險的傾向,即為醫生提供線上「藥品回扣」,將「以葯養醫」從實體醫院轉移到互聯網醫院。

「對於賣葯的搞互聯網醫療,一定要斬斷回扣利益鏈。」王航說,要通過機制和規則來解決,比如杜絕開藥積分、禁止開藥和醫生收入掛鉤等。

王仕銳則建議,在用藥規範標準、監管細則尚未到位之前,至少絕對不能放開在線開處方葯。

閉環待圓

「中國互聯網醫療的明天,跟國內醫療體制改革的力度和成效密切相關。」萬靜波說。

在健康160CEO羅寧政看來,由於限制,當前線上問診、線下看病還難以形成真正的閉環,互聯網醫療在醫、葯、保險三大塊也未完全打通。

對於政策層面的訴求,多位受訪人士都提到,需要主管部門進一步出台相關舉措保證醫生多點執業的切實落地。

王仕銳表示,目前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遇到很多困難,比如省際之間醫生流動尚不盡暢通,不少地方要求獲得首診單位同意。

除了醫生多點執業的落地,王航認為,還應儘快推進醫療影像等第三方檢驗機構納入社會醫療資源體系,並加以重組,實現影像資料互認、信息共通。

微醫集團聯合創始人張曉春也建議,伴隨醫生多點執業的放開,應賦予醫生更大的自由,比如在患者授權後,醫生能夠對患者基本病歷、影像資料隨時查閱。

在線醫保遲遲沒有打通,也是一大障礙。張曉春表示,目前全國僅貴州和四川打通了在線醫保,希望能儘快打通醫保跨地區支付,實現基本醫療保險的異地支付和互聯互通。

作為互聯網醫院的積極助推方,在完善互聯網醫療閉環方面,銀川市的做法不無啟示。據了解,去年3月10日,銀川市出台三份文件,將互聯網醫院列入醫保定點機構,電子處方與醫保系統下藥店全面接入,互聯網醫院的執業醫師考評與職稱評定掛鉤。在銀川,市民在互聯網醫院的圖文問診、電話問診、疾病諮詢、遠程會診、購葯等就醫行為,都可以和實體醫院看病一樣使用醫保。

此外,多位業內人士提出,要儘快完善互聯網醫療的行業標準、管理制度和法律規範。

「互聯網醫療作為新生事物,在傳統醫療衛生管理體系中,沒有完全對應的法律法規。」張曉春說,以互聯網醫院為例,目前是按照線下區域性實體醫院的管理要求和方式對其進行管理,地點設置、資質審批、醫療規範、技術要求等方面的相關規定明顯滯後,限制了互聯網醫院的發展速度和業務範圍,拖慢了創新步伐。

羅寧政表示,有關部門應儘快完善線上問診的規範標準、服務責任,同時要對線上醫療數據的所有、存儲、使用及安全等方面給予明確規範和指導。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明日17時 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慈醫 的精彩文章:

董事長郭學乾:給迪富欣宜嘉的新年寄語

TAG:天下慈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