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蜂群襲來——我們擔心的恐怖襲擊終於出現

蜂群襲來——我們擔心的恐怖襲擊終於出現

原標題:蜂群襲來——我們擔心的恐怖襲擊終於出現


來源:解放軍報客戶端 作者:王登科


我們要關注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將要延伸出的未來。


據俄羅斯國防部消息,1月6日凌晨俄駐敘利亞赫邁米姆空軍基地和塔爾圖斯港補給站遭到突然襲擊,而襲擊對象則是載有爆炸物的13架無人機。根據俄軍方公布的作戰細節,其中6架襲擊者被俄軍無線電技術部隊成功控制,剩餘7架則被俄軍「鎧甲-S1」防空導彈系統擊落。


俄羅斯總統普京對外宣稱,「俄方已經掌握是誰對俄駐敘軍事設施發動襲擊,不過現階段不會公開點名,這表明有外部勢力在試圖破壞俄、土、伊三國就在敘設立「衝突降級區」達成的協議。」


普京講話表明此次襲擊帶有濃厚的政治意義,但是今天我們要把它抽象為一個純粹的軍事襲擊來探討。

剝去此次襲擊的政治外衣,打開的是無人機恐襲的潘多拉魔盒。


此次襲擊,是恐怖分子歷史上首次使用GPS技術、在50公里外發動的規模無人機襲擊,屬於「蜂群戰術」的簡陋首秀。「蜂群戰術」是無人機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影響未來戰爭制勝機理的顛覆性技術之一,此次襲擊雖然集群較低,但卻代表了低成本無人機集群化作戰的趨勢。



根據俄軍方公布的照片來看,雖然每架參與襲擊的無人機均攜帶有10枚由炮彈改裝的重400克的小型炸彈,並具備基本的軍事打擊能力,但是其主體僅由塑料材料製成,其性能參數、構造結構、氣動布局都僅為航模水平,屬於廉價的「消費級無人機」。


廉價、高效、安全和遠程操縱,這是此次襲擊的最醒目的標籤。該無人機的優勢包括:技術簡單、造價低廉、體積較小、安全係數高,其在防空作戰中屬於「低慢小目標」,其飛行高度通常在1000米以下,飛行速度小於200千米/時,雷達反射截面積小於2平方米。由於其高度低、體積小,加之複雜的低空環境和地物遮擋等原因,很難被大多數雷達和探測設備發現,必須使用專門的高精度探測雷達,即使發現了也不容易進行有效的管控。


一旦恐怖分子發現該種恐怖襲擊的「低成本」和「高回報」,這種恐怖襲擊方式將迅速代替「獨狼式」恐怖襲擊,像瘟疫一樣在世界範圍蔓延開來。


此類「消費級級」航模無人機技術要求低,可在公共市場大批購獲,並且改裝簡單,恐怖分子可以大規模進行列裝,防禦成本遠高於襲擊成本。


面對此次無人機襲擊,俄羅斯軍方採用了「直接火力摧毀和電磁干擾」雙管齊下的方式,顯示出俄軍方強大的反無人機作戰能力。但是無論是上述兩種方式的那一種,都需要健全並且昂貴的軍事基礎設施作為支撐,才能從容應對此種襲擊。


一旦恐怖分子將大型民用生活設施作為無人機恐怖襲擊的對象,包括政府機構、發電站、自來水廠、通信樞紐等,地方保衛力量面對此種恐怖襲擊將束手無策,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此種恐怖襲擊。

為此,俄國家近衛軍副指揮梅利科夫表示,俄國家近衛軍或將組建反無人機特種部隊,於核電站等國家重要場所周圍部署對抗無人機的專用武器設施。


在後續的調查中,俄方宣稱實施襲擊的無人機雖然簡陋,但在無線電定位、導航和投彈等方面卻映射出高科技的影子。俄總參謀部無人機使用體系建設與發展局局長諾維科夫稱,「這些無人機上安裝的無線電電子設備,實現了預編程自主飛行和彈藥投放的功能,其控制軟體導入坐標的精確度也超出公眾獲知的數據範圍」。因此俄軍方認為,這些無人機執行任務涉及的衛星導航、遠程遙控、定點投送等技術只可能來源於少數發達國家,而且無人機主要控制裝置的組裝以及炸彈投放系統程序的設置都需要專業人員提前完成,敘境內的恐怖分子只有在獲得發達國家技術和人員支持的情況下才可能發動這次襲擊。


面對俄羅斯的公開指責,五角大樓發言人、美海軍陸戰隊少校阿德里安·蘭金-加洛韋卻反駁說,「恐怖分子使用的無人機技術以及設備在公開市場上很容易獲取」。


從雙方充滿火藥味的互懟對話中,我們無法判定哪一方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必須強調,無論任何政治集團妄圖實現任何政治意圖,都不應當支持抑或縱容此種恐怖襲擊的發生,這將助推無人機恐怖襲擊在世界範圍內的蔓延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開訓當天,防空營「捉」住了無人機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