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最像你的名畫:病毒式火遍美國的應用究竟是什麼?
特朗普長得像南瓜?谷歌應用的新功能說了些「不能說的秘密」。
這兩天美國的社交媒體上自拍照和藝術肖像的對比照,成了社交達人們玩瘋了的新遊戲。他們不僅曬出自拍與世界名畫進行匹配,甚至還有人拿「網路紅人」特朗普開涮,最後竟驚人匹配到了一個大南瓜。雖然這看似荒誕的結果是網友惡搞的結果,但這款應用功能的風靡程度,的確就像不少美國媒體形容的,簡直比病毒還快。
「網紅」文藝APP
上個月11號,谷歌旗下的藝術文化應用Arts&Culture更新了自拍照與藝術作品肖像匹配的功能。雖然目前這款功能只在美國的部分區域開放測試,但全球各地「好玩之徒」的熱情早就無法阻擋。
在國外的視頻網站上,不少人曬出了異地使用這款應用新功能的方法,谷歌商店中更是看得到各種語言要求全面開放的呼聲。
根據知名應用數據服務商Appanie的數據,在本周,這款軟體不僅相繼成為APP Store和Google Play美國區的雙料榜首,更在全球多個地區取得下載量第一的好成績。一款發布兩年多的小眾應用,瞬間成了全球玩家的社交寵兒。
Arts&Culture是谷歌2015年推出的一款應用。主打對全球藝術作品,做最深入與細緻的介紹。在過去幾年間它陸續收錄了囊括美國、義大利、日本、中國等70多個國家的1500多個博物館、畫廊與文化機構的收藏內容。
從美國的歷史與文化,到法國的宮廷與時尚,再到東亞文明的獨特風情,各式各樣的藝術品被連接在這個系統當中。同時軟體還提供了豐富的藝術史資料文本、高清晰度的掃圖片掃描和應用VR技術實現的虛擬博物館之旅等等功能,可以說得上是藝術類APP的集大成者了。
人臉識別:讓自拍照變成藝術品
這次的最新更新,谷歌則拿出了自己在深度學習領域的看家本領——圖像識別。通過上傳的自拍照,系統會自動通過圖像分析抓取每個人的特徵,通過與藝術品數據的匹配,為用戶輸出結果。
谷歌的圖像識別技術一直位於業界領先水平。在2014年的ImageNet視覺識別挑戰中,隸屬於GoogLeNet團隊刷新了「分類和偵測」記錄,將精度比前一年的記錄提升了兩倍,打敗了多家學術機構與企業,一舉奪得冠軍。
而在去年十二月,谷歌的科學家更是發布消息表示,他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訓練方式,教會機器自動辨別哪些圖片更加符合人類審美標準。他們將這種人工智慧評估圖像質量的行為命名為「神經圖像評估」(NIMA),大大加速人工智慧圖像識別美化技術的普及。
目前谷歌已經將其用於圖像識別的深度學習技術,植入了開源的Tensorflow框架共開發者使用。今日還發布了,用於定製化機器學習模型CloudAutoML,這些基礎性的應用開發服務,進一步的降低了圖像識別技術應用化的技術門檻。
雖然在國內,我們暫時沒有辦法使用Arts&Culture的自拍匹配功能。但其實類似的技術應用早已經十分成熟。不管是以圖搜圖的工具化,還是不少婚戀網站推出的所謂「臉緣速配」,他們的核心技術都是圖像識別。
目前,百度也已經在其百度雲服務的平台上,已經推出了人臉識別的服務介面。在安防監控、簽到門禁等等諸多個應用場景都已經投入了使用。人臉識別的技術已經基本邁入了商業應用時代。
技術推動社交:拯救冷門小眾應用
人臉識別技術在商業場景下的應用很廣泛,但在娛樂領域的應用卻不是很多。谷歌這次的新嘗試,用人臉識別的技術,給了每個人在藝術品中發現自己的機會。雖然,匹配的結果不一定準確,但在某種程度上給每個嘗試的人與藝術品建立了一種共生的關係。
而當這種關係被分享到社交平台上時,使得原本距離生活相對遙遠的藝術品,也就變得新鮮有趣,甚至還有點搞笑。這樣簡單直接的對比刺激,天生在社交媒體上就有這「病毒式傳播」的基因潛力。
再加上名畫與藝術品天然的吸引力和傳播性,放上社交網路再合適不過,從這個角度講,曾經朋友圈刷屏的自閉症兒童畫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憑藉著社交平台上持續不下的熱度,谷歌又一次將一個冷門的應用打造成「網紅」。這款應用的火爆,不僅僅來源於玩法上的新鮮感,更重要的是讓人們看到了,技術讓社交平台的娛樂化有了更多可能性。
作者 | 孫逸軒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