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被論文支配的恐懼嗎?來看看德國學生是如何寫論文的
學
術寫作在大學日常中無處不在。不只外國學生有這方面的困難。藉助不同寫作目的和篇章類型的研討課檔案,可以提高學術寫作能力。
科學寫作可以訓練。 | 照片 (剪輯): SolisImages - Fotolia.com
學術寫作是完成撰寫學期論文、記錄講座課筆記、摘錄/總結次級文獻等學習任務的重要舉措。除了用於整理所學(專業)知識,學術寫作也是獲取知識的手段,通向各學科的佳徑。因此,它是一種核心能力,貫穿於整個社會教育階段,在中學預備學術的寫作活動中萌芽,經過大學持續汲取知識的不同寫作層面,直到碩士論文進一步提升與研究相關的寫作。
科學領域具有通用和跨語言的特性,如應用專業術語體現出的專業性,同時,科學也受到特定文化的影響,會讓國際學生與學術交流產生誤解,甚至帶來對所謂科學性的迥異評價。
科學語言的特點
許多給大學生教授科學寫作的指導文章,主要談及德語科學語言的特殊性和科學篇章(類型)的慣例,包括文章提綱和引用規範。這些被稱為科學寫作技巧。核心既是文體風格也是篇章導向,也看作是考試導向的。 Moll/ Thielmann 2016年編寫的指導書前言里談到「優秀學術寫作菜單」,也就是說,並不存在任何範文集或者能原封不動套用的指導思想,用以撰寫德國大學規定完成的各種篇章類型。尤其是外國學生,文化不同,其具備的篇章類型知識不同,語言儲備受限—— 日常使用語言時無法使用母語,而日常科學語言恰恰來自常用語言——便會感受到這種「文體風格」的雙重挑戰。
沒有什麼《優秀學術寫作菜單》。 | 照片 (剪輯): kwanchaichaiudom – Fotolia.com
所謂科學的文體風格,主要特點是科學用語的客觀性,要求非個性化表達,禁止使用第一人稱。「科學和大學系統中(廣義的)文化區別包含對講述人稱謂的不同要求 […]」 (Hennig/Niemann 2013: 626)。專用語的特點還包括清晰描述基本問題、多用名詞及主從句。科學也是一種辯論文化,擁有辯論的典型書面語結構,如批評和評論。表面上,德國學生比其他(科學)文化的學生更具優勢。但是德語作為母語的學生也存在問題,如對口頭和書面表達的措辭區別不確定。
寫作能力和/或篇章能力?
寫作是複雜的(不僅僅是科學)技能,需要分成多個子能力。寫作是一個過程,但過程中的加工處理階段迄今都被忽視:因此,篇章能力不僅包括篇章構建能力、篇章模式能力和文體風格能力,也包括篇章優化能力(Portmann-Tselikas /Schm?lzer-Eibinger 2008)。因此,同時具備話語能力的情況下,必須區分篇章能力(接受和創造性處理篇章)和寫作能力(篇章類型知識外,還包括策略和語用交際能力)。這種話語能力包括學生知道,原則上大學期間已經是在為(一些)公眾寫作,不只是為研討課授課人:即使只有非專家的知識水平,學生也必須假想是在公共專家話語的環境里寫作(Adamzik / Pieth 1997:34)。用文理中學高中階段的專業論文(Venohr 2009) 或大學篇章類型的學期論文 (Steinhoff 2007) 逐漸學習科學篇章和寫作能力,這是德國教育系統漸進的科學社會化的特性。學期論文被認為是科學論文的早期形式,無論結構還是使用的科學語言都遵循科學論文的要求(Stezano Cotelo 2006)
引用在學術文章中扮演重要角色。 | 照片 (剪輯): TIMDAVIDCOLLECTION – Fotolia.com
寫作教學法對大學學習的影響
寫作從接受專著、手冊論文或者期刊文章等專家話語的次級文獻起步。學生用自創的新文體形式摘錄匯總,記錄閱讀成果。將閱讀的內容與其他文章和已有的(專業)知識關聯(Kruse 2010)。把閱讀的內容融入寫作,因而,引用是基礎的科學行為,用於(自己)在專業話語里的定位。不僅國際學生,(尚)無經驗的寫作者也會出現最常見的誤解,因為這不是複製表述過的內容,而是討論研究不同方法,進而對語言之外的現實情況進行多角度探討。
擁有不同文體類型的研討課檔案可以對此作出重要貢獻,它可用於記錄寫作過程,進行同級評審,讓參加相同課程的同學評估(Kursi?a 2012也稱其為電子檔案)。在大學裡教授寫作能力,應該始終使用篇章(類型)導向的寫作教學法,電子媒體也能輔助教學。由此可以提高話語能力,包括文化比較的話語能力。教師在教授大學寫作技能時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科學閱讀與寫作的持續關聯(模仿)
2.提供不同專業程度的文章(新聞篇章與科學篇章)
3.明確每個科目各種篇章類型的風格差異
4.以第一語言篇章模式的知識和寫作能力為基礎訓練
5.識別與目標文化(第二語言或第三語言)的(科學)的篇章類型差異,作為寫作諮詢和寫作工作坊主題。
(科學)寫作指導的必要性在德國大學教學中仍不被重視,許多高校教師依舊認為,學生會自動「帶來」科學標準的相關知識。然而,針對高校教學的寫作指導類文章顯示,這一主題現在與實踐和理論研究關係重大。(Brandl et al. 2010)
參考文獻
Adamzik, Kirsten/Pieth, Christa (1997): Anleitung zum Schreiben universit?rer Texte in kontrastiver Perspektive. In: Adamzik, Kirsten/Antos, Gerd/Jakobs, Eva-Maria (Hg.): Dom?nen- und kulturspezifisches Schreiben (= Textproduktion und Medium; 3). Frankfurt am Main u.a.: Lang, S. 30-69.
Brandl, Heike/Riemer, Claudia/Duxa, Susanne/Leder, Gabriela (2010): Ans?tze zur F?rderung akademischer Schreibkompetenz an der Hochschule: Fachtagung 2.-3. M?rz 2009 an der Universit?t Bielefeld (= Materialien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83). G?ttingen: Universit?tsverlag G?ttingen.
Hennig, Mathilde/Niemann, Roman (2013): Unpers?nliches Schreiben in der Wissenschaft. Kompetenzunterschiede im interkulturellen Vergleich. In: InfoDaF 40. Jg., H. 6, S. 622-645.
Kruse, Otto (2010): Lesen und Schreiben. Der richtige Umgang mit Texten im Studium (= UTB 3355). Wien: UVK.
Kursi?a, Anta (2012): Aneignung wissenschaftlicher Arbeits- und Pr?sentationstechniken Welche M?glichkeiten bietet der ePortfolio-Einsatz in der Lehre? In: InfoDaF 39. Jg., H. 4, S. 465-477.
Moll, Melanie/Thielmann, Winfried (2017): Wissenschaftliches Deutsch. Wie es geht und worauf es ankommt (= UTB 4650). Konstanz: UVK.
Portmann-Tselikas, Paul R./Schm?lzer-Eibinger, Sabine (2008): Textkompetenz. In: Fremdsprache Deutsch H. 39, S. 5-16.
Steinhoff, Torsten (2007): Wissenschaftliche Textkompetenz. Sprachgebrauch und Sprachentwicklung in wissenschaftlichen Texten von Studenten und Experten. Tübingen: Niemeyer.
Stezano Cotelo, Kristin (2006): Die studentische Seminararbeit – studentische Wissensverarbeitung zwischen Alltagswissen und wissenschaftlichem Wissen. In: Ehlich, Konrad/Heller, Dorothee (Hg.): Die Wissenschaft und ihre Sprachen (= Linguistic Insights.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52). Frankfurt am Main u.a.: Lang, S. 87-114.
Venohr, Elisabeth (2009): Textsorten an deutschen Schulen und Hochschulen. In: Dalmas, Martine/Foschi, Marina/Neuland, Eva (Hg.): Wissenschaftliche Textsorten im Germanistikstudium deutsch-italienisch-franz?sisch kontrastiv. Trilaterales Forschungsprojekt in der Villa Vigoni 2007-2008, Band 1. Villa Vigoni: Centro Italo-Tedesco Villa Vigoni, S. 305-322.
原標題:《大學寫作能力:課堂筆記、學期論文和畢業論文》
作者介紹:Elisabeth Venohr博士自2016年起在波蘭卡托維茲市石勒蘇大學擔任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專家。研究重點包括:專用語、科學語言、篇章類型語言學、德語作為外語/德語作為二語寫作教學法以及科學寫作(文化比較)。
版權:歌德學院德語世界編輯部
TAG:歌德德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