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今生修行必須面對哪三大問題?

我們今生修行必須面對哪三大問題?

編者按:師父在這一講裡面,把善根和善業做了系統的講解。教我們用真心的修學方法,發心重要性,及起心動念對修行至關重要性,菩提的問題就是明心見性的問題,講的非常到位。


【法語清涼】我們今生修行必須面對哪三大問題?

作為一個大乘的佛弟子,我們今生的生命要面臨三大問題:

第一個,就是安樂的問題。這個是最迫切的,我們在乎來生是不是快樂。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想盡辦法,讓自己來生不墮惡道,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所以我們必須努力要求自己修學五戒十善,讓我們身口意的活動,盡量不要創造罪業出來,這個是所有佛弟子的第一件功課。想辦法減少你的過失,因為你不喜歡痛苦。所以必須在因地上減少你的過失,把你的過失降到最低。這是第一件事情,修學五戒十善。

第二個,你在五戒十善修得有一點精神體力時,你會站在更高的高度來解決生死輪迴的問題。因為你慢慢地覺得,雖然人世間有些快樂,但是它給你的不安全感太可怕——「饒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你每一次的受生,付出的痛苦遠比快樂多,生命是得不償失的,付出太大,得到太少。所以,要解決痛苦,最根本的就是想辦法離開三界。就凈土宗來說,就是深信切願,持佛名號,我們必須想辦法跟彌陀感應道交,這是你要處理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你的生死問題。這個事情遲早要處理,當然早處理比晚處理好。

那麼,你這個解脫的問題有時間處理了,你就要考慮第三個問題——成佛的問題,我們哪一天能夠跟諸佛一樣成就萬德莊嚴。所以我們也在生命當中隨緣盡份地修習六度法門,用慈善事業去幫助有緣的眾生、可憐愍的眾生。總之,我們今生修行當中面臨三大問題:安樂的問題、解脫的問題、菩提的問題。


一般人沒有經過天台教觀的訓練,他採取的方式是分段的,是區隔的。因為他在做慈善事業時,可能忘了求生凈土;他求生凈土時,也可能忘了成佛,所以他把生命修行分成三塊。他修人天乘時,沒有解脫的概念在裡面,沒有成佛的概念在裡面;他在佛堂念佛時,也沒有成佛的概念,所以他的修行是分成三塊。

這種區隔式的修行沒有整合,不管你多努力,你的生命當中有兩種過失:

第一個,不堅固。按照天台宗的說法,你今天的修行沒有消歸心性,你就沒有善根力,你的修行就沒有根,只有一種資糧。你很努力地修習五戒十善,很努力地念佛,你有安樂的資糧,有往生的資糧,但是你就像桌上花瓶里的花,沒有根,沒有依止大地而住。

你為什麼沒有根呢?因為你沒有消歸心性,所有的修行都是依有所得的心,向外攀緣一種相狀而修。諸位!當相狀產生變化,你的心態會有變化。比方說,你今天護持三寶,不是發自內心地去護持三寶,而是緣三寶相的莊嚴而護持三寶,因為你的心只有兩種情況:你不是向內安住,就是向外攀緣,沒有第三種情況。那麼你緣三寶的境供養三寶,如果三寶的境合乎你的心意,你會繼續供養;如果三寶的境相產生變化,你不滿意了,你護持的心就退轉,因為你的心住在外境,這是非常可怕的!

因為外境是變化的,生命的本質就是動蕩不安的,外在的世界沒有「安住」這兩個字,因為它是剎那剎那在變化。你安住在一個非常變幻莫測的外相,這就是為什麼你修行進進退退,因為你的修行沒有根。這樣的修行,打開你生命的內心世界,會發現你只有資糧力,沒有善根力,所以你禁不起八風的考驗。

當然,臨命終你也不見得過得去,因為你平常就過不了關,臨終更嚴重,內憂外患。所以,你可能會面臨:第一個,你的善法資糧不堅固;第二個,你的資糧不圓滿。因為你今天向外攀緣去修安樂、解脫、菩提。向外攀緣就帶有情緒,帶有感情,有我法二執。帶有情緒化的、有感情的修學,你就不能普遍地跟法界相應了。你只選擇你喜歡的、你要的東西去修學,你來生的資糧也不會太大,你今生的成就、格局也不會太大。也就是說,你花費同樣的精神體力,因為沒有加以整合,你的生命當中產生了不堅固跟不圓滿兩種過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微課堂 的精彩文章:

很多人念佛念了一輩子,也沒有念出一個往生的善根來?

TAG:佛教微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