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年輕專家摔入燃料罐10秒,被融化的什麼都不剩,想救他都來不及

年輕專家摔入燃料罐10秒,被融化的什麼都不剩,想救他都來不及

研究者、工人以及士兵們雖然身居幕後,可是在導彈研發的過程中卻極為重要,尤其是第一代負責導彈研發的這些人,他們的所有努力都要等待驗證,而他們的付出和犧牲也給人們帶來教訓,想當年俄羅斯就曾經付出過巨大的代價。

俄羅斯媒體曾經報道過,他們最開始的火箭武器,都是從戰後德國得到的技術,一開始仿造的是V2式導彈,他們在發動機、燃料等方面獲得了許多的啟發和經驗,之後經過了自己大量的探索才有了後來的成就。

在V2的基礎上研發出了R2導彈,50年代的時候,俄羅斯希望能夠研發出達到1000公里射程的導彈,並將其稱為R3,而負責這個項目的就是年輕的專家戈爾涅夫,他的老師就是俄羅斯導彈之父。

在研發過程中,一方面要嚴格控制導彈的氣動外形,另外也要研發新型發動機,不僅要注重技術,材料也十分重要,而戈爾涅夫為了研發新燃料,還曾經在1954年親自到工廠視察研究。

儘管他們研發的新型燃料效率更好,可是卻具有劇毒以及腐蝕性非常強的氣體,所以不管是生產還是運輸等等,都必須特別注重防護工作,而戈爾涅夫當時也和其他工作人員一樣穿著防護服,可是或許是太過於認真專心了,竟然踩空摔到了燃料罐內部,僅僅是10秒鐘的功夫,就被腐蝕的什麼都不剩了。

當時沒有人來得及拉住他,掉下去之後只是浮起了一些氣泡,最後什麼都沒剩下,而該燃料研發成功後,有士兵因為不小心弄破了防護面具,導致吸入蒸汽,所以整個呼吸系統都被損毀,只能在病床上躺一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器編導 的精彩文章:

TAG:武器編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