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老師談教育:解放教師,才能解放學生

郭老師談教育:解放教師,才能解放學生

解放教師,才能解放學生

語文課程改革,到底改什麼?

每年高考之後,社會上、教育界都要展開對語文教學的討論,有一種聲音是共同的:語文教學要改革!至於到底改什麼,眾說紛紜。作為一線教師,我也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語文學習的問題在哪裡?既然要改革,自然是有問題,自然首先要搞清楚關鍵的問題在哪裡。有人強調教材要改革,說很多的選文不合適,教材的編排不科學;有人強調要培養和提高教師教學的水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人提出要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等等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有改革的必要。但我以為,這些觀點都忽視了一點:學生是否喜歡語文。我以為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對母語的不重視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當然,反對者可能會說:選學生喜歡的文章,課堂教師教學水平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就有了?我以為這種說法有點一廂情願。哪些才是學生喜歡的文章?那些文章都能入選教材嗎?教師的上課水平高了,學生就一定會喜歡語文嗎?而且,教學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永無止境的事情,也非一日之功,也很難要求所有或者大部分的老師有多高的教學水平。這一點,理論上是講得通的,但在現實中是不很難的。那些特級教師的教學水平應該還是不錯的吧?如果他們不是在那些知名中學任教,他們教出的學生,對語文學習有興趣的有幾個?學生的考試成績又如何?學校組織高三教師去省城一所知名重點高中「取經」,在聽完兩節課後,我們和該校的語文老師一起交流。沒想到他們的語文老師也在抱怨學生:不喜歡語文,不重視語文,花在數、理、化等科目上的時間特別多。我又問老師是怎樣應對的,他們說讓學生每周寫一篇作文,每三天就要做一份試卷等等,而結果學生的考試成績也就在110分上下,比我所在的「三流學校」的分數高不了多少。學生的基礎那麼好,學生和老師投入的精力那麼多,考試的結果卻並不十分理想。有人說這是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決定的,有一定道理;但我認為,「投入」和「產出」也太不成比例了。

「減負」喊了那麼多年,學生的負擔減下來了嗎?沒有。為什麼沒有?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很多不是我們教師個人能夠決定、能夠改變的。不管怎樣,學生學習的痛苦遠大於快樂,減負就是空話。我們最可以改變也最應該改變的就是自己,所以我以為要給學生減負,就先得給教師自己減負。給自己「減負」不能靠校長,也不能靠教育主管部門,只能靠我們教師自己。我以為,作為教師的自己負擔輕了,學生的負擔才能輕。所以我以為,解放教師自己,才能解放學生。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如果我整天累的要死,學生能輕鬆嗎?作為教師,我們為什麼這麼累?因為要趕教學進度,要讓學生做作業然後改作業,要「威逼利誘」學生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做……。教師的累導致學生的累。如果我們讓自己輕鬆起來,比如少布置點作業,少逼著學生學習,少上點課文,我們的負擔輕了,學生的負擔自然也輕了。當然,我不是說應該做的都不做,而是說:我們要分清哪些原來所謂該做的也可以不做或少做,那些該做的我們能不能想辦法做得輕鬆點、巧妙一些。

工作的第五個年頭,我有幸評上了中級職稱。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在想:如果這輩子我不改行,那麼十年、二十年後的我和現在的我,除了所謂的教學經驗豐富一些外,還有什麼不同?難道要年復一年的重複著「備課、上課、改作業」這種模式嗎?我帶這一屆學生和帶上一屆,我個人有什麼進步嗎?我只是在簡單的重複著「教育教學」這項工作,還是每一年都有新的變化?我給自己訂了一個「三年為期」的計劃,要求自己每帶一屆學生,自己在教學上要有新的變化,這變化不僅僅是教學經驗的豐富,更是理念的更新進步。

上一個「三年」,我決定作一個大膽的嘗試:

教材中除了會考篇目外,其他的文章一律不上,由學生課外自學,這樣一來,我帶的學生跟其他的班級相比,所上課文的數量只有他們的三分之一;每周每個班有5節語文課,3節課由我上課文,1節課是「閱覽課」,學生到圖書館或者就在教室閱讀,另1節是「讀書交流課」;公開承諾,保證我的語文作業是全校最少的,如果有證據表明我沒有做到,我立即改正;我布置的作業如果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只要你提前說明一下,就可以在你自己承諾的時間裡上交;背誦默寫做不好的絕不懲罰,連到我的辦公室去背都不用,只需要你在早自習反覆讀。不僅如此,對那些作業沒完成好的,我只盡「督促完成」的義務,督促之後還不完成的,我不再追求其責任;學生交上來的作業,我只看有沒有做完,然後寫個批改日期返還給他們。對於備課,我只備課,不寫教案,為了應付學校檢查,我請人幫我抄教案。每到期末考試之前,音、體、美等課都不上了,很多學科老師都去要課來上,我從來沒有這樣做。

我跟學生「美其名曰」:「跟著青松,輕輕鬆鬆學語文。」我跟學生說:「郭老師不想做一個『老黃牛』式的老師,我想真正的輕鬆一點;郭老師也不想給你們增加負擔,所以我要努力讓你們輕鬆一些。我知道數、理、化等學科的作業多,那就多留點時間給你們去做這些作業吧,語文課不奉獻,誰奉獻?」從高一到高三,我一直是這樣做的。我的作業不僅少,而且大多數都是在語文課上當堂完成,儘可能不給他們增加課外負擔。上一屆我校的分班搞得很有意思,高一到高二文理科分班,高二到高三再分重點班和普通班,我帶的學生一再被拆分,我不得不一再的花很多時間讓學生接受我的思想。還好,三年下來,考試成績一直還算差強人意:平時考試我帶的班級在10個平行班級中平均分基本上在前三名;高三全市的一模、二模考試,我帶的一個理科班級平均分一次全校第一,一次第二;高考成績,我帶的一個文科班級平均分全校第一,另一個理科班級稍微差一些。想想兩次分班,想想平時我的投入和學生的投入,這個成績還算讓我欣慰。

高考結束後,我又開始反思,反思有哪些地方我該做好的沒做好,哪些地方還可以改進。有問題的地方我自以為已經找到了,在這一屆我將不斷的改正。我想說的是:我不怎麼認可那種「埋頭苦做」的方式。用一位同事的話來說,我喜歡「投機取巧」;還好,他也承認我的「投機」到現在為止,成效還可以。他又認為,我之所以能成功「投機」,是因為我教的是語文。他的意思是,語文學科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我投機。我很不認同:一是既然可以那樣「投機」,為什麼那麼多語文老師不去做?難道他們不想輕鬆一點?不想自己的學生輕鬆一點?二是他不知道,我「投機」的想法最開始是來源於我讀高中時學數學的一些做法。還有,我也是「被逼」的。學校經常讓我帶三個班級的語文,或者跨年段帶兩個年級的語文,我不想累出咽炎、肩周炎等等職業病來。

我以為所有的學科都可以「投機」,就看你能否找到好的方法,我把這叫做「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投機取巧」。記得我讀高一時,數學考試常常不及格,高二上學期消滅了不及格,高二下學期數學成績突飛猛進。為什麼會這樣?產生「投機」的動機後,我認真思考總結過:我沒有做很多的習題,我那時只有一本參考書,我把這本書上的題全做完了;不僅如此,每道題我力求找多種解答方法;我把那些類似的題目進行總結歸納,尋找他們的共同點。到現在還有兩樣讓我引以為傲的事:一道有關柯西不等式的題目我問遍全校數學老師,都沒有人解答出來,最後我自己做出來了;我總結出了一道有關解析幾何的公式,它在高考時被我用上了。我常常在想:我們的學生做了那麼多數、理、化的題目,老師講了那麼多題目,為什麼學生的成績還是沒有什麼提高?無數事實證明「題海戰術」是不行的。可是我們的老師還是不願意放棄這一戰術。我當年學習數學的經驗告訴我:不在於做了多少,而在於真正掌握了多少;而「舉一反三」比「真正學到多少」更重要!如果我們讓學生把我們講的那些大多都真正掌握了,如果我們再引導他們去舉一反三,效果肯定會更好!我們的老師們也常常感嘆:「這些題目講過、做過多次了,怎麼學生還是不會?」原因很簡單:投入了,不一定有產出。前面說過,我的學生做的作業最少,別人做的他們大多都不做,別人不做的他們看都不用看。但是我要求一點:做的那些在我講了之後,至少要掌握百分之八十。而在我講的時候,我就帶著學生一起尋找其中的規律,總結出學習和考試的經驗方法。學生們討厭背誦,我就在課堂上和他們搞「一分鐘記憶體操」,當堂背,不增加他們課外的負擔;他們習慣死記硬背,我就帶著他們一起尋找背誦的方法(有關方法多年前發表在《語文報》上),提高背誦的效率;針對考試,我告訴學生,高考看上去像一個不可親近的高貴公主,其實就是一個「灰姑娘」,沒什麼神秘的,然後帶著他們一起總結了很多的操作性強的「三字經」。規律,我推崇規律,我相信任何學科的背後都潛藏著無數的規律,掌握了它們,學習和考試就能事半功倍!學生一般很難找到,那就教師帶著他們一起找。找到這些規律後,教師和學生就會輕鬆很多,就會解放了。我告訴學生:「只要你按照我教的方法去學習,將來你就可以指導你的兒孫們學習,那些知識點到你臨死之前的那一剎那都不會忘記!」我多次教學生用語文的方法去學習政治,做政治科目的習題。脫離政治課本已經十幾年了,但是我做政治選擇題的水平超過大多數學生,因為我是語文老師,我的語感好,我會用「語法」去分析政治題目。我說這些的意思是:「語法」就是應付政治考試的一個好幫手,就是潛藏在政治選擇題後面的一個「規律」。如果政治老師能幫助學生用起來,學生學習起來會不會輕鬆很多?我是語文老師,不懂其他學科的教學,但我相信「尋找規律」是減負的最佳途徑。把那些規律找到了,老師和學生就都輕鬆了。

在語文教學上,我之所以那樣做,是基於以下認識。語文教學,面對現實,我以為要抓好兩個層面的東西:一是功利層面,也就是考試;二是非功利層面,也就是讓學生受到人文熏陶,提高其人文素養。考試考不好,在當前的情況下,談其他的都是空的。教師的責任之一就是幫助學生對付考試。考試是師生共同的「敵人」,大家要「同仇敵愾」對付命題人,對付考試。我所做的就是讓學生看清命題人的「真實嘴臉」,看清每一個考點的真實面目,然後尋找最簡單有效的解決辦法。連續編了三年的高三一輪、二輪復慣用書,加上平時的研究,讓我受益匪淺。我熟悉每一個考點背後的規律後,就能教學生如何輕鬆對付考試了。學生懶,這是普遍存在的事實,教師抱怨沒有用;如果我們能找到規律,並讓學生認識到它們的好處,學生感覺用這些規律可以比較輕鬆的對付考試,他們就不會懶惰得讓我們整天的抱怨了。

至於人文素養的培養,說句不客氣的話,我以為在大多數學校里做得非常不好。課堂上,教師在這一方面所付出的勞動也是很少的,尤其是高三年段,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說「高三沒有語文」,當然這是受考試的影響。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怎麼做?靠講課?我以為基本上是扯淡。你問問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多少人文的東西?如果他們連稍微有點內涵的書都不願意去看,看到課文就討厭,你怎麼去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那麼怎麼辦?「涼拌」!這樣說,我不是在開玩笑,我真的是在「涼拌」,當然,是看上去的「涼拌」。教學實踐告訴我,學生不是不愛看書,是不知道看什麼書,是看不到書的魅力。你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誰相信你?說難聽點,有幾個老師愛看書的?我常聽到很多老師說學生不愛看書,不愛更不會寫文章,每個語文老師捫心自問,你看了多少書?你的文章寫的怎麼樣?如果作為老師都做得很差,你憑什麼說學生?那怎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對那些我要在課堂上講的課文,我力求讓學生或感覺到「有趣」,或感覺到「有情」,或感覺到「內涵」。我上課常常率性而為,不講那麼多的規則,我的學生也常常率性而為,所以我的課堂很熱鬧(有時簡直成了我的「個人演唱會」),熱鬧到很可能要被很多專家批判。公開課造就了很多名師,但我不願意去開,因為我感覺那些公開課中有太多的虛假。問問我們自己:有幾個人平時上課時都是像開公開課那樣去做的?我知道自己的做法能接受的人不多,所以跑出去開公開課只能是「自取其辱」。不管我的課怎麼熱鬧甚至「胡鬧」,有一點我會確保,絕不會是「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我要讓學生感覺上語文課很有意思,讓他們期待我去上語文課。因為,親其師,方信其道;因為學生不愛學語文,不重視語文,所以我要讓他們愛上語文,「愛上」我。我告訴他們:請你迷戀哥,哥不是個傳說。我要讓他們知道,你們的語文老師還是有一點點才華的,把語文學好了,你就可以做個有水平的「吹牛高手」,將來談戀愛時可以寫出把你的女神或男神感動得「涕淚滿衣裳」的好情書。

我常給學生做講座。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講的是教師要在學校開設校園「文化講壇」,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於丹教授講《論語》之前,喜歡看《論語》的有幾個?在易中天教授講《三國演義》之前,看過原著的有幾人?在他們講過之後呢?這就是講座的魅力。請不了那樣的專家,教師在學生面前也就是專家。我做過很多講座,有系列的,比如「我給學生講《論語》」,我在校園開始講《論語》時,央視的「百家講壇」還沒開播。有單個的,比如「金庸筆下的十大愛情悲劇人物」、「聽松哥說猴哥」(講《西遊記》)、「青松說佛」、「關羽不是人」「漢字中的智慧」等等。我就是要讓學生知道,多讀書你就有才華,有思想,就會吹出有檔次的「牛」來。常常是一個講座剛結束,學生就期待下一次講座;更可喜的是,在我講過之後,越來越多的學生主動去看相關的書了。這些就是我想要的結果。

很多人認為我「愛表現」,對,我就是要表現,表現給學生看,讓他們感受到文學的魅力。學校開運動會,學生要寫廣播稿,都有點抗拒,不願意寫,不知道怎麼寫。我說這太簡單了,郭老師三分鐘之內就能寫一篇好的。他們不相信,我就當場寫給他們看,隨他們出題。寫好了,我還自己拿到廣播台朗誦,雖然我的普通話一般,但讀得很有激情,能感染人。我給自己班上的學生寫,也給其他班級寫,給有比賽項目的我負責的文學社的社員寫。我就是要表現給他們看,讓他們「崇拜我」,進而熱愛文學,熱愛寫作,然後也來積極表現。

我告訴他們,老師的思想都是來源於優秀的書籍,所以你們要多看書,這樣才能像我一樣,才能超過我。我給他們推薦我認為好的書。我是一家購物網站的最高級別的用戶,每年在這家網站上網購的書不低於8000元。我在網站上去搜索那些既便宜(最貴不超過20元)又好的書,然後推薦給學生,推薦他們買(為了「避嫌」,我採取「貨到付款」的方式)。我的學生,每個班級每學期要買好幾千元的書,帶的理科班也是如此。買回來後就讀,課外沒時間,就在我的語文課上讀;讀完之後就在我的語文課上交流。課文講那麼多做什麼?題目做那麼多幹什麼?讀書,交流,這才是最重要的!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一個讓語文老師感覺很「受傷」的笑話:讓一個初中畢業的學校門衛和一個科班出身的語文老師各帶一個班級,門衛每天就逼著學生讀書、寫文章,三年後,門衛帶的學生考試成績不一定差於那位語文老師。這個笑話雖然片面否定了語文老師的專業價值,但其實也是有一點道理的。不讀書,無以言;不讀書,無內涵。沒有閱讀,何來人文素養?想提高考試成績都難!我當年讀高中時,很少聽語文課,但語文考試成績從來都不差,因為我從小就愛看書;很多老師也應該發現,那些愛讀書的孩子,語文成績基本不差。我剛送走的這一屆畢業生里就有一個很特殊的女生,一個學期上語文課的節數不超過10節(其他課也是那樣),但是語文考試成績從來都在70分左右。

我讓學生讀,我讓學生在讀書交流會上表現,我讓學生的作品流傳。學校有校報,一個月出一期,我多刊學生的好文章;我和一些報刊建立聯繫,推薦發表學生的文章。我負責的學校的禾風文學社每一年出一本學生作品集,學生全程參與。我給學生設「校園專欄小作家」欄目,給他們配上我精心寫的推薦詞,配上他們的照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我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和平台。

學生讀了,想了,講了,寫了,你說他們的人文素養會不會提高?你說他們的成績能不能上去?你說他們會不會覺得累?而老師呢?不用改那麼多的作業,不用逼著學生完成指定的任務,每天和學生一起「愛表現」,學生喜歡你,你也開心,考試成績也還不錯,真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說了那麼多,不是為了表現自己,大家千萬也別以為我做的真的已經很好了。我不斷的反思,發現還有太多太多地方沒有做好,還有好多我沒有去做,那些只能在以後一點一點地改進了。我只是在努力,一直在努力。我是要教一輩子的書了,我不想一年又一年的做著重複的勞動,那樣太沒趣。我不想做個「教書匠」,我在努力「折騰」,力爭每三年折騰出一點新的東西來。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解放自己,進而解放學生。就像我承諾給學生的:跟著青松,輕輕鬆鬆學語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手寫詩右手為文 的精彩文章:

TAG:左手寫詩右手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