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討論—縱隔佔位
首先感謝參與討論的小夥伴們,現在我們首先再來回顧一下病史和影像資料,後面我們將給出臨床病理結果和鑒別診斷
基本資料:患者,女,62歲。憋喘2月余,活動後明顯,伴有間斷咳嗽,咳少量白痰,偶有右側胸痛不適,呈陣發性隱痛,無咳血、低熱、乏力及盜汗。
既往病史:5年前濟醫附院行「右側橋小腦角區腦膜瘤」手術治療,術後遺留右耳史聰。
實驗室檢查:神經特異性稀醇化酶(NSE)40.01ng/ml(參考值0—16.3ng/ml),余無明顯異常。
影像學表現:
CT平掃:實性部分CT值:52Hu;低密度區CT值:16Hu
CT動脈期:實性部分CT值:60Hu ;低密度區CT值:16Hu;
腫塊大小:7cm×8cm×10cm
CT靜脈期:實性部分CT值:78Hu;低密度區CT值:17Hu
CT肺窗 縱隔窗 兩期增強掃描
平掃:54Hu 16 Hu 動脈期:63Hu 16Hu 靜脈期:70Hu 16Hu
病理結果:
縱隔佔位活檢:符合神經內分泌腫瘤(NETG2;非典型類癌)改變;免疫組化結果:CK(+), Syn(+),CD56(+),Ki-67(+,<5%), NapsinA(-),CD5(-),TTF-1(-),SMA(-)。
拓展: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起源於神經內分泌細胞APUD 細胞(含胺和/或能攝取胺前身物並進行脫羧的一組細胞)的惡性腫瘤,約90% 以上發生於消化道,發生於縱隔較少見。依據其組織學特點及惡性程度又分為類癌、不典型類癌、小細胞型神經內分泌癌、大細胞型神經內分泌癌。該病多見於男性,平均發病年齡約54 歲,因發病率< 4%,故易與縱隔其他腫瘤混淆。
本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平均發病年齡約為54-57歲,具有較高的侵襲性。縱隔類癌無特異性臨床表現,腫瘤較大時出現鄰近器官壓迫癥狀,如咳嗽、胸痛,甚至吞咽困難,也可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出現Cushing 綜合征癥狀。
影像學特點:
(1)位於前上縱隔的軟組織團塊,多為單發,邊界不清。形態常呈分葉或不規則,浸潤性生長,包膜多不完整,與心底部大血管或心包緊貼或分界不清,壓迫、侵犯鄰近器官。
(2)密度不均勻,多發壞死常見,可伴有鈣化。
(3)實性成分明顯強化
鑒別診斷:神經內分泌癌需與縱隔其他惡性腫瘤鑒別。
侵襲性胸腺瘤,包繞縱隔結構,其侵犯縱隔大血管的程度較神經內分泌癌低,或向肺野內突出明顯而縱隔無明顯移位,遠處轉移少見,近半數可出現重症肌無力。
胸腺癌,較侵襲性胸腺瘤侵襲性更高,若有遠處轉移或縱隔淋巴結轉移應考慮此病。
惡性畸胎瘤,常含有水、脂肪、鈣化等多種成分。
胸內甲狀腺,可見其上端與甲狀腺相連續。
縱隔脂肪肉瘤,形態不規則,生長迅速,鈣化少見,常有脂肪密度。
淋巴瘤,常位於中縱隔,多發縱隔腫大淋巴結,常融合,CT 增強掃描強化不明顯。
再次感謝你的參與與關注,醫教研想你所想,做你想做,學你所學。。。。。。
TAG:醫教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