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畫竹三篇

畫竹三篇

這是滻畔散人為黎牧樵老先生寫的「畫竹三篇」,特首發於此。

一、頌竹

上蒼生竹君兮,予天地一凡物。然「精氣神」非凡兮、可頌可贊。竹非草兮,幼時同蒿藜相伴沐雨露,長成與松柏共度春秋。亦非木兮,不可置於廣廈為棟樑,然可築茅屋避風寒。春發而秋冬長成兮,捨身而利家國天下。天地造其物久遠兮,人類不可或缺。削之成筯兮,濟貧富貴賤以短長。御廚無竹難烹美味佳肴,農夫無竹難做收穫器具,文人墨客無竹難作生華之丹青,撰寫錦繡文章。

王羲之若無竹管之筆, 何以酒醉蘭亭、筆興勃發、書就千古蘭亭集序之神品。樂神無竹,又如何奏管樂成天籟之音?竹不類花兮,位尊名花三君子之中。顏色單調兮,正竿古板。身材順通兮,莖節成環。若論窈窕兮,何比梅蘭。丰姿冶麗兮,枝葉插穿。其節相映兮,精神內斂。疏影清風兮、朗月高懸。竹素雅之美,令古今無數丹青妙筆難覓哉!不似水陸草木之花兮,花莖葉相襯,矯揉造作,天生麗質兮,色形並茂而成全,而竹君之美無可託附也。天設地造生竹君兮,雪壓霜欺可彎而不可折,葉可垂而不凋零,足以彰顯其典雅樸素之美也。

竹若生於山林之間,倘遇山火不仁,樹木叢草化為灰燼,賴以生長之土壤被燒成焦土,翌年再難以重生。而竹君其時爆燃自身,拒野火於命根之外,焚身之時乃不變其節,春去夏至,復鬱鬱蔥蔥。青綠中之君子兮,正人君子之楷模、華夏思想文化精神之象徵。豪氣凜然且無私兮,經營天地間正氣。濁氣穿竹林而自凈兮,霧霾過竹林而清。樹風清氣正於河山兮,盈清氣滿乾坤。思天地生養萬物之大道兮,為何獨彪炳竹君?恐天地為人類而早生竹,亦為建造英雄豪傑、文人雅士、才子佳人精神家園而生竹於人間。眾多華夏精英,亦為追逐竹君精神靈魂而降生於天地之間也。

二. 畫竹

大凡畫竹者,皆知畫其節其葉甚難,殊不知經營位置及章法更難。古來丹青妙手有言:「作畫有三難,竹子、石頭、蘭」,還有「一生竹子半生蘭」之說。夫畫竹者,須胸有成竹之形體,欲繪就竹之神情韻味,必先知竹之性情、竹之精神、竹之靈魂、與竹君心靈相通,古往今來莫不如斯。

三國時關雲長畫風竹,豎竿斜枝挑一葉,似關公執偃月刀沙場點兵。竹葉寫成「川」字如同將士列隊待命,氣吞山河。臨風而亮節兮,猶如關羽義薄雲天之豪氣。

宋代文同畫竹,彎節不彎干,懸根於蒼穹,葉如刀尖槍鋒,聚散相宜直指塵世,意欲除盡人世間鬼魅魍魎,為芸芸眾生打抱不平。

蘇軾畫竹,無一不書法用筆。枝葉相映成趣兮,重重疊疊且婆娑成影。相傳東坡先生白日觀竹千百遍不厭其煩,月下至察其身影神韻,或於窗紙或於粉壁之間。其畫竹竿微斜,煢煢孑立,不妒不攀,風姿綽約,成就了千古畫竹之極品。

明代王陽明心中畫竹;童年寒天「格物致知」而格竹,竟然落下寒疾。然於後來龍口悟道,成就「心學」鑄就基礎思想,亦為萌發「知行合一」思想理念書就伏筆。他篤行「知行合一」,正讀書人之迂腐,以文弱書生之軀,號召並率領民眾數萬,挽救大明江山於危難。清代鄭板橋畫竹,枝葉穿插繁瑣,但經營位置有方,形影相弔,虛實生輝,一筆似橫舟,兩筆寫「人字」,三筆飛雁,四筆驚鴉翥之騰空。令觀賞者如墜迷霧之中,凝神而視之卻美不勝收,與其「難得糊塗」相得益彰。其多以竹石組畫,與之「詠竹」詩一脈相承。

老年書畫開拓並拓荒者,黎牧樵先生畫竹,碧竿鋼枝,多露其節,寧折不彎,葉如垂劍,竿可撐萬鈞之力,亮節如坦蕩君子之胸懷,光明磊落,葉之銳利可所向披靡,斬釘截鐵。以書法用筆作畫,力道遒勁,樸拙中見真情而不失其大美哉。黎老畫竹款跋常題英雄竹,筆鋒直指竹魂,弘揚竹君之英豪之氣于丹青,又承載展現了其書法成名之作「精、氣、神」的書法神韻。筆墨之中,處處可見其人格如同筆下之竹也。他題跋亦常書「竹懷賢士之虛心,英雄之恆色,君子之清風,豪傑之忠節,竹者英雄也」「風吹不折,雨打不穿,霜殺不枯,雪壓不彎。」「英雄竹兮萬古存,長生不老永長青」。畫為心跡,言為心聲,述說著自己的胸懷和不平坦的人生。正因為黎老悟透了竹子的精神,才有了他脫俗的英雄竹。配上他力能扛鼎的題跋書法,筆端才生髮出栩栩如生,活力迸發的竹子丹青。

昔日汶川抗震救災之際,黎老曾多次組織書畫家現場義賣字畫,為災區募捐善款壯心不已,與眾同悲歡,始信強國夢,華夏振興待明天。之後又含淚作長卷命題「國殤」,撰文並書長款數百字贈予災區,與此同時,也為竹君憑添了幾分甘於奉獻的精神。

三、知竹、論竹、詠竹

雖說竹子種類有成百上千,所呈丹青迥然而異,但都具有若干共性。一般愛竹者無非是愛其素雅之色或形態,少有人知其精神靈魂並與之產生共鳴。竹者,看似無堅強之體貌,實則精氣神內斂。它生於山澗溪水之旁,生於荒野驛道之畔,絕不嫌棄貧瘠而頹廢。少天雨時,不可見其萎靡凋零。陰雨連綿數十日,不見其因淹水窒息而亡或瘋長。無論生存環境優劣,竹君都會永葆常態,不溫不火、不驕不燥、不媚不俗、不卑不亢。其根生於泥礫、或植入土中,盈寸生節,繞節環生鬚根,與莖竿枝葉共同調諧「水、肥、氣、熱」,營造維繫生命的碧玉瓊漿,侍根、莖、枝、葉氣節永存。若主根橫生,表土去則成竹鞭,逢節發芽生根。竹者,有君子凜然之氣節,不貪婪,不仰慕榮華,潔身而自好。凌亂柔弱於外、聚高尚精神情操及頑強生命於內,應對酷暑嚴冬。若植其於豪宅大院,不可見其昂首挺胸,盛氣凌人,仍一如既往的低頭凝視著人世間百態,思量著芸芸眾生。絕不因養尊處優而弱不禁風,喪失頑強意志和強大的生命力。何故?眾多畫竹之人窮其畢生畫竹之形體,藉助芥子園竹譜,三希堂竹譜畫之,到頭來卻不得其要領,究其原因,只因其並不知竹之精神內涵也。幾千年來,形似而又神似傳世之作若鳳毛麟角,功夫有負乎?非也,只因多數求畫之人與作畫者皆不知竹。其時也有丹青妙手偶畫得形神兼備之竹,凡夫俗子卻視而不見,這就如同販夫走卒不懂賢士行徑,婢僕眼中無英雄,倒逼應酬之作盈於市井。或畫竹之人精神境界有限,閉門造車,照葫蘆畫瓢,媚俗之作大興於市,終難登大雅之堂,最後隨歲月逝去。古往今來,如蘇東坡集愛竹、知竹、畫竹、書竹、詩竹者甚少,似蘇東坡以致於痴迷者更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這膾炙人口的竹詩,被人們口口相傳千年不衰。又如鄭燮知竹性情,深知竹子內在之精神,以竹喻己,承老、庄之思想,在竹之丹青上詩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用竹之精神靈魂來頌揚華夏思想文化生生不息。又詩:「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這也是對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思想代代相傳的真實寫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推翻元朝殘酷統治的蹉跎歲月里,在受到挫折的彷徨中,見到大雪壓竹竹欲折,觸景而生情,吟出「雪壓枝頭低,雖低不沾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題為「雪竹」的詩。此英雄之長嘯,道出了他百折不撓的昂揚鬥志和抗爭精神,也說出了他要為窮苦百姓剷除腐敗統治,還勞苦大眾一個朗朗乾坤的初心。在他執政後,為民請命,懲貪除腐,對貪官污吏施以極刑,剝其皮或釘於衙門前牆,或釘於廟宇前壁以作警示。此史話雖然殘忍,並且與溫文爾雅的傳統文化格格不入,但其時營造了官不敢腐,吏不敢貪,民不敢為一己私利而喪失公德,喪失倫常,壞禮法之國器,形成了階段性清明之社稷,同時力挽了華夏民族將傾之大廈。

東晉王之猷戀竹,留下「何可一日無此君」的名句被千古傳誦。後來又有人吟出「未出土時先有節,已到凌雲仍虛心」詠竹之絕唱,頌揚著中華民族思想文化根脈及艱苦卓絕的成長曆程,為華夏民族引吭高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支支的雲顛小屋 的精彩文章:

朴槿惠:因病重申請不出庭!

TAG:支支的雲顛小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