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帝內經》之開鬼門,潔凈府

《黃帝內經》之開鬼門,潔凈府

《素問·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岐伯曰:賓士於權衡,去宛陳莝,微動四極,溫衣,繆刺其處,以復其形。開鬼門,潔凈府,精以時限,五陽已布,疏滌五臟。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

一、名家注釋

張志聰註:「開鬼門,發表汗也。潔凈府,瀉膀胱也。鬼門開則肺竅通而水津布,所謂外竅開則里竅通,上竅通則下竅泄矣。膀胱者,津液之所藏,都府潔凈,則精以時復矣。」

二、開鬼門,潔凈府

釋字:潔者,《說文解字》:「瀞也。」「凈」通「瀞」。鬼門即為汗孔。根據《難經》所述人體有七門,稱為七沖門。《難經·四十四難》曰:「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故曰七沖門也。

鬼出沒於陰處,性為陰,白天看不到,到了晚上才神出鬼沒的。汗孔猶如鬼門,平常看不出來,一旦體外有熱有汗出,才意識到有此門,因此鬼門就是汗孔,又稱玄府。「凈府」者,津液之府也,特指膀胱,所謂凈是與直腸相對應。經云:「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因此所謂「潔凈府」就是要利尿,排凈津液之府。

「開鬼門,潔凈府」是指開腠理而發汗,清除在上的濕濁之氣,在下焦通過利尿,潔凈膀胱之府,祛除在下焦是濕濁之氣。所以經文中提出這兩個治療水濕停留的疾病癥候的方法,因此該方法又適合水濕代謝紊亂或者水濕停留等症。該法除了可以祛除身體的濕濁以外,還可以打通上下兩焦,開鬼門發汗的同時也可以開肺氣,肺氣開的作用有如提壺揭蓋。

所謂提壺揭蓋,就是指水壺倒水時在蓋上要有一個小孔,以便於進空氣這時水才可以順利從嘴裡倒出,如果蓋上沒有氣孔,壺裡的水也不會順暢流出。在人體則表現為上焦不通,下焦兩陰竅也不會通暢,包括排大便、小便都需要上焦肺的宣發肅降。上焦開,下焦則通,上焦閉,水道不通。因此「開鬼門」與「潔凈府」相輔相成,互為影響。經云:「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留於膀胱,則為溺與氣。

三、「開鬼門,潔凈府」的臨床應用

金匱要略》中有「水氣病」一篇,該篇中介紹了5種水氣病,即所謂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其發病機理主要是由肺脾腎三髒的陰陽失衡所致,其中典型的病症就是正水病,是由於在上的肺藏氣失調,與在下的腎藏精失調而導致,表現為上有肺氣不降的喘證,與下有水濕停留的水腫癥狀。

肺藏氣位居上焦,為水之源,腎藏精位居下焦,為水之舍,肺氣閉郁則上焦之氣不降反升,脾腎陽虛則下焦水濕停留而水腫,治療在上焦宣發肺氣,下焦利水祛濕,兼補脾腎。該篇中列舉了一些方劑,宣發肺氣的有越婢湯、越婢加術湯等,下焦利水的有防己黃芪湯、防己茯苓湯等。其治療原則就是源於「開鬼門,潔凈府」的理論。

其中《金匱要略》中在治療水濕停留的方劑中,經常使用黃芪、桂枝兩味葯,在很多方劑中都有出現,例如,防己黃芪湯、防己茯苓湯、黃芪芍藥苦酒湯、黃芪加桂枝湯等,在前篇還有黃芪桂枝五物湯等,從表面上看似乎與「開鬼門,潔凈府」的方法不相符,但從根本上看,這兩味葯的主要功能是益氣解郁,黃芪補肺氣,桂枝解營瘀,肺為氣之本,氣行則血行,桂枝解營瘀幫助氣血的運行,雖然治療水濕停留的根本大法是「開鬼門,潔凈府」,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方法都需要黃芪、桂枝的幫助,加速氣血的運行以利濕消腫。

也許是這個原因,還有學者認為「開鬼門,潔凈府」不是發汗利尿的方法,而是以活血化瘀為主要方法,我想兩者應該兼而有之。經云:「脈為營」,「心藏脈」,因此營瘀還有脈瘀的意思,同時與心陽閉阻有關。因此黃芪與桂枝的配伍還可以理解為通過補氣解脈瘀可以推動氣血運行。

本文摘自《闖關記我的《黃帝內經》覺悟之旅》

尊重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朱燕中

編輯:釋慧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林真傳 的精彩文章:

《黃帝內經》對津液的生成和代謝的深度解析

TAG:杏林真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