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向所有邦交國宣戰,端王載漪難辭其咎,東南互保確實分攤風險
慈禧和光緒
文/歷史滾輪
上一期,我們講到了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看光緒皇帝,越看越窩火
於情,我是你的母親,你不該拋棄孝道這樣對我,有違帝王教養
於理,作為一個變法運動,你應該爭取我的認同呀,至少也應該和我商量商量吧,我老太太又不是頑固不化之人
當年的倭仁這個頑固守舊派不就是被我擺平的嗎
胸中怒氣難平,一直都想把光緒廢掉,結果眾位大臣都不同意,這一期,我們接著講,為什麼老太太慈禧同意所有的邦交國宣戰呢?(注意是同意哦)
慈禧被逼急了,就說光緒皇帝有病,身體不好,這些外國使臣一聽,吆喝,這可不得了呀,紛紛問寒問暖,其中也不乏有真心的,這還不夠
慈禧和光緒
又表示:既然有病,那就治病唄,還不至於換皇帝吧
其實,雙方內心都跟明鏡似的,後來,使臣帶來的西醫,堅持要給光緒皇帝看病,最後一測:還真是有病,用現在的醫學來定義,是很嚴重的腎炎
但此時,慈禧有些受不了了
一方面是身邊端王兼軍機大臣載漪,協辦大學士兼兵部侍郎剛毅的唆使,其實端王是有野心的(光緒一被廢,自己就大權在握了)
一方面是慈禧本來就看不慣這些外國洋鬼子干涉國家內政,放在我大清朝鼎盛時期,你們只有聽的份兒
還一方面是因為當時說什麼義和團,「刀槍不入」、「槍炮不傷」,「天降義和團,以滅洋人」,(義和團進入北京城才真正惹怒了洋人)
義和團
一連串的原因,慈禧本人也被搞蒙圈了,認為有可能可以一戰,此時,端王載漪為了讓老太后下定決心,還假傳了一道列強給清政府的文書,大致有這麼幾點:
一、指明一地由光緒居住。
二、代清政府收取各種錢糧。
三、代清政府掌全國軍隊。
四、歸政給皇帝。
慈禧聽到後,勃然大怒,(如果把1894年,慈禧過生日說的這句話:「今日令吾不歡者 吾必令彼終身不歡」,放在此處,是不是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決定於1900年6.20日向十一個邦交國開戰,甚至這小章京寫的檄文也挺振奮人心:與其苟且偷生,難休萬口,不如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但是,做了一個成熟老練的政治家,她應該也能看得清時局的,如果義和團可以一戰,那就打下去,如果不行,東南互保協議也是默認的
在這裡,說一下,東南互保協議
山東巡撫袁世凱,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等公然違背中央政府的命令
推進東南互保運動,拒不同外國開戰,保存東南各省的穩定保護了河北、山東以外的地區避免於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戰亂的波及
亦使地方的政治與軍事權力進一步擴張,清廷中央的權威大為下降。
這些東南霸主,一方面的確有功高權重,做大欺主的可能,但是這樣做似乎更加明智
中興名臣
第一,維護了東南各地的穩定,避免義和團和八國聯軍戰火綿延出山東,河北以外的其他區域
第二,不支持端王載漪招募義和團人,扶清滅洋,一看就知道是小兒科,糊弄朝廷
第三,不贊成慈禧太后對各國列強宣戰,不管是不是慈禧主戰,但是你作為當時的掌舵人,你的確難辭其咎
第四,遠水救不了近火,如果這些兵力全部和八國進行抗爭,估計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會提前到來,而這個地點就在北京城
用現在的思維,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保存了東南方的實力,慈禧想到的最壞結果就是:打不過就去談和吧,反正之前的條約也是屢見不鮮了,可以說是分攤風險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好了,這一期就到這裡,有什麼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並轉發關注哦
下一次,我們要說的是,為什麼八國聯軍一些「烏合之眾」,那麼快就把北京城給攻陷了呢?
※天津教案,曾國藩背負罵名,李鴻章扶搖直上,「無冕之王」不虛傳
TAG:歷史滾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