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絕響:大師之後,再無大師

民國絕響:大師之後,再無大師

民國不失為大師雲集,名家輩出的時代。

可惜的是,許多民國大家在娛樂至上的當今時代,大多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成了一段段惹人非議的風流往事。他們真實的風貌,反而在一片喧囂中被漸漸隱去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現在,有這樣一本書, 它以超凡的勇氣和如椽的筆力,力圖為我們還原那個戰火紛飛同樣也激情澎湃的年代,記錄下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特有風采。

—— 書房書話

1、民國不失為大師雲集,名家輩出的時代

提到民國時期,你會想到什麼?

是剪辮易服、驅除韃虜;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是慷慨悲歌、壯士扼腕;還是足以蕩滌整個中華大地的大動蕩,大變革?

就如同狄更斯所言,所有的時代,都既是最好的時代,又是最壞的時代。

喪權辱國,國破家亡是那個時代;思想自由,學術精進同樣也是那個時代。

我們接觸的歷史,大多以政治輸贏作為定論,亂世英雄,成王敗寇。但王朝更替,本是歷史演進的必須,唯有精神、氣韻得以萬古流芳,綿延千年,成為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內在支柱。

從這個層面來說,民國不失為大師雲集,名家輩出的時代。

可惜的是,許多民國大家在娛樂至上的當今時代,大多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成了一段段惹人非議的風流往事。他們真實的風貌,反而在一片喧囂中被漸漸隱去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現在,有這樣一本書, 它以超凡的勇氣和如椽的筆力,力圖為我們還原那個戰火紛飛同樣也激情澎湃的年代,記錄下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特有風采。

如果你對那個時代有所疑問、懷想,或是敬仰,那麼這本書,你一定不能錯過。

它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南渡北歸》。

2、《南渡北歸》,民國時期是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

梁思成與林徽因: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祖國

世人知道梁思成和林徽因,大多是因為林與徐志摩,與金岳霖的種種傳說和緋聞。但梁、林真正對社會的貢獻卻是其對中國建築史和中國建築藝術的總結與發揚。

梁思成在其《圖像中國建築史》的前言中曾滿含深情地寫道:……沒有她(林徽因)的合作與啟迪,無論是本書的撰寫,還是我對中國建築的任何一項研究工作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1948年12月,解放軍進駐清華園,進逼北京城。有一件事讓梁、林出乎意外又心存感動。幾位解放軍代表來到梁家,請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地圖上標明北京需要保護的古建築與文物存放地點,以便在攻城中加以保護。因了梁、林夫婦自願留在了清華園。

才女林徽因設計了新中國的國徽,參與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1955年,因病去世。林徽因去世的當夜,曾有話要對梁思成說,卻被護士以夜深為由拒絕,遂成終生遺憾。

前些日子,偶然看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梁氏家族三代人的悲劇》,把梁任公、梁思成、梁從誡祖孫三代拿出來作了一番分析,認為梁家三代均是讓人噓唏的悲劇,對此我倒是頗有些不同的意見。

一是這篇文章太過簡略,沒有把梁家的事介紹清楚,不清不楚,如何分析?二是作者對梁家命運的分析謬誤甚多。

我認為,梁家其實是兩代悲劇。梁任公的一生,公車上書,戊戌變法,當其時也,縱橫捭合,是大劇,正劇。任公是大學者,大英雄,青史留名,又頗得善終,怎麼能是悲劇?

梁思成的前半生,特別是抗戰前,生活,學術風生水起。抗戰期間,自北京而長沙、昆明、李庄,都是因了戰爭的緣故。當時抗戰情勢危重,「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過程極為艱難。但多為生活之難,而非心靈之難,思想之難。中國讀書的種子和未來的希望得以保存。所以,這段時間,不是悲劇,不是苦劇,是全民抗戰的歷史大劇

抗戰勝利,梁家的悲劇自序幕始,到落幕終,結果已為世人所見。讓人不勝唏噓之至。

突然就想起一句詩來: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文字來自《南渡北歸》有刪減,文末有購書方式)

誰的骨頭最硬

陳寅恪,自早年起留學日本、歐洲、美國等國家長達13年,精通多種語言。陳先生讀書只為知識,不為學位。雖學富五車,卻無一張文憑。上世紀20年代中期,清華大學開辦國學研究所時,梁啟超向校長曹雲祥舉薦他。

曹校長覺得陳寅恪無「名望」、無「博士」、無「著作」,是「三無學者」,梁啟超說我梁某人也沒有博士學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總共還不如陳先生寥寥幾百字有價值。清華不請,國外的大學就一定要請了。曹校長一聽,趕快聘請。35歲時,陳寅恪與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一起出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

陳寅恪因其學問廣博,在史學界的地位如泰山北斗。但陳真正讓當世及後世學者高山仰止的乃是其堅持「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的高貴品格。

毛澤東40年代曾評價魯迅,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媚骨。

魯迅已死,寅恪尚存。我認為陳先生的骨頭才真正是最硬。

只要有違於先生「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的原則,先生一概堅拒不受。這樣的風骨,這樣的氣魄,自49年後,幾無所有了。與此相對照的則是:郭沫若,馮友蘭,羅爾綱,范文瀾,費孝通,翦伯贊,顧頡剛,沈從文,唐蘭,陳垣等等。

1969年,時已80高齡奄奄一息的陳寅恪,被趕出家門。10月,終銜冤負屈而去。

一代巨儒,含恨逝去。

骨頭硬如陳寅恪者結局如斯,骨頭軟的結果如何?

郭沫若是一條沒有骨頭的狗,不想說他了,只說馮友蘭吧。

從馮友蘭先生一生的所作所為看,讀書雖然可以使人有知識,但不一定能使人有胸懷;雖能使人知榮辱,但不一定使人有勇氣,也不一定使人有骨氣。有些知識分子,看上去挺高,其實不如一個普通老百姓。

在這樣悲慘的情況下,以氣節來求全如馮友蘭等知識分子,實在無異逼人做烈士。但我想,在這樣的時代,即便做不了英雄,也不必去做了幫凶。這也是一種氣節!(文字來自《南渡北歸》有刪減,文末有購書方式)

吳晗與胡適:誰的路才正確

吳晗是著名的明史專家。1948年11月底,時為清華教授,吳晗曾派人找到胡適,讓胡適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兼任北京圖書館館長。胡適斬釘截鐵地拒絕了。

胡適南行之後,曾多次對人說,吳晗可惜,走錯了路。他這樣說,是。因為吳晗曾經是他的得意弟子,他不願看著吳晗從此走上不歸路。

吳晗隨後以接收大員的身份,掌控了北大、清華。意氣風發時,越發認為胡適是典型的狗坐轎子,不識抬舉,是真正的「走錯了路」。

師生都認為對方走錯了路,結果如何,歷史作了回答。只可惜答案對於吳晗太過慘酷了。

對這一對師生,歷史是這樣記錄的:

1948年底,胡適離京南行後,以私人身份赴美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這一做,就是10年。胡適在美自謀生路。這麼大一個知識分子,與其他人一樣,填表求職,買米買面,其間苦痛,不足為外人道也。(文字來自《南渡北歸》有刪減,文末有購書方式)

3、《南渡北歸》,全景再現20世紀中國學術大師命運變遷的史詩巨著

作者:岳南

出版方:湖南文藝出版社

《 南渡北歸 》岳南著 年增訂版全三冊

紀實類文學作家岳南的巔峰巨作

《南渡北歸》是紀實類文學作家岳南的巔峰巨作。

作者耗費十餘年心血,三下江南與西南邊陲,實地採訪與考察,搜集整理了近萬字珍貴資料和親歷者的口述資料。第一次全面描述了20世紀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群體命運的劇烈變遷。

該書自出版後便不斷加印,並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曾榮獲《亞洲周刊》2011年十大華文好書之冠。

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楊振寧領銜,柳傳志、俞敏洪、朱向前等人聯袂推薦。

2015世界讀書日,上海交大等知名大學校長鼎力推薦十大好書之一。

《人民日報》於2015年傾力推薦「22個領域22本好書」之一。

名人評價

柳傳志曾表示:

「岳南的《南渡北歸》,對我影響很大。我們至今不能全面反思,令人尤為痛心。這套書盡量真實地從某一個角度描繪當年的歷史,文筆也好,很好看,學習歷史,政治家可以更好地治國,我們老百姓最起碼可以做個明白人。」

楊振寧感言:

這個書很不錯,寫了那麼多人,那麼多事,注釋那麼多,不容易。我經歷了那個時代,但有好多事不知道,看了這部書之後才知道。比如書中說的饒毓泰、葉企孫,他們都是我那個時侯的老師。在西南聯大大三的時候,熱學是跟葉企孫念的,光學是跟饒毓泰念的,他們兩個人後來在中國大陸生命際遇很困難的時候,有些是我不知道的。岳南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值得稱讚。

書籍裝幀考究,典藏之選

本書為最新増訂版,增加了大量的珍貴史料,照片以及親歷者的採訪,全方面、多角讀為我們解讀那個逐漸遠去的時代。

書籍裝幀考究,適宜字型大小、排版,裸背鎖線裝訂,更舒適閱讀。

用紙考究,典雅護封,典藏之選。

並隨書附贈了特質手繪大師藏書票。非常具有收藏價值。

手繪大師藏書票

《 南渡北歸 》岳南著 年增訂版全三冊

紀實類文學作家岳南的巔峰巨作

4、《南渡北歸》,囊括了20世紀人文科學領域的所有大師級人物

全書分為《南渡》《北歸》和《離別》三部分。

所謂「南渡」,指的是上個世紀知識分子冒著戰爭的炮火由中原遷往西南之地;而「北歸」則指抗戰勝利後再度回歸中原。

整部作品的時間跨度近一個世紀,所涉及到的人物也幾乎囊括了20世紀人文科學領域的所有大師級人物。

作者將寫作視角對準當時的知識分子階層,看他們在時代浪潮下的艱難生存、求學、抉擇與抗爭,並對他們的群體命運做了細緻的探查和披露。

在談到為什麼寫作這本書時,作者岳南這樣說道:

「我覺得我是真的很愛那段歷史,其次是對那段歷史很悲傷,何止是悲傷啊,是悲痛啊。我想把這段歷史告訴給後人,讓他們知道曾經發生過這麼多事。」

是啊,歷史如過眼煙雲,只留下一個個高大偉岸的背影。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

書中寫到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苦心經營大學的梅貽琦,亦官亦學的傅斯年,三百年得以一見的史學大家陳寅恪;外交學者胡適,建築學家梁思成,革命鬥士聞一多,數學家華羅庚,生物學家童第周……

燦若星辰的大師裝點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也讓後人高山仰止,望之彌高。

唯教育不可偏廢

民國時期,雖戰事不停,但教育事業,始終未曾偏廢。

清華大學師生合影

在1925年,清華國學研究院更是集齊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四位大師級人物。

正如校長梅貽琦所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考古學家李濟說:

那時的留學生,沒有一個人想在美國長久地待下去,也根本沒有人想做這樣的夢。那時的留學生,都是在畢業之後就回國的。

那時的知識分子,人人都懷有一腔報國熱血,他們追求思想自由,學術精進,在海外學成之後,一心將所學用來振興國家的教育。

「剛毅堅卓」的西南聯大

隨著戰事加急,到1935年,華北各地逐漸淪陷。此後,中國現代歷史上最為悲壯的知識分子大撤退就此展開。撤退分兩次進行,先由華北各地撤往湖南一帶,後來,又再次深入西南腹地,到達雲南昆明。

西南聯合大學應運而生。

西南聯大校址

如今,西南聯大已經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傳奇。而本書則會帶領我們去認識一個更加真實和更加珍貴的西南聯大。

這所成於炮火之中的大學是如何秉持「剛毅堅卓」的校訓,如何在民族危亡之時發出悲壯的呼號又轉而韜光養晦,於艱難困苦之中煉造了大批人才。

也許可以從校歌中管中窺豹。

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檄移栽楨千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千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西南聯大校歌《滿江紅》

5、民國絕響:大師雖然遠去,惟願其精神不朽

余秋雨曾將魏晉風流稱為「遙遠的絕響」,而岳南在本書的最後,在大師逐漸隕落凋零之後,也稱其為絕響。

俱往矣,不管是生離還是死別,留下的,是書封上那八個字:大師遠去,再無大師。而貫穿全書的,則正是這些背影所留給後世的種子——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大師雖然遠去,惟願其精神不朽。

《 南渡北歸 》岳南著 年增訂版全三冊

紀實類文學作家岳南的巔峰巨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房記 的精彩文章:

是他,成就了王力宏

TAG:書房記 |